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獨孤九劍無招勝有招的理論是金庸的哲學,那獨孤九劍練到大成是不是真能天下無敵?


不能,因為獨孤求敗不只靠獨孤九劍。

除了獨孤九劍,他還有頂級的內力。

兩者合一,就差不多敢吹自己天下無敵,但求一敗了。

令狐沖不能用內力時,碰到任我行直接被一嗓子吼暈了。就算不吼,如果兩人用的是鐵劍,任我行同時再出內力,令狐沖長劍必定脫手。

沒有內力,怎麼抵抗楊過的長嘯?謝遜的獅吼功?

令狐沖光靠劍法沒有內力,能活到學會吸星大法純屬運氣好,劇情安排得當。有機會了馬上吸星大法補上。

華山劍宗氣宗之間吵架,也無非就是爭論劍和氣以哪個為主。

題主可倒好,直接不要內力了……

兩位師伯一味講究招數變化,全不顧和內力配合。那是什麼道理?當年師父教我劍術,也這麼教。看來他們萬、言、戚師兄弟三人全這麼學的。這種武功遇上比他們弱的對手,自然佔盡了上風,但只要對方內力稍強,他們這許多變幻無窮的劍招,就半點用處也沒有了。為什麼要這樣學劍?為什麼要這樣學劍?

——《連城訣》狄雲


理論上,任何武功練到大成都可能天下無敵。獨孤九劍也不例外。

相似的問題如下:乾坤大挪移/六脈神劍/降龍十八掌/打狗棒法等等等等練到大成是否可以天下無敵?這個問題最終極的可能就是:太祖長拳/武當長拳/少林長拳練到大成,是不是也可以天下無敵?我依然回答:是的,可以。

這些武功,都是「術」,對應的,諸如九陽神功、易筋經等,是「道」,術有極致,道沒有極致,術的極致則是道。獨孤九劍就是一種「術」的極致,但卻是「道」的開始。

看到段譽用的六脈神劍,牛逼到沒朋友,但是別忘了催動六脈神劍的是他體內的北冥真氣;看到張無忌的乾坤大挪移顛顛倒倒讓玄冥二老喫癟,但是別忘了催動乾坤大挪移來引導對方掌力的是體內的九陽真氣,金書武學道理大體如此。

令狐沖也是如此,看上去獨孤九劍天下無敵,但是如果沒有用吸星大法吸來的深厚內力做基礎,跟沖虛比劍的第一次長劍相交,令狐沖就已經敗了。

獨孤九劍有先進的武功哲學,卻沒有豐富的武學體系。哲學是什麼呢,我覺得哲學可以說是是類似於「無招勝有招」的理念,這種對於「術」的究極體的思考肯定是先進的。體系則是內外兼修的理論和方法,相比較之下,體系對於個人修鍊來說好處顯然更多。最典型的體系,比如九陰真經,有內功的修鍊方法,有拳腳,也有兵仞,可以說是【術和道的究極結合體】;太玄經石刻,有劍法、有輕功,也有內功,亦可以說是【術和道的究極結合體】。但是獨孤九劍只有劍法和內功,而且九劍的內功對修鍊者的提升似乎遠不如九陰九陽,甚至是紫霞祕籍那種正兒八經的內功,所以我認為不能稱之為體系。

那位說了,獨孤九劍不是有破氣式嗎?怎麼沒有內功了?確實,風清揚在破氣式之中傳了令狐衝口訣和修鍊之法

至於第九劍「破氣式」,風清揚只是傳以口訣和修習之法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內功修習的方法,但是未見得是多麼高明的內功,因為在令狐沖飽受異種真氣的痛苦的時候,獨孤九劍的內功修習口訣和法門並沒有能幫助他化解這些異種真氣,真正能幫他化解內傷的是易筋經和紫霞神功,可證獨孤九劍的內功,最起碼相比上述兩種內功法門並非集大成的高明內功。

以上引言,下面說觀點

1.獨孤九劍本質上與太極劍、全真劍法等並無二致。獨孤九劍更極致,但並非更高級

2.獨孤九劍的武功哲學相對先進,但並非頂級的武學思維

3.獨孤九劍練到大成可能天下無敵,也可能不

4.只練獨孤九劍,而沒有深厚的內功,沒有對【道】的探索,練到大成也不會天下無敵

5.術的極致是【無招勝有招】,道的極致是【無劍勝有劍】,相比之下道的極致要高級得多

然後

在討論這一系列觀點之前,我認為是應該有一個金書論武的定理是不得不遵守的,我不知道有沒有人為它命名。就暫時把它稱之為太祖長拳定理。主要內容如下:

其實同是一招『有鳳來儀』,在林師弟劍下使出來,又或是在師父劍下使出來,豈能一概而論?

相關的例子也是不少,比如虛竹的黑虎掏心、風清揚的玉女劍法、石破天的金烏刀法、喬峯的太祖長拳等等。但是其中以太祖長拳最為著名,所以私自以此命名。獨孤九劍也有的類似論述。

同是一門華山劍法,同是一招,使出來時威力強弱大不相同,這獨孤九劍自也一般。

我相信這兩句話說的是一個意思,所謂的【威力強弱大不相同】,重點便在長劍上附著【力】的強弱。這力,我以為有一小部分來自於對劍法招式的熟悉,絕大部分則來自於使用者內力程度的狀況。同是雪山劍法,白萬劍比石破天可謂熟練得多,巧妙的多,但是石破天首次試劍,白萬劍卻無論如何抵擋不住

他一眼之間,便瞧出了石破天這一招中八九處錯失,但霎時之間,卑視立時變為錯愕。石破天這一招劍氣之勁,當真生平罕見,只有父親酒酣之餘,向少數幾名得意弟子試演劍法之時,出劍時纔有如此嗤嗤聲響,但那也要在三四十招之後,內力漸漸凝聚,方能招出生風。

是雪山劍法的問題嗎?是白萬劍練得不到家嗎?當然不是,只是因為石破天內力太強,甚至遠勝威德先生,縱然招式之中破綻極多,但是威力之猛,依然足以讓當世一流的劍客白萬劍錯愕。所以就算獨孤九劍能找到對手劍法一百出錯誤,但是卻因為內力不足長劍不敢相交,也沒啥用吧?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我以為以【破招】為任務的武學,雖然未必威力不強,但是終有其極限,難以稱之為深奧武學。比較經典的比如玉女心經是全然針對全真教的武功進行逐一破解的,但是在應用起來是有一些問題的

林朝英只求蓋過王重陽,如以利劍制敵肉掌,非但勝之不武,抑且自失身分,她於此自是不屑去多費心思,因此玉女心經劍術之中,並無剋制全真派拳腳的招數。

當然這並非玉女心經或者林朝英破不了全真教的拳腳,玉女心經也有拳腳武功,一樣剋制全真教武功死死的,但是就劍術來說,【以劍破解全真教拳腳武功】這一命題對於玉女心經劍法來說超綱了。同樣的還有金烏刀法之於雪山劍法。

但說到當真拆招鬥劍,石破天可差得遠了,他只是眼見白萬劍使出什麼劍招,便照式應以金烏刀法中配好了的一招,較之。前與丁不四在舟中鬥拳,其依樣葫蘆之處,實無多大分別。

以及

不料石破天也是一呆,這一招「朝天勢」他從未見過,史婆婆也沒教過破法,不知如何拆解纔是。可是在「氣寒西北」的長劍之前,又有誰能呆上一呆?石破天只這麼稍一遲疑,白萬劍長劍猶似電閃,中宮直進,劍尖已指住了他心口,喝道:「怎麼樣?」

這跟獨孤九劍有什麼關係呢?

獨孤九劍幾乎囊括了天下所有的招式,無論拳腳兵仞包含的範圍極廣。

只聽風清揚又喃喃的道:「第一招中的三百六十種變化如果忘記了一變,第三招便會使得不對,這倒有些為難了。」

但是再廣的範圍,針對的還是天下各門各派的招式

風清揚道:「九劍的第一招『總訣式』,有種種變化,用以體演這篇總訣,現下且不忙學。第二招是『破劍式』,用以破解普天下各門各派的劍法,現下也不忙學。第三招『破刀式』,用以破解單刀、雙刀、柳葉刀、鬼頭刀、大砍刀、斬馬刀種種刀法。田伯光使的是單刀中的快刀法,今晚只學專門對付他刀法的這一部分。」

似乎很厲害是吧?慢著了,幾個小時之前,風清揚說過什麼來著?

他們不懂得,招數是死的,發招之人卻是活的。死招數破得再妙,遇上了活招數,免不了縛手縛腳,只有任人屠戮。這個『活』字,你要牢牢記住了。學招時要活學,使招時要活使。倘若拘泥不化,便練熟了幾千萬手絕招,遇上了真正高手,終究還是給人家破得乾乾淨淨。」

我私自揣測一下,獨孤九劍自總決式以下,其實是一種乘數關係的破招法門,第一招總決式與後面針對不同兵器的具體招數相乘,比如一種變化是自下而上,對應刀法的核心是以快制慢,就是一種破解的法門了。

所以才說獨孤九劍只能傳劍意,需要靠【悟】啊。但是無論多少,就是破解了天下所有的招式,遇到對手也是【無招】的時候,獨孤九劍的妙處依然顯現不出來。

為什麼在對手也是【無招】的時候,風清揚也只說【或許是你高些,或許是他高些】呢?一個原因是【無招】本身已經是一種極高的境界,達到者不僅要有極高的劍法,還肯定有極高的內功用以使用那些若有若無的劍招,極強的悟性明白忘記是為了更好的使用。同樣是【無招】互相破解不得,誰的內功更勝一籌,自然誰的勝面更大。

另一個原因是,兩個人都不滯於【招數】,對於以【破解天下各門各派】為己任的獨孤九劍來說,超綱了。只能依靠總決式的一些變化,臨場發揮,隨機應該,所以要靠【悟】。比如桃花島上西毒北丐互相試招,便是純臨場發揮的創造,而不是拘泥於現有的某一種武功。而能把這些東西集合在一起的高手,一本書裏一隻手都數的過來了。

令狐沖所以能用劍打遍天下無敵手,是因為以任我行沖虛為首的高手們,達不到五絕那種【無招】的狀態。沖虛練了一輩子太極劍,將一個攻守平衡、千變萬化的太極劍練成了只有一招的防禦堡壘;任我行空有十幾種劍法,但是拘泥於劍招變化,也未能達到隨心所欲的更高境界。

但是一種劍法不重劍招而重劍意,只有獨孤九劍纔有嗎?太極劍法沒有嗎?重劍劍法沒有嗎?

太極劍

張無忌不記招式,只是細看劍招中『神在劍先、綿綿不絕』之意...要知張但豐傳給他的乃是『劍意』,而非『劍招』,要他將所見到的劍招忘得半點不剩,才能得其神髓,臨敵時以意馭劍,千變萬化,無窮無盡。

同樣的劍法,太極劍也做到以意馭劍了吧。

重劍劍法

當晚他竟不安睡,在水中悟得了許多順刺、逆擊、橫削、倒劈的劍理,到這時方始大悟,以此使劍,真是無堅不摧,劍上何必有鋒?

不清楚劍意與劍理的本質區別,或許不太一樣,但是多半是差不多的吧?

所以你看啊,能達到【無招勝有招】這種境界的,並非只有獨孤九劍啊,最起碼張三豐,張無忌,楊過是可以達到的。還有人嗎?我覺得還有,比如西毒和北丐

他兩人功夫到了這境界,各家各派的武術無一不通,世間已有招術都已不必使用,知道不論如何厲害的殺手,對方都能輕易化解,必得另創神奇新招,方能克敵制勝。

這裡沒有明確點出哲學性質的東西,但是在這句話之前,兩個人並未拆招,而是苦思冥想的臨場創造。如果兩人中有一人拘泥現有招式,未能達到【無招】境界,這場比試怕早是要分出勝負了。

這就是我前文的觀點,獨孤九劍通過學習-忘記-重劍意而不重劍招而凝練的【無招勝有招】的武功哲學是對「術」極致的探索,但是獨孤九劍只提出了「滯於物」範疇「以無勝有」的思辨體系,並沒有更深一步的提出在「不滯於物」的狀態下的「以無勝有」。「不滯於物」的狀態是什麼?

無劍勝有劍。

區別是什麼呢?區別就在於獨孤求敗的三重境界。

獨孤一境:凌厲剛猛,無堅不摧

獨孤二境: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獨孤三境: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

在獨孤三境裏,【劍】只是一種象徵,象徵武學的境界,甚至引申為人生的境界。如果看見劍就只認為獨孤求敗只是在說【劍】,我覺得就落得下乘了。任何武學,都可以經歷從【凌厲剛猛】到【重劍無鋒】再到【不滯於物】的境界,降龍十八掌可以,六脈神劍也可以。

第三個境界,楊過達到了,張無忌達到,張三豐達到了,新老五絕都達到了。想要達到這第三層境界,則須經歷第二個境界。這需要說明一下了。

一般高手成長來說,年歲輕的時候,重點往往在【凌厲剛猛】四個字,無可厚非,隨著年歲增長,經驗豐富,內力提升,往往就會化繁就簡,所謂【無鋒】,可謂把最繁瑣的招式簡化成最簡單但是實用的招式。比如楊過所悟的【順刺、逆擊、橫削、倒劈的劍理】。

再往後,招式的極致是很容易達到的,因為【順刺、逆擊、橫削、倒劈】這些東西畢竟有跡可循,但是內力的提升則是無窮無盡的。

根基打好,內力雄強,則一切平庸招數使將出來都能發揮極大威力

以及

將來內力日長,所用之劍便可日輕,終於使木劍如使重劍,那只是功力自淺而深,全使自己修為,至於劍術,卻至此而達止境。

在金書裏,真正的高手是不依賴神兵,甚至往往是不帶兵仞的。這個境界很難達到,但是金書裏能達到這個級別的人,都是無可爭議的高手。

武功高強之人往往能『舉重若輕』,使重兵刃猶似無物,但『舉輕若重』卻又是更進一步的功夫。雖然『若重』,卻非『真重』,須得有重兵器之威猛,卻具輕兵器之靈巧。

【舉重若輕】是重劍的境界,【舉輕若重】則是木劍的境界了。

能達到這個級別的前提,一定要靠極其深厚的內力。

但是獨孤九劍無法對修鍊者的內力進行指導和提升,無論如何,獨孤九劍依然圍繞著【劍招】這個命題在回答。【無招勝有招】的境界是一門武功可以達到的,但是【無劍勝有劍】的境界,不是哪一種武功可以達到的,而是需要數種極高明的武功的集大成。

比如,同是獨孤九劍,風清揚是達到了【無劍勝有劍】的境界,令狐沖則還在【無招勝有招】的範圍裏打轉轉。他從來沒想過,劍可以是劍,刀可以是劍,針可以是劍,掌可以是劍,拳可以是劍,甚至手指也可以是劍。

忽聽那老者道:「蠢才!手指便是劍。那招『金玉滿堂』,定要用劍才能使嗎?」

所以他就是練成了吸星大法,成了當世內力前五的高手,對上鮑長老葛長老之流,還是下意識的去找劍。丟人丟到姥姥家。

不滯於招,不滯於物,纔是高手具備的雙重境界。但要不滯於物,讓徒手發出的勁力銳氣比得上兵仞的勁力和銳氣,沒有深厚的內力做支撐是不可能的。

風清揚向縮在地下的田伯光瞧了一眼,話道:「他給你戳中了膻中穴,憑他功力,一個時辰後便會醒轉

這一指頭如果是風清揚來戳,田伯光怕直接就死了吧。同樣的,殷離的指頭戳到謝遜身上,反而自己被震傷

謝遜不答,沉思半晌,道:「這孩兒心腸很好,她戳我這指只使了二三成力,手指上又包了手帕,不運千蛛毒氣傷我。很好,很好。若非如此,千蛛毒氣返攻心臟,她此刻已然沒命了。」

同樣的降龍十八掌,汪劍通用起來被蕭遠山吊打,蕭峯用起來跟蕭遠山持平,這裡面難道沒有少林神功內勁的功效嗎?

總結下吧,獨孤九劍練到大成可以天下無敵,但是前提是

練習者要有極高的內力修為,以真正達到【不滯於物】的高級境界。


獨孤求敗還有一句遺言叫無劍勝有劍,那時無劍厲害還是無招厲害呢?

武功永遠不是獨立存在,要看使用者的實際狀態而言。

如果光靠獨孤九劍就能天下第一,那令狐沖根本不需要易筋經提升自身內力。金庸也不會說出令狐沖劍術強而楊過內力強的話,假如令狐沖空無內力,即使他獨孤九劍大成了,遇到東方不敗哪怕被針一碰,劍還不會脫手嗎?

風清揚雖然是劍宗,難道劍宗就不用修鍊內力了嗎?

別把武功本身看的太神了。


要去練的話,練到後面會遇到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它自身的悖論那種東西。

大成是什麼呢。先劃個框框。大概是獨孤求敗,草木為劍,甚至是光為劍,又能看透一切人心,料敵先機,無招的狀態。無招勝有招,只是一部分。關鍵是心境,要無雜念,不求勝,至少在玩劍的時候。

打打套路,獨孤九劍當然橫著走。玩套路的,都是不會打架的。只要你有套路,不管咋變化,讓人看到破綻就涼涼。

但你對面站個獨孤九劍的呢。兩個人乾瞪眼,都在料敵先機,這個先機呢,就是念頭上的破綻。對吧。你隨便亂刺一下,他也亂刺一下,你飛一個光,他飛一個光。都看不出來啥,咋整。這個時候,比的是誰先真正求勝動念,一動便會露出破綻,破綻之所以是破綻,就是速度相同的情況下,我刺你的距離短些。大概這個意思。

怎麼能夠不求勝,又料敵破綻,還比他快。只一個辦法:

在求勝動念這個環節,你只能後發先制,動念就輸了。問題就出在這裡,動念就輸了。那麼他不動念呢?乾瞪眼到永遠,對不對。所以沒人惹你,這個劍法根本就沒有用的。遇強則強,遇弱則弱是它的特點。你不要只看到遇強則強,還有遇弱則弱。別人不惹你,你也惹不到別人。哪兒去找敵人。只有切水果能用用。

天下無敵,你這樣理解下吧,只是沒有敵人。不是說多厲害。其極限狀態可以是天下無敵的。至少地球上誰都不怕。但有一點,你不能去爭勝。也就是不能主動打架纔行。受吧,就是個受。

不過很多地方可以用,你可以假想一下。你在寫一個句子。你要完整表達出他的客觀意思。把這個客觀意思和你的句子兩個打架。

你會發現,無論如何,在這個表達中都會露出破綻。也就是你的念頭,暴露你的心理。哪怕是一個字。這些東西,對於客觀來說,都是破綻。也就是說,你所有用語言對客觀事物進行描畫,都會留下情緒上的破綻。

舉個例子:

他都一米八五。 一個都字,露出你覺得他不該一米八五。什麼情緒,腦補。

他也一米八五。 腦補。

他一米八五。 你注意到他身高。聚焦在身高。為啥。腦補。

他。 那麼大的畫面,你視線裏只是他。他對你什麼意義。腦補。

也就是說,王國維所說「無我」的終極狀態是不可能達到的。正因為不能達到,你越是留白多,情感聚焦越具體,大漠孤煙直的情緒就越濃烈,越有意境。

越接近客觀,排除主觀投射,越是無我。這是他強調的。但這隻一方面。主觀是排除不完的。其它的排完了,剩下的反而更突出。所以王國維那個感受是對的,說法是錯的,他沒懂起。意象,人觀測到的所有東西,都是意象。突出某一個兩個出來,意境就強了,是因為那就是主觀的。這樣寫字呢,作文看上去越逼近客觀,越質樸,可同時也逼近了留下的那一絲主觀上的情緒破綻,最後既質樸又情感飽滿。

如果這個「無我」能做到,那麼看到文字=看到事物,這是不可能的。寫文章,被文字束縛。也就是說,獨孤九劍的極限狀態也是被自身所束縛,就是這個意思。

對於事物,怎麼表達最準確。除非你不說話,不下筆。只有無聲勝有聲。 表達,就會摻雜情緒,無法剝離乾淨。

換個例子:客觀是存在的,但人永遠觀測不到真正的客觀。你可以靜下來感受下。在理論上拋開主觀幹擾,把事物抽象化,要接近些。但你不可能把主觀幹擾觀測完整。也就是說,看破綻,必然帶有主觀。特別是你想去看破綻了,你已經動念,露破綻了。這就防不住。所以只能只攻不守。

我現在是真的覺得,啥話都對,都有理,管他的。世界只是個樣子,本沒得道理。只是我脫不開情緒,隨便發泄。知乎,有錢有時間多去上專業課學專業的。大學都在擴招,都在喊降低教育成本。知識付費本來就沒得道理,都是我這種瞎扯一氣的。真有水平,都在專業機構搞,誰這兒bb。這兒就是個玩兒。少看。就不得問些這樣的問題了。

天下無敵的,都是不打架的。文章表達再貼切,不如實際感受到的。當然,玩玩無所謂,哪有人走到了大成那一步,除了獨孤求敗近了。談何容易。

江湖上沒得敵人,哪兒去找朋友,他怎麼不獨孤,怎麼不隱士。

比來比去,比的就是心境,打鬧玩玩,無所謂的。人嘛,都是娃娃。

跑遠了,當我自言自語。這幾天看到令狐沖,想起來,隨便扯了下。


不能,看原文:

令狐沖道:「要是敵人也沒招式呢?」風清揚道:「那麼他也是一等一的高手了,二人打到如何便如何,說不定是你高些,也說不定是他高些。嘆了口氣,說道:「當今之世,這等高手是難找得很了,只要能僥倖遇上一兩位,那是你畢生的運氣,我一生之中,也只遇上過三位。」令狐沖問道:「是哪三位?」風清揚向他凝視片刻,微微一笑,道:「嶽不羣的弟子之中,居然有如此多管閑事、不肯專心學劍的小子,好極,妙極!

當獨孤九劍練到無招時,也不是穩穩勝利的。而且無招者,風清揚就遇到了3位,可見隱藏起來的高手還是有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