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樂評」下面,一個學過音樂的學生,試圖用專業知識與人交流,並無故意找茬抬杠之意,從其回復中能看得出來是個科班的。但這種無攻擊性、單純想要交流性質的回復,卻被這篇「樂評」煽動的跟風者,噴的註銷了賬號。


近十年聽後搖比較多,最喜歡的一條簡短樂評來自網易雲《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我對二十一世紀以來的人類發展感到失望,我覺得人類失去了探索精神,太多本應成為領路人的大腦變成了逐利的收割者。

也許這才是蘇聯解體對人類最大的害處。一旦失去對手,我們就開始變得懶惰,追求利潤,眼光向內。


"我喜歡一個人,我想要給她最好的結局。"

"我們都生活在陰溝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我沒有變,你知道就好。"

《我們很好》網易雲熱評


他媽的—堯十三

燈泡滅了,我仔細檢查了下,鎢絲並沒有斷。我重新按下開關, 燈泡閃了兩下又滅了。我問,你怎麼了,不開心么。燈泡回答,等會兒,有個蛾子在窗外看我好久了。我說,那不挺好,有人看得上你。燈泡說,我不是火,別讓她看錯了,誤了人一輩子。

絕望的歌曲,絕望的評論,原來愛情可以如此之喪。


不說哪條,說哪類吧。

莫過於在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曲子下面,複製(或者現編)上一段毫無關聯的土味文青散文。

每次看到都感觸頗深:啥時候音樂素質普及教育才能取得初步成果,好讓大家哪怕不懂樂理,至少稍微猜一猜這曲子究竟是個啥,而不是跑到練習曲下面回憶初戀,跑到彌撒下面歌頌青春,跑到夢中的婚禮下面介紹愛聽古典的男孩子多溫柔。

這樣一對比突然覺得某著名卡農下就帕老的妻子展開的討論已經很給面子了,好歹看了下「背 景 故 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