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面對生活的人,真的能改變一個人或生活嗎?


我覺得能改變,至少在我這改變了。

以前的我,大概記得從小學到剛上大學那會兒,性子比較安靜甚至有些冷。沒那麼合群,總喜歡一個人待著,並不是一個樂觀的人。記得高中同桌評價我,覺得我無欲無求,太佛系。實際上內心有太多不安全感,不願表達太多,挺自我封閉的。從小學開始有行為強迫,在初中高中那幾年尤其嚴重,除了日常反覆檢查門鎖,書包外,最讓我崩潰的是上課時我會因為老師黑板少擦了一條線而一直盯著,完全聽不進去課,考試時也會反覆檢查名字,准考證號,影響整個考試狀態。這期間伴有嚴重的焦慮情緒,高二期末考,成績直接下滑100多名。差不多高中三年一直沉浸在自我否定中,各種焦慮中。日常比較喜歡看書,我知道自己是心理問題,高中學校有心理老師,每年也會給我們上兩次課,但一直沒勇氣去找。

直到熬過高考,上了大學,剛上大學那會兒覺得沒有高考壓力了,焦慮情緒有所緩解。但生活更複雜了,一切都需要自己獨自面對。那會兒人際關係問題,各種成長選擇問題,也讓人挺煩的。

後來就要求自己看書學習,正好學的是心理學專業,平時去圖書館也比較喜歡看心理相關非太專業性的書籍。再後來要求自己去社交,去交往那些正能量的人,那些很優秀的人。慢慢地發現自己被這些人潛移默化了。心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自己慢慢變得樂觀向上,看事情比較通透,沒那麼容易陷入情緒困境了,多年的行為強迫沒那麼嚴重了。

很幸運自己變成一個微笑生活的人,至少雖然也有很多小煩惱,小麻煩,但總能樂觀的看待問題,並很快想到解決辦法。現在的我每天很開心~


借用斯蒂芬·金在《寫作這回事》中的一句話:「你年紀還小、臉上無毛可刮時,樂觀面對失敗是最正確的反應」

作者小學一年級時就與耳疾及其他疾病做鬥爭,因為他無法像正常小孩一樣上學,所以不得不退學等待重新從一年級讀起,可這個小男孩並沒有對生活失去熱情,而是在此期間讀了大量的連環畫,(據他本人回憶,他所讀的連環畫約6噸重)最終在媽媽的鼓勵下,竟開始創作自己的故事,一位小說家就此誕生。

雖說他在11歲時家中才置辦電視機,這在當時已經算是很艱苦的生活了,不過他依然感激曾經的歲月,他如果很早就接觸電視,那麼也就不會有如此大的閱讀量了,更不會在年齡還處在個位數字時便掌握了寫作的基礎技能。

影片《肖申克的救贖》就取材於他的小說,一個典型的樂觀主義者,閱讀他的作品,字裡行間都透著詼諧與搞怪,如同根本不曾受過苦難一般。

我想,這樣笑對生活的能力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終究還是有意義的,改變自然也是冥冥之中的事。


微笑面對生活是偽雞湯類的說法/人應該就外界事物有自然反應能力/喜怒哀樂愛憎分明/沒有人可以永遠笑對人生/因為人生本身並不是喜劇/即便是喜劇的真境也是笑著笑著就哭了。

更多分享可移步本人知乎文章欄,了解拙作個體的維度等書。


後來面部抽筋了


微笑著過一輩子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