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究竟是什麼邏輯?求解。


如圖

中立客觀的你對世界有什麼看法麼?


我認為這句話說的不好。

成見和偏見還是有所不同的。

成,代表一成不變,成見,指對人和事物一成不變的看法。

上述是簡單的定義描述,但是其準確的操作性定義是什麼,我弄不清楚,即如何準確衡量一成不變?是一輩子都不變嗎?還是暫時所持有的較為堅定的想法?暫時的程度又是怎樣?堅定又有多堅定?

如果成見指的是一輩子都不變的看法,那麼他的前半句和後半句話關聯不大。因為每個人一輩子都不變的看法是不多的,我們大部分的觀點,都隨著認識的深入而不斷變化,我們對世界的大部分的看法都是如此。因此即使少了那些成見,我們仍然可以有許多自己的觀點。

如果成見指的是暫時所持有的較為堅定的想法的話,因為任何讓人堅定的想法一定不是瞬間生滅的,也就是說一定存在了一段時間,比如1秒,比如1天,比如1年,所以暫時的定義非常模糊。而一旦我們產生某種想法,並認可它,那麼至少在認可想法的短暫時間內,我們是對其堅定的。因此這種模糊的定義就變得非常泛化,其甚至將我們所有產生的觀點都定義為了成見,包括客觀的和主觀的所有觀點。這樣的定義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按照這樣的定義,後面的話就是一句廢話。

如果他說這句話的目的只是為瞭解釋成見的意義的話,那麼這句話並沒有什麼深刻的內涵。

我認為把原話中的成見改為偏見會更為合適,雖然也依然是一句廢話,但是可以讓人意識到,自己所有的觀點都是基於自身的基因,環境,教育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所建構出來的,因為每個人的基因不同,生活的環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所以其建構的觀點必然和別人有所偏差。

我們知道這種偏差的存在,卻不會因為這種偏差的存在而立即放棄自己當前的觀點,就是我們面對世界所暫時保留的偏見。


我覺得吧,他指的成「成見」不是大家日常認為的意思。

我認為他說的「成見」是指,自己對待世界的三觀。

如果一個人的三觀都沒有健全自然是沒有對這個世界的看待方式。

三觀是一個人建立自己主觀世界和人際關係的基礎。

就好比為什麼能和這些人做好朋友,卻討厭別人;甚至做出不理智的是事情。這就是因為三觀不同。覺得這個人好討厭,怎麼這樣做事情。又或者他怎麼這麼作,等等。

這就是對他的看待方式。

然後,你有時候覺得世界對你不公平,或者為什麼世界是這個樣子的?

每個事情都有很多面,而你的三觀決定你先看到那個面。然後纔去做出反應,去對待他,去做出決策。

這就是我理解許知遠的話。


作為一個並不是從一開始就看十三邀,但一看便瘋狂補了兩季的人來說。這句話對我來說有一種不可言說的魅力,因此我持正方。我覺得如果許知遠沒帶著成見來做這個節目,這個節目以如此晦澀不討好的方式呈現,一定大大減弱它的魅力值得。首先就節目效果而言,是許知遠的成見帶來了對話的火花。其次就我們常人視角而言,成見是「安全感」,每個人一定有自己恪守的看法價值觀引領著自己往前走,自己視為信仰和信念的東西,也許就是成見。說白了,在南北混合的大學校園裡,喫米飯的南方人覺得北方人喫饅頭當主食不符合就餐標準,甚至不以麵食為主食的標準,就是一種成見。所以其實成見不是貶義詞,只不過是價值觀,或者純屬觀念差異而已。

回到許知遠的這句話,其實就是這樣一個簡單例子的語言深化,沒什麼費解。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一套思想體系,個體差異碰撞自然產生了成見。而那些沒有成見的人,好聽叫包容性強會換位思考,難聽叫跟風隨大流沒有主見。無論如何,人一定會帶成見看世界的,只不過領域和視角不同而已。


貼個睿智評論。和類似問題的回答。

如何反駁「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www.zhihu.com圖標

許知遠拿這句話作訪談節目的開頭,無異於課堂上老師每次糾正學生錯誤時,都來一句「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是一個廢話,讓人討厭的廢話。每個人看東西不可能客觀,但沒有必要在每個人作出自己的回答時,你都來一句「你的想法不客觀」。讓人討厭的原因,好像說這句話的人就客觀了。帶著審判的角度。

後半句也噁心,不好好說話。意思是假如你的所有想法跟世界毫無摩擦,那你沒看世界的方式(只是一昧地接受)。這句話對,因為世界很離譜。但這句話也噁心,輪得到你來教我這個道理嗎?需要你來教嗎?誰會跟世界毫無摩擦?當觀眾是暫時一帆風順又懵懵懂懂的小學生?

「如果你沒有xxx,那你xxx」這句式真噁心。許知遠在毫不瞭解你的情況下,把你罵了一頓。直接說,看世界沒有成見的人是沒看世界的方式的。

對比一下名家怎樣說話的。

實在太過噁心。知識分子沒錢我也不會怪你。非要高高在上,不說人話地拿粗淺的自己也有的「罪」來審判。讓我懟一句。假如我有看世界的方式。而我觀察到的世界恰好都是符合我看世界方式的,即我認為世界理應如此,一看世界果真如此。那我就恰好沒有成見,又有看世界方式了。

說白了,許知遠還一直做著哲人王(或者說文人王)的美夢。


人無法完全客觀的看待任何事,多多少少都會有著自己的主見參雜其中,所以無法做到真正的中立。
如果把偏見這個詞換成觀點這個詞,這句話的邏輯就跟清楚了,那就是你要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但是這個三觀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對與錯,在你這裡的正確觀點在別人心中或許就是偏見,成見甚至是偏執,病態!所以綜合表達起來就是每個人都應該對這個世界有成見了!

首先,我的理解是這句話指出了一個客觀存在但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事實——那就是人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是主觀並且是感性的,人都是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思考問題和發表意見,但你的這個角度和想法與真正存在的客觀事實可能相差很大;但是事實是什麼,可能我們大家都不知道,都在探索和追尋,如果你連自己的思考和觀點(儘管帶有偏見)都不敢表達,那麼我們又談什麼追求客觀真實呢。

然後,我覺得這句話還隱含了一個重要的觀點——我們需要多元豐富的表達,即使每個人的思考和表達都是主觀和帶有偏見的,但我們依然需要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面去看待和理解這個世界,我們需要有這樣的接納和胸懷,事實和真理也許就是在這樣的多元思考和觀點碰撞中逐漸清晰和明朗起來的。許知遠的《十三邀》就是以一種這樣的態度來做的節目,他自己承認是帶有偏見的來拷問那些主流觀點和審美,哪怕他的觀點和大眾的思考是對抗的,他不在乎,而且他很好奇很想了解這些主流表達的背後支撐點是什麼?為什麼受到大眾的狂熱追捧,我們的主流表達和語言體系中能否更多元一些更深刻一些,不要都是一些娛樂至死的喧囂。


人是不可能沒有立場和成見的,說自己是理客中的人也是站在某個「相對客觀」的立場上,又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能把每個人的心理和經歷都摸透嗎?不能。所以只能依靠自己的閱歷去解讀這個世界,一千個人能解讀出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形象來,一千個人也是用一千個世界觀來看待這個社會的。

雖然成見和偏見是一對近義詞,但後者是指脫離客觀事實而產生的態度,前者雖然也帶有貶義,但是基於一定的認識和價值觀,只不過是屬於認知固化而產生的態度和看法。

我個人認為,任何觀點一旦極端,就會有失偏頗,所以把「每個人」換成「大部分人」我覺得就沒有問題。不過如果換了,這句話就是一句邏輯上非常完美的話,簡稱為廢話,因為它基本只是一種詞語解釋,而不是一種定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