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這段時間火的問題,最沒見過世面的女孩兒,很多高贊回答都是去過很多地方就是見過世面。哪兒也沒去過就是沒見過世面…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


康德終生未離開葛底斯堡,而且終身未娶


我個人熱愛旅遊,每年都會出去走走,我覺得這純粹是個人愛好而已,跟下棋打牌玩遊戲沒什麼區別,哪有那麼高級?

9102年了,又不是徐霞客的時代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書在前,行路在後。

胸中無丘壑,行遍萬里路也是枉然。

有人通過讀書,可以與古人先賢神交,也可以神遊世界,如諸葛孔明般未出茅廬而定三分天下。

有人不遠萬裏,與當世智者直面請教,也未必能有一鱗半爪所得。

單以旅遊次數多寡來評判纔是沒見過世面。


不能說的這麼絕對,

舉個例子吧,有個笑話是這麼說的,

古代的時候有一羣乞丐,在討論如果當了皇帝會怎麼樣

有的人說,可以拿著金飯碗討飯,

有的人說,可以喫包子,喫一個扔一個。

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皇帝過的是什麼日子,連想像都沒法想像,這個就是見識,

如果他們去過紫禁城,見識過皇帝過的什麼日子,就不會這麼說,

所謂見世面,首先要搞清楚為什麼要見世面

因為你見識的越多,你的認知,你的思維方式,你的格局,你的人脈都會發生無法預測的提升,而旅遊,僅僅只是見世面的一種方式而已,


首先,不愛旅遊不等於沒見過世面。所以沒必要問為什麼,這個說法是錯的。


話不能說的這麼絕對,只是個概率問題。

我男朋友的媽媽只是一個國企的普通工人,退休後在家呆著全心照料我男朋友的爸爸和偶爾回家的我男朋友,現在又加了偶爾跟著回家的我。男朋友的媽媽不愛旅遊,喜歡看電視,出去遛彎,去侍候一下男朋友的外公外婆,無不良嗜好。但是我跟男朋友的媽媽聊天完全沒有障礙,我說什麼,她都懂,很多她都見識過,並且十分理性。

我媽媽也退休了,不過退休後我媽媽沒有在家呆著,而是來了個店,說要給我攢錢買房。我媽媽也是隻去過一兩個城市,基本沒出過省,有一次去機場,她還要拍照留念一下,看到什麼都要問一下。很多事情我沒法和我媽媽講到一起去,她有她自己的觀念,並且很固執,但很多認知完全是錯誤的,卻沒法改正她。

我男朋友的表妹在國外留學(亞洲國家)hun xue wei,經常旅遊。對很多事的認知,活像個沒來過中國的白左。

和旅遊與否沒關係,和環境和個人觀念有關。


也並不能這麼說,旅遊只是見世面的方式之一。但是想要見世面肯定是需要多經歷多體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即使當今世界信息如此發達,但很多事情也需要親身去經歷才能體會。


見世面真的不是隻有旅行纔可以,旅行只是見世面的一種方式而已


先講一下旅遊達人津津樂道的兩個口頭禪。

有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其實這是篡改了明朝董其昌的詩詞,原文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意思不是說多出去走走比讀書要好,而是說勤奮多讀書,才能爭取行萬里路進京趕考,走入仕途。

還有一句詩詞也誤導了不少人盲目跑去旅遊,那就是宋朝陸遊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遊的意思不是叫你到處跑,而是說從書本上學來的知識是不完善的,要理論結合實際纔行。

回到問題,你不愛旅遊不是錯,或者說沒錢沒時間旅遊也不是錯,更不是沒見過世面的因。

所謂見世面,不僅僅是身體跑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用眼睛去看看就算了的,還要用心去了解去思考。

在資訊發達的今天,看書、看紀錄片,甚至看了一部爆米花電影后令你產生思考,你就已經推開了看世界的窗戶。

世界那麼大,你在方寸間就能與別人的喜怒哀樂產生共鳴,這就比無腦旅遊高級。

如今生活類資訊十分流通,你要是想了解一個地方的自然環境、氣候特點、人文風俗習慣等等,不管這個地方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網路上都有大量的圖片、視頻和文字介紹。

也就是說,如果你能認真看看第一部《舌尖上的中國》,幾乎就跟著鏡頭走了一遍大江南北,頭腦風暴了一遍地方特色美食。

當然,我不是說旅遊不好,沒有說葡萄酸的心態。有人說旅遊只是放鬆一下,何必想那麼多。

長途跋涉跑去一個地方放鬆,那你開心就好。

我有一個同事,近幾年幾乎每年都出國旅遊,發達國家有美國、日本,小國有東南亞的泰國、越南等等。

我一直以為他這種人見過世界,眼光必然不俗。直到有一次跟他討論某問題,他的觀點令我啞然失笑。

平日坐井觀天的人,旅遊也會帶著那口井的,眼界就那麼一點點,即使行遍世界,也不外乎是換個地方睡覺喫飯,然後拍拍照,高喊一聲「真好看!」

僅此而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