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帳源於日本,貌似2017年hobo來到中國,有點好奇在中國,手帳是哪一年開始流行的,當時的帳圈、國產手帳本品牌和膠帶社團是怎樣的?或者可以說說你剛入坑時的手帳圈是怎樣的?


1

手帳這個詞在中國盛行應該就是題主說的16到17年之間。

在我的記憶中最開始火的應該是TN,大約是15年開始就可以看到很多人展示TN。而且那個時候較少人買日本那個牌子,在某寶搜索也是皮具店,賣的那些80-120價位的TN。

我第一次知道TN是看謝霆鋒的一個窮遊的綜藝,他手中就有個TN,很酷很帥,從而入TN坑

大約16年到17年之間,開始流行一日一頁,hobo這個牌子也進入大眾視線。而手賬這個詞才開始在中國流行。一開始特指一日一頁或者hobo模式的記錄方法,後來大包大攬,把TN,BJ,等一系列統稱手賬。(我到現在都覺得TN不是手賬)從而延伸出了手賬圈。後來從手賬圈延伸出膠帶,鋼筆,彩墨,等一系列坑。

2

我開始有這個習慣是12年期間,高二下學期。那個時候還不叫手賬,叫日程計劃。主要是為了給自己的高三安排好學習時間。用的本子是10元一本的磁扣本,版式是一週兩頁。前面附帶月計劃,後面有橫線和空白頁。非常非常非常簡陋。內容也非常幼稚……

我可考證的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手賬本

12年12月的月計劃,還有世界末日的框(*^▽^*)

別的太丟人的我就不展示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13年我自己覺得最高級的手賬本應該是MUJI月計劃。

具體來說我入坑時間不可考了,開始玩手賬的時候,手賬還不是坑,還沒有圈。

我第一本hobo是14年高考結束去日本玩的時候買的。那時候還不知道手賬的概念,當做普通的日程本買的。感覺手感很好,擺放位置很顯眼,覺得價格超級貴。為了省錢,買的是當時最醜的款,好像有折扣?橘紅色底,粉色波點。

(為了證明我沒編,我去翻了陳年收納箱)

做好準備!!!!!

3!!!!!

2!!!!!

1!!!!!

上圖

媽呀那個熊貓更醜

嗯,2014款

3

那個時候膠帶只有MT。13年的時候我已經看到有MT拼米,純色MT 0.5/米,花紋0.8-1.2,圖案款1.5-2.0。一般是學生之間交換。

那個年代覺得MT超貴,10多塊錢買一卷膠帶超級不值得。更何況當時MT最出名的那個夾子,銀環要30+一卷

同班男生把我的MT灰色當成電工膠帶去修宿舍水管了一用一卷還回來跟我說好像不防水。我傷心了一個星期。

4

13年左右,我們高中班集體突然開始流行用鋼筆,並且班裡麪人手一支,於是我有了人生第一支非學生鋼筆。百樂卡佛裏亞銀白色。而同班同學大部分選擇LAMY的恆星或狩獵者。流行原因不可考,不代表當時中國的手賬圈情況,僅是我個人經歷。

5

自從手賬有圈了之後,我開始進入怪圈,喜歡追求更好的本子,看到拼貼博主的開箱,自己也想要有。最誇張的18年時候一年買了4個皮子,就是拿來看,不捨得用。(u1s1,紅犀牛真好看,嘿嘿)。膠帶開始40+,50+一卷的買,甚至入手了一支萬寶龍。遠超了我個人的需求。膠帶越堆越多,每天花大量大量的時間,剪膠帶,貼本子,逛閑魚某寶,還會凌晨不睡覺搶餘量,一邊想著省錢一邊看到啥都想買。我個人覺得整個手賬圈的手賬er平均花費在17-18年這兩年內猛增。

6

19年下半年,我熱度消退,回到了當年剛開始的時候,一本日程本一本TN,想寫就寫不想寫就空窗,反應自己最真實的狀態。

B站我關注的不少UP已經減少視頻發布頻率了。手賬膠帶已經不滿足40-50價位了,開始一卷70-80的賣了。

7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說到底,手賬回到原始,就是小學時代的日記。

手賬就是以己為鏡吧。

希望大家都能在手賬中找到自己的樂趣。


我入坑是在2015年,但我一直都不覺得我在圈裡。

我買膠帶,整裝或者分裝,但我不參團。我也不怎麼發自己的排版,因為沒有什麼審美,純粹自己寫著開心。我也去手帳集市,但是他們請的大佬我一個都不認識。

2015年的時候,mt膠帶已經開始在三里屯辦展了,還推出了展會限定款。再之前的事情就不知道了。

2016年的時候,卓大王的膠帶已經出到第五彈了,那段時間還爆出了抄襲風波,後來我就不關注她了,不過當時覺得她的膠帶用起來不錯,就是貴,價格絕對不輸mt,還得提前半年多預定。

那時候我都是看LOFTER看大家的排版,後來我在日本待了一年,開始看ins,感覺比LOFTER更對我胃口,再後來回國後就懶得再去模仿了,偶爾再看LOFTER的時候感覺那個網站落寞了。

————二更————

剛好今天帶了膠帶圖鑑本

這個就是當時mt三里屯展的時候買的膠帶,最下面那個是展會限定,上面幾個是扭蛋扭的。

這個是卓大王第五彈

這個是mt2016年出的,已經用完了,好像不是那麼常見了。

最後多餘曬下自己囤的膠帶,其實我已經很剋制了,非常剋制了,但還是總亂買。


14年底入的坑,15.16年瘋狂買買買,17年買的少,後面就不買了。當時國內牌子本身也不多,最一開始出的頻率也不高,kaze啥的我記得差不多那個時候也才剛剛開始,我還有他們最早的那幾代膠帶。後面kaze就開始勞模了,一個月一個月的出,一個月一個月的買。牌子也多了起來,我記得的有mood,suunnus,花間一本,後面還有個很火很火但就出了4代叫時雨的。那個時候我記得國產牌子還自己研究紙膠帶技術,然後一代一代進步。紙膠帶循環一般30cm(這個記得不是太清了,但就很短),寬度最常見的2.3cm,4.5cm的都是稀有的,但總長度倒是一直都是10m。每個月產品出新的時候要守著點買,還不一定能搶到。價格啥的普通的國產牌子一般20多,臺灣的會到30左右,日本的大概35左右吧。質量日本的最好,其次臺灣,最後國產。當時印廠請的是臺灣日本的都可以作為宣傳點拿出來宣傳,但是大部分請的還是臺灣的,日本的我印象裏就那麼一兩個。

當然還有撕逼。當時吵得最多的就是抄襲。類似於畫照片上的算不算,畫雜誌上的算不算,畫秀場的算不算等等等等

後面我膠帶買的實在是太多了,出了一些,但家裡還剩下普通紙箱一層一層碼起來兩個紙箱,加上我實在懶得裝飾手帳而且喜新厭舊用過一次這本本子裏我就不會再用,早期膠帶質量實在一言難盡,有的當年就發黃了,也出不出去我也懶得倒騰,再有我現在手帳也不怎麼裝飾,最多用用貼紙,所以17年左右也就沒有再買了。

當年手帳本國產牌子我記得的大部分是活頁,也沒兩家有。其他都是代購,或者自己海淘。我15年買的hobo weeks,朋友海淘幫帶的,舍友tb上買的hobo a6,weeks。weeks價格大概130.140左右。15還用過活頁,當年買的店剛去康了一下現在還在,有點唏噓。

血的教訓是,別買整卷,連基礎款也別,你用不完的,分裝不香嗎,貼紙不香嗎。少買多寫,對錢包好對你也好。另一個是,找團的話找個好團長,及時清貨。我當時跟的團長早期挺好的,後面就沒音訊了,我的膠帶有很多在她那裡就沒有音訊了,我也懶得追也就沒有然後了,所以擦亮眼睛多清貨。

最後沒寫y就是沒收到的

我入坑挺晚的,17年吧,最初在淘寶上買分裝,後來入了兩個拼米團。

說起來有點懷念,我記得那會兒最前端的工藝還只是特油呢。

那會兒的手帳圈跟現在也沒什麼不同吧,貼吧裏撕不靠譜的團長,撕抄襲的社團,撕定價奇葩的賣家,撕無理取鬧的買家,沒有哪天不撕的,微博就不知道了,我不咋看微博。

國產社團的話,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kaze,kaze的特油非常漂亮,字非常立體,放到臺產裏都是十分優秀的,買了不虧。

買過他家的彩墨也挺漂亮,但是火漆這塊就讓我印象下降了,透明火漆粒幾十顆買十幾塊,美其名曰鮫人淚,我到阿里巴巴上面十幾塊我能買一斤,同樣的還有那個notte,他家膠帶很漂亮我也很喜歡,但是火漆粒火漆印章,你到阿里巴巴上面搜,同樣的東西換個包裝能賣兩倍三倍四倍以上。

十幾塊錢一斤的東西分成幾十份賣十幾塊,把顧客當冤大頭宰,簡直商業鬼才。

國產本子我只買過晨光櫻花套裝和九口山a6,還不錯,還買過一家做書衣的,叫真我,也蠻好的。


大概是從這個時間開始入坑(2017年4月),從買了一堆後來扔掉的國產垃圾開始正式去了解手帳。

但是剛好最近在家整理東西,發現更早已經可以稱之為手帳兒,因為一直有寫日記,也不經意就開始蒐集一些素材。雖然畫的很醜,但是算是傳統做手帳的方式之一。

那時候手帳本就用手裡的一本moliskine (一堆中紅色的那本), 後來甚至只買二十幾塊的替代版,也不瞭解比便簽印章,唯一有投入的大概只是膠帶

小垃圾階段,買的膠帶剛好在下圖可以看到,大概除了淘寶一塊多的不知名膠帶,剩下最多的就是晨光的膠帶,可是到現在也覺得晨光的質量沒法提,不管從膠帶粘性還是柔軟通透性,都很差。totally騙小孩的東西,out !

除了晨光,印象中還買的膠帶有:

1,kinbor 膠帶粘性太強,紙太厚

2,moodtape 質量不穩定,有的粘性很差

3,墨軒 當時很火的大報紙,現在還在賣,不到兩塊錢一大卷,粘性也不錯

4,muji 當時讓我終於體會到什麼叫真正的紙膠帶

當然,這是那個階段的情況,現在可能都有改進,比如moodtape,越來越多好看又好用的膠帶

再後來,無意參加了一個拼米團,剛好有留下來清貨的,可以看到那時候都流行什麼膠帶。

那時候其實不瞭解拼米團,完全無意間加了一個,叫花辣辣,這也是我唯一參加 的拼米團。還好碰到一個不錯的團長,因為有耳聞團長混亂,少纏,甚至跑路的。現在就比較好了,很多分裝的APP, 比如撒米,紙上物……

用了分裝就更感受到國產膠帶的差距,日本常見的品牌淘寶隨便一搜一大堆,比如:mt,mrks,倉敷意匠 ,yohaku, 星燈社……臺產膠帶也有很多不錯的,比如小徑,pion, 女子亥(據說臺獨)……

那時候買膠帶分裝還會去手帳集市,在上海還算方便,手帳集市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但是集市裡分鐘都偏貴,但是逛實體店似的感受還是更嗨的,也是從手帳集市才瞭解更多到國產膠帶(可是記不住),感受到拼貼黨對熱門款的執著,和手帳圈一些微妙的氣氛。

我一直不是拼貼黨,手帳於我的核心一樣還是效率和記錄,裝飾只是錦上添花,所以不是很瞭解這個領域。但是僅從集市裡的言論,也嗅得到手帳品牌之間的抄襲和競爭,有些玩手帳的只是跟風,甚至只是自己人設的一種裝飾品。有個印象深刻的事情,在世博那邊的一次集市,人多不小心碰到一個女生,被惡狠狠的兇了一眼,好巧不巧的我們在一個飯店喫飯,她還坐在我不遠處,眼睜睜的看她擺弄了至少半個小時手帳的東西,拍了美美的照片,才開始喫飯,我甚至在附近的微博看到她發的東西, 大概是開心買到了什麼限量,言語中全是歲月靜好的軟萌,和之前那種很兇的樣子判若兩人。當然,手帳本來也是很私人的東西,想怎樣都無可厚非,玩的人開心滿意就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