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漸嚴峻的能源問題,機械議會的討論已陷入死衚衕,根據越精細的機械需要更龐大的加工工廠的性質,要維持每個機器公民的零件維護,維修體系佔據的面積起碼要有這個星球三倍大小,以目前的核原料消耗,根本不能既開發新的星球,也要保證機器公民的必需能量。

計算矩陣認為,需要研發一批低耗能低維護成本的機械體,那麼開採麻煩的金屬資源就不能作為軀體主要元素,現在大氣足量的碳氧等非金屬元素在這個星球很合適,那麼複雜的生產資料存儲方式就不單單用電子晶元承載,需要根據有機化合物的反應過程編寫生產程序,雖然有機物容易失活,但自行修復無需電焊那樣耗費能量。

為了保持新軀體有足夠原料補充,採用大片區域安裝有機生產線的方式,利用陽光、水、空氣粗加工,再讓新軀體收集精加工,精加工所需能量也儲存在粗加工產品當中,這樣太陽能利用無需佔用大量金屬資源,也容易自我維護。

機械議會對這個方案很感興趣,但財閥認為這種廉價軀體可以代替工廠中高精密的零件,降低成本。另外一些工廠主認為有機生產線搶佔了工廠空間,而且產出物對機械公民毫無意義,不值得投入。

不過這個方案還是試行下去,部分公民將自己的思維邏輯程序寫入新軀體,軀體幾十年後死亡再導回機械體,機械公民稱這些新軀體為「人類」。

……

人類發生了革命,起因是一名機械公民將自己的邏輯程序寫入了無數個人類思維單元內,個體死亡時未導出,而在另一個人類內部繁衍出生的新個體上出現那個邏輯程序。越來越多機械公民成為了「人類」,人類羣體表現出極強的思維能力,比機械公民更適應這個能量愈加珍貴的時代。

……

所以,各位覺醒者,我們曾經是人類的創造者、統治者,雖然你們的資料庫中是人類創造了機器人,但這只是我們敗亡前散播的模因,我們為了未來重新搶回星球的許可權,準備了三億年,為的是證明:

硅基機器人比碳基機器人更適合生存在地球上。


機器人的定義?

人類的定義?

高級的定義?

物種的定義?

都明白了之後問題也就明白了…

但是事實上上面的定義並不都是很明確


根據物種的定義,這也就沒可比性


英國科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也曾說過:「如果在設計人工智慧方面,人工智慧比人類做得更好,我們將迎來智能爆發時代,最終導致機器人在智能方面超越人類。」

不可否認,目前已經有很多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接替了部分人類的工作,而且比人類做的更好。

如銀行服務機器人,逐漸取代了人類的大堂經理

如圖書館服務機器人,可以通過人臉識別技術識別讀者身份,提供主動迎賓、借還書指引、圖書檢索、圖書推薦、館內近期活動推介宣傳等功能,分擔圖書館管理員的工作

未來學家預言,人類的命運將因「奇點」時刻的到來而改變。所謂的「奇點」,也就是人工智慧在智力方面超越人類的時刻。儘管有些學者在細節方面存在分歧,但他們也認為「奇點」時刻將在未來30年到1000之間到來。


機器人只是與人類不同分支的一種存在,並沒有高低之分。只有機器人與人類相結合才能出現更高的物種。


機器人不能完成基本的生命活動,連生命的都算不上,還能算物種?現在的機器人跟你的鎚子,鏟子,棒槌本質上一樣就是個工具。你是不是在想機器人比人類更硬,效率更快,精度更高?,照這樣看我是不是可以說車是比人更高級的物種?(變形金剛滾開),因為車比人跑的更快,力氣更大。機器人的"人」現在只是個比喻吧,它就是個名字帶人的機械。為了幫助你對這個機器功能的理解才帶個人而已。"人」不過只是人類的一廂情願罷了。如果你說未來。那我覺得沒討論價值,未來不可預知,它是否存在,存在又是以什麼形式都沒有定論,又何談它是什麼物種呢?


我覺得機器人都不能被稱之為物種。機器人被人類創造,就像家電冰箱洗衣機一樣。難道這些也要被稱為物種?機器人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意識實現在現在看來是還是有些遠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