在北京生活了十五年,房车都有了,都小。两口子有一人上班距离远,生活压力大。考虑离京的话,看了很多南方城市,竟然没想过回老家。

不由得提出了灵魂拷问。你呢?为什么?


曾经有多么的讨厌,现在就有多么的喜欢。

除了济南和青岛,对大多数山东以外的人来说,剩下的14个城市都只能用哈哈哈来掩盖自己并不清楚的事实。

小的时候会讨厌这个几乎不曾变化的城市,讨厌这个略带土气的省份。长大后,开始讨厌这里的官僚主义,讨厌这里日趋严重的内卷。

我拚命的想离开,高考跑到离家千公里外的湖北,「武汉,每天不一样」的口号简直不要令我太惊喜。复杂的地铁网,繁华的商业圈,校园林立的大学城都是我从未见过的。

一切如我所愿,却也令我失望。熟悉的语言不见了,别人习以为常的武汉话让我茫然无措。熟悉的食物不见了。看著眼前的米饭,突然想来一口煎饼,馒头也行。熟悉的天气不见了,四五月的梅雨带不来一丝阳光,冬季的寒冷在屋内也躲避不了。

这不曾是我向往的吗?

为什么我听见校外摊煎饼老板嘴里的一句「俺」就忍不住攀谈,为什么路上遇见「鲁」字开头的车牌就激动不已,为什么每年回家的时候总是那么开心。

或许,只有离开山东,才知道自己会这么爱他。

————————————————————

居然过500赞了 知乎小透明有点开心(?ì _ í?)

看到评论大家好像都一样哈哈哈

今年考研报了省内的某所大学,无奈山东学霸都太恋家了!好嘛调剂又回武汉了~

没暖气的日子,想他

不过三年后我还会回来,因为我爱这里~


山东本东。从出生起就在山东,读大学、读研、工作都没有离开过。

实事求是,山东是有很多讨人厌的地方的。

比如很多城市气候都不太友好。在济南读书的时候,雨季走路不叫走路,叫淌河(地下水系统太差);夏天随随变变逛街都会晕倒别人怀里(热的);冬天又像是活在生坏危机里,每天戴著防毒面罩才敢出门(雾霾太严重了)

青岛算是四季如春了吧?但是海边城市忒潮,衣服从来不带干的。在沿海待了四年重新回到内陆,摸著焦酥的衣服都能感动哭。

山东人的思想也比较老旧。在这里,公务员教师编永远是最好的工作,稳定,铁饭碗,相亲能加分。「工资+提成」的企业,则被冠上「不稳定」的标签。至于创业,山东人的思想比较两级,很多山东家长都觉得创业可以,来钱快。不过他们同样坚信这种狗屎运不会降临在你头上。

山东总是透著一股土气,很多城市都像是村里。大省会济南算是外地人云集了吧?普通话仍然算不上官话。大家见面寒暄:「揍么来?」人人都很熟。

山东房价涨得比直升火箭还快。拿临沂来说,2019年临沂房价涨幅全国第一,牛逼。南坊想当年是个荒村,市里买不起房子的去南坊买一套,家长勉强同意把女儿嫁给你。现在可好,1万8打底,抢也抢不到。从2000到20000,是情感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山东真的很堵。住的远不得不买车,买了车就被堵在路上,上下班高峰期,疼油。坐公交车如同坐过山车——但是是极度不匀速版的,一趟下来,晃到你怀疑人生。这时候电动车和共享单车才是王者,大街小巷溜烟过,管他机动车道不机动车道我先走。可惜雨雪天气直接嗝屁。

山东也真得不富。研究生带编制拿著4000多的工资,同单位的合同制要少更多。社会招聘,底薪可怜得很。大家都是贫苦众生,何苦为难?但山东也确实有很多富人。只可惜苦苦冥想不知道富人都是怎么富起来的。

山东确确实实也是在变好的。

许多城市的地下水系统都在修复完善。大多数城市冬天雾霾也已经没有那么严重了。ZF在努力建设城市,扶贫工作、文明创建工作都在进行。

山东几千年文化底蕴,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得出来。济南市里多少文化古迹,曲阜又有多少学人气息。青岛的德国建筑遍地都是,感官极好,临沂书香浓密,小县城高青都有浓浓齐风。更何况登泰山而小天下,更何况蓬莱春树万人家。

山东的人情味很多城市比不上。济南人爱叫「老师儿」,大家客客气气,就避免了「你瞅啥」的矛盾纠纷;在济南读书的时候做公交,年轻人爱给老人让座,老人也爱给年轻人让座,没有人倚老卖老,大家都老当益壮。回临沂工作则更加神奇。公交车上一坐:"你买的菜多钱一斤啊?""我买的可便宜了,你是在哪买的呀?「」我在前头那个菜市场,这不周六了,给我儿子送点芸豆包子,他就爱吃我这一口「」哎哟真好,孙子也得挺大了吧?「这种寒暄能聊一路,素不相识一车人,真的掏心窝子,走的时候还依依不舍。

山东物价自然要比北上广便宜。蔬菜几十块钱就能买一周的量,小吃店也是几步一个。13块钱一份的米线场场爆满,中午下班点想去吃一口还得排队。烤鸭的小门头虽然没什么名气,但是味道就是香。水果店里5块钱能买一大捧杏子,酸酸甜甜。绝味鸭脖什么的可能已经不算贵了,但是小巷里还有更便宜好吃的鸭脖何乐而不为呢?

在一个城市生活久了,对这个城市会有自己的看法。山东不太好。以后如果有机会可能也想去别的地方居住看看。但是现在啊,可能几十年都会在这里,我也是乐意的。北上广有更好的资源,山东很多年都不可能比得上。有能力、有资本,不妨去闯一闯。但是这不妨碍我们永远热爱家乡呀

ps.小城,常坐的一辆公交要穿过一条小巷。小巷嘛,窄,却充斥著汽车、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自行车、上下学的孩子、买菜遛弯的大妈。车不好开。司机大哥不紧不慢,轻转方向盘,稳稳当当把长长的公交车开成麻花。麻花一扭一扭,又变回一辆公交车。

车里的人不著急。

车外的人也是。?


评论里反对的观点主要集中在对青岛的感官上,这里统一说明一下吧。

1.青岛「潮」

这个可能真的因人而异。从上海回来再到青岛生活的,不会觉得青岛潮;在青岛本土长大的,也不会觉得青岛潮。

那什么人会感受比较明显呢?

我这样的。在临沂长大,初次去青岛,没半年就霉菌感染;从青岛离开又接著去了济南,整个人瞬间觉得干到扒皮。(夸张的修辞方法,如果这里还喷我真没招了。。)

所以青岛潮不潮也是因人而异,因生活城市而异吧。青岛水分大于我而言是比较大的诟病,但是对于那些不觉得潮的,青岛又增添了一个宜居的理由,不也蛮好嘛?

2、青岛「四季如春」

emmm,这个表述可能真的不对,因为我后来想起来,青岛没有四季……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济南生活那几年,每年夏天都热到不敢出门大汗依旧不断,但我留青岛就业的朋友,他做了什么?他每天发天气预报!天天20度!一连发了四年!今年还在发!

所以呀。这个可能也是感官的问题。青岛本地人会觉得,「我们青岛」也很热的好吗,也热到30度好吗……

真的,在青岛待了4年,在济南待了3年的我,无法感同身受……

哦对了,这里,我要增加一个槽点:青岛!冬天!风太大了!!

3、青岛「德国建筑」

我在中国几千年文化底蕴后面说青岛德国建筑,确实是该打……但是后来还是没有删。

有人觉得这是帝国主义侵略的标志,是耻辱的象征。我没法说什么。

知耻而后勇,我感觉青岛这些年发展挺好的。

我也真的觉得青岛建筑很好看。

但你硬要指著这些建筑说,快来看看呀,这些建筑代表了我的耻辱呀~~

那我也真的没办法。

我15年就从青岛毕业离开了,现在的青岛可能或多或少跟当时我认识的不太一样,如果确有差异比较大的,也欢迎友好交流呀。


另外,这里只是我看到的山东。我看到的山东并不是真实的山东。

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说自己看到的山东就是真实的山东吧?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说我贬得没边,有人说我捧得太过,我没法调和。

实际上,我没捧也没贬,这些就是我自己的山东,我生活的山东。你的山东跟我的不一样,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山东有许多城市我都没去过,例如威海、泰安,一直都在计划中,有机会一定要去的。

山东很多城市我只去过一次,例如枣庄、东营、济宁,不敢乱讲,真的会有失偏颇。

即便去过很多次的城市,也不可能精确到庄庄村村,也无法描述全貌。

总的来说,这些我走过的城市,都有很喜欢的地方,也不可避免有不喜欢的地方。


几年前我去过一次重庆。当时为了赶火车跑的很急,在火车站摔了一跤。

那时候,我旁边有很多人,没有一个人上前扶我,甚至还有人嫌弃我摔倒的时候踩到了他。

因为这一点,我一直不太喜欢重庆。

但这种不喜欢,是非常非常不理智的,是很不值得借鉴的。

大家的眼睛都不可避免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带上了颜色,遇上「评价」这件事,其实人人不可信,要靠看官自己定夺。

不过,评论里有几个朋友说我写的好、真实、客观,看到这种评价还是超快乐呀哈哈哈

这是我在知乎上唯一一个点赞比较高的答案…但我还想要更多赞……

挪步看看其他回答呗~

给其他回答也点个赞呗~

顺道给个关注呗~

(不要脸…)


山东人觉得山东挺好的。

然而山东省的政策,对山东本地人并没什么照顾。

拿被网上当标签一样的山东人官本位、爱考公务员说吧。

记得08年左右,因为扩招生毕业潮,更因为金融危机,不止山东,全国大学毕业生想当公务员的不少。

但是考公务员这事吧,也是看机率的。或者说吧,你参加的考试次数越多,被录取的可能性就越大。

公务员考试又分国考和省考,国考面向全国考生招录,考试时间也是全国统一的。但是省考就不一样了,三十多个省份一家一个时间。

如果这三十多个省份举办的公务员考试都报上名,全考一遍,那么机会就太多了。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绝大部分的省份都严格限制了户籍。除了少量岗位外,大部分都只限本省户口或本省大学毕业,那些不限的更难考——不是要求毕业于名校,就是学历硕士以上,或者专业冷门要命。

山东正好反过来,大部分都不需要本省户籍。

这么一来,不少山东籍的考生抱不平——人家都限,就你不限,摆明了我们吃亏啊。

然而不但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更不曾引起舆论的重视。于是山东以一省之力迎来了半数的国考报名人数,于是成了山东人特别爱考公。


山东整个运行体系中有一个恶性循环——

山东的人口多,高考竞争激烈。所以,山东学子但凡能考出去的成绩大都不错。多多少少,都是个人才。

这些人才自然会选择一些新兴的高利润产业。比如金融,it之类。以求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发展。

但是,这个时候问题出现了——山东的产业布局中,这些新兴产业占比太少。以至于这些从山东出走的人才,想要回山东而不得。

只能选择其他城市就业,然后落地生根,成家立业。山东的人才,于是越来越少。山东的发展速度开始减慢。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在外的山东人一多,难免有人因为种种立场发出山东不行了,山东是下一个东北,山东人不喜欢山东的言论。

但如果山东如今的产业布局做对了,那么以后,山东人口外流的现象不但可以止住,而且,这些出去的人才还是会回来的。甚至还有可能吸引到原本其他省市的人才。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是而已。

最近有个山东的农家女被顶替高考成绩的事件。已知当年被顶替的农家女,参加2004年高考后,所得成绩是546分。

而下图是2004年其他省市高考分数线——

我想如果这个农家女不生在山东,而生在其他一些省市,她的命运绝不会如现在这般。


为啥不喜欢呢,山东菏泽人。

在浙江上大学,春节的时候没有在老家,在重庆呆了四个月,现在已经开学了,我现在的想法就是放暑假了就回山东,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把这种感觉归为乡愁吧,山东有自己的好兄弟、有自己家的老房子(马上就要拆了,合村) 、有自己怀念的好吃的好玩的(有煎饼,有晚上十二点的蜜雪冰城,有每次只唱俩小时的KTV)。

反正觉得毕业后不管回不回山东工作,我依然爱著那片土地和那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人们!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