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說太容易理解很多人反而沒有想到。

說白了就是不管你周芷若是個什麼陰險狡詐、毒辣心腸的女人,只要嫁給我們無忌,和他拜堂成親,那就是他的人,以後夫婦同心,不分彼此。

周芷若的就是張無忌的,張無忌的就是周芷若的,屠龍刀的祕密自然也是落入了張無忌身上了。就沒什麼好拆穿不拆穿的了。

就算周芷若把天下打下來了,這個天下不還是張無忌和他的孩子的?沒有區別啊。

-

謝遜這人的思維方式其實和周芷若是一樣的。

有一次討論蒙古人的戰爭方式時,有個下屬提到了蒙古人行軍襲擊城池時,會把沿路的百姓殺光,如果遇到和城裡人有關係的百姓,就會把他們抓起來,用來攻城。很多城池裡的人心軟,就把城門打開,出來營救親人,反被蒙古大軍攻下城市,大肆屠殺。

對於這種做法,謝遜雖然憤恨,但是也表示「蒙古人能夠打天下,自然有他的道理」

說白了就是支持這種心腸歹毒的戰爭方式。

而張無忌不支持。這令謝遜很不滿。

而謝遜也看出來,張無忌心地善良,腦子和武功雖好,但是,執掌明教、徵戰天下,還是缺乏那種狠辣的心腸。

而這點,周芷若恰恰就非常具備。

雖然謝遜很可能猜到了周芷若奸險狡詐,但是,這種奸險狡詐,卻是張無忌身登大寶最缺乏的能力。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張無忌這塊「朱」,就應該近周芷若這個「墨」。

之後有一次談話中,韓林兒(好像是他吧)提到了張無忌以後打贏了蒙古人,說不定可以成為皇帝,到時候周芷若就是皇后了。而周芷若在旁直接就羞澀了。這說明周芷若就是有做皇后的心思。

謝遜看的很明白,這個時代終究是男人的時代,周芷若再牛逼,也不可能做皇帝,女人的上限取決於她的老公是誰。

周芷若的最優解就是找個比她還牛逼的男人,輔助他成就霸業,自己做個壓寨夫人,牛逼點就是皇后!

至於她的老公的這番霸業,是武林稱雄還是統一天下,就看她的男人到底是宋青書還是張無忌了。

實話說周芷若的條件確實牛逼,而且追她的兩個男人,一個張無忌,不用說,明教教主、武當寶貝。宋青書,不作死的話就是下一代的武當派掌門,諒他張三豐再長壽也不可能熬死宋青書。周芷若自己也是峨眉派掌門。只要不作死,武林肯定是周芷若的,天下就不一定了。

但是,宋青書和張無忌之間選哪一個?還用問?

謝遜雖然不知道宋青書是誰,但是,以他的眼界格局,自然知道,年輕一輩中,張無忌是第一人。周芷若只要腦子不傻,肯定是選擇做張無忌的好老婆,以後要啥有啥。

多方權衡之下,謝遜當機立斷選擇讓張無忌和周芷若結婚。

甚至在之後出了荒島,發生了很多事情,謝遜明知道周芷若就是害他的人,依然選擇隱忍,目的就是希望周芷若成為明教教主夫人,輔助張無忌成就統一天下的霸業。

——

對於謝遜來說,各個層面上講,讓張無忌娶了周芷若都是最優解。

以張無忌的感情傾向上講,他比較喜歡趙敏,但是謝遜非常討厭趙敏,這是敵我矛盾問題。雖然周芷若也不是什麼好人,但這是內部矛盾問題,差別可大了。

如果讓張無忌先娶了趙敏,最壞結果就是張無忌叛變投向了蒙古人那邊,這就大問題了。

如果張無忌和趙敏從此浪跡天涯,不理世事,對於謝遜來說,也是不行的。

如果張無忌和趙敏一起反蒙,那之後不知道會整出多少問題來。

反過來說,讓周芷若先嫁給張無忌,哪怕張無忌起了三妻四妾,齊人之福的心思,終究是周芷若先進門,以後對付趙敏就好辦了。

甚至我們開上帝視角來看,張無忌在明教內最大的敵人是朱元璋,而能夠對付朱元璋這樣心狠手辣的人,張無忌是不行的,必須周芷若這樣同樣心狠手辣的人才行。

總的來說,謝遜的做法都是最優解。


謝遜很聰明,有很強的政治敏感度(和張無忌相比),也很疼愛張無忌,但這並不妨礙他本質上是一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只要不礙著他、礙著明教和張無忌的事,愛怎麼樣怎麼樣。

明教四王,紫白金青,其實本質上是差不多的——紫杉龍王因為破門出教之後對「自己人」也下手,所以一直被詬病,但是剩下那幾個,對於「自己人」以外的人,其實也是相當狠毒不容情的。

明教邪魔外道,喪盡天良,人人得而誅之,那不是說說就完了的。

謝遜本人在這裡面貢獻尤其大——他被成昆刺激,到中原武林到處殺人,然後留成昆之名,固然是有成昆惡意引導、刺激過度的原因,但謝遜本身的性格,也實在可見一斑。

(滅絕和明教的血仇就要算在謝遜的身上,當然另一半由楊逍友情貢獻……但楊逍頂多就是炫技欠扁而已,人家又沒殺人,連倚天劍也沒拿——當然話說回來楊逍也不是什麼好人就是了)

謝遜所有的柔情都給了張無忌,所有的義氣、忠誠都給了明教,剩下的就是愛咋咋地,他不是大俠,沒有主持正義的慾望,而且因為他自己就邪魔外道,所以也沒有張無忌那樣的道德潔癖,陰狠歹毒、殺害無辜什麼的在謝遜那兒根本就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只要不害到明教、不害到自己人身上,根本就不影響他對人的印象分。

靈蛇島上的事,不說謝遜可能根本沒有理順弄清楚前因後果,大概只是覺得事有蹊蹺——就算他全理順了,也不見得就會說出來。

實際上謝遜對於周芷若弄傷殷離並導致殷離死亡、陷害趙敏這些事估計壓根就是無所謂的——謝遜和這幾個姑娘根本都不熟,認知僅限於「她們都喜歡我無忌孩兒,無忌孩兒要是高興就把她們都收了好了」而已。殷離雖然是殷天正的孫女、殷素素的外甥女,但本來王盤山島之前就可看出謝遜和殷家後輩基本沒有往來關係非常生疏了,且殷離本身連殷野王都不怎麼管,謝遜和殷天正、殷素素那點交情根本延伸不到殷離身上,何況她還是紫衫龍王的弟子……總之謝遜其實對殷離是沒啥感情的,對趙敏更不用說了。靈蛇島上四女的關係本身也是靠張無忌維繫的,本身也不是紫白金青那樣的金蘭關係,所以即便真是周芷若對殷、趙下手,謝遜也不會就因此就覺得周芷若歹毒陰狠就不配張無忌了——謝遜壓根就沒有張無忌的道德潔癖,只要周芷若對張無忌一片癡心,陰狠歹毒殺害無辜根本不是什麼減分項,在謝遜看來周芷若依然還是無忌孩兒的良配,這根本就不是個問題。

而且當時靈蛇島上謝遜也是雲裏霧裡的狀態,他可能覺得蹊蹺,但因為他不覺得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所以估計根本也沒有細想「是不是周姑娘害死殷離陷害趙敏」這種問題。

謝遜唯一上心的,估計也就是屠龍刀到底落在了誰手裡。

但是周芷若表現得一片癡心,如果屠龍刀在周的手裡,明顯就是隻要周嫁給張無忌,最後這肉還是會落在鍋裏。所以謝遜自然有動力去撮合張周,且不會貿貿然去「拆穿」周芷若——拆穿了又有啥好處呢?在謝遜完全不覺得周的「狠毒」有任何問題的前提下(周沒傷張無忌、沒傷謝遜,其實在明教背景下這人品根本沒問題),撮合張周已經十全十美了,多此一舉幹啥?頂多日後慢慢向周芷若查證屠龍刀的去向,不必再張無忌面前攤牌的。

其實讀者多少是從主角張無忌的角度出發,自然而然地覺得他義父謝遜就應該是個「好人」——因為張無忌是個「好人」——但實際上張無忌的三觀主要來自於張翠山、甚至張三豐的教導,和謝遜關係不大,實際上這對義父子感情雖深,三觀壓根就不合(張翠山和謝遜義兄弟的三觀也不合)。

某種程度上,謝遜、張無忌、周芷若留在靈蛇島上的情形就是當年謝遜、張翠山、殷素素流落冰火島的重演。

殷素素是個「好人」嗎?謝遜又不是不認識殷白眉、不瞭解他們天鷹教的行事,說殷素素是「好人」誰信啊?就算俞三的事殷素素並非有意為之,那龍門鏢局滅門、少林和尚被殺,還有意栽臟給張翠山,那是「好人」能幹出來的事嗎?

但謝遜壓根就不覺得出身邪魔外道、行事很辣的殷素素有什麼問題(他比殷素素還狠),而且真心覺得三觀筆直得跟白楊樹一樣的張翠山和殷素素乃是良配。甚至事出有因,殷素素打瞎他的眼睛他都可以不計較。

他當然也真心實意地覺得他(同樣三觀筆直得跟白楊樹一樣的)無忌孩兒和周芷若乃是良配啊。

並且謝遜又不傻,他知道自己那義弟和義子的三觀筆直,所以你說他如果知道俞三的傷和殷素素有關係會告訴張翠山嗎?當然不會啊,俞三是誰和他有什麼關係,癱了就癱了吧,他纔不會管,就算那是張五的師兄,他也不會往心上放的(當然那事他是真的不知道)。

同樣的,他當然也不會把自己懷疑周芷若的事告訴張無忌。殷離在他眼裡根本就不能算「自己人」,趙敏更別提了,是死是活他根本就不怎麼關心(況且殷離之死還有一半原因是紫衫龍王),就算那是張無忌的表妹、紅粉知己曖昧對象,估計獅王也不會往心上放的。他肯定真心覺得張周和當年的張殷一樣都是良配。不過從最後事實上看,這兩對其實真的都不算是良配就是了。


三聯版第三十九章「祕笈兵書此中藏」裏有提到,謝遜與成昆大戰之後,張無忌重回舊地,在地牢之中見到謝遜所留壁畫,方得知真相。


……

在這幅圖的左下角,又畫著兩個男子,一個睡得甚沉,另一個滿頭長發,側耳傾聽。張無忌暗暗心驚:「原來芷若干這傷天害理之事,義父一一聽在耳中。他老人家好大的涵養,在島上竟不露半點聲色。是了,那時我和義父服了十香軟筋散後功力盡失,性命皆在芷若掌握之中。無怪義父當時一口咬定是敏妹所為,顯得憤慨無比。他知我胡塗老實,若是跟我說了,我言語舉止之中定會泄漏機密。」但見圖上濺滿了鮮血,正是日間謝遜與成昆在此血戰時所遺下一灘灘血漬,更顯得圖中的情景悽厲可怖。

……


說出來沒用,徒增無忌的煩惱而已。而且謝遜肯定也不能百分百的確定這事是周乾的,畢竟他是個瞎子。趙敏是蒙古郡主,在謝遜來說肯定不是教主的良配,周芷若這樣的峨眉女俠在身份上跟張教主纔是珠聯璧合,估計謝遜當時也想到了這點,所以才會在有懷疑的情況下催他們成親,不僅斷了無忌和趙敏的情,也斷了周可能會傷害無忌的可能。

但是回到中土之後,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周芷若竟然想殺謝遜滅口,也許是謝遜的試探引起了周芷若的警覺,所以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滅口算了。雖然沒有成功,但周芷若的危險係數大大超出了謝遜的預計,這也導致謝遜留畫地牢,揭露了真相。


這個情節,確實像個大「bug」。對此,書中雖然已有解釋:

在這幅圖的左下角,又畫著兩個男子,一個睡得甚沉,另一個滿頭長發,側耳傾聽。張無忌暗暗心驚:「原來芷若干這傷天害理之事,義父一一聽在耳中。他老人家好大的涵養,在島上竟不露半點聲色。是了,那時我和義父服了十香軟筋散後功力盡失,性命皆在芷若掌握之中。無怪義父當時一口咬定是敏妹所為,顯得憤慨無比。他知我胡塗老實,若是跟我說了,我言語舉止之中定會泄漏機密。」但見圖上濺滿了鮮血,正是日間謝遜與成昆在此血戰時所遺下一灘灘血漬,更顯得圖中的情景悽厲可怖。

但是,這個解釋還是不能讓讀者完全信服:周芷若真的有這麼強?謝遜張無忌真的有這麼菜?還是金庸為了推進情節,採取了這種「偷懶」的寫法?


這就涉及到敘事視角的問題。


上面那段話,其實是張無忌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謝遜的真實想法,未必完全貼合。


讀者在全知視角、中立角度,看到了趙敏的無辜,也深感她對張無忌的真情,但是,在趙、週二人中,謝遜其實對趙敏並無偏愛。


趙敏作為明教曾經的敵人,在綠柳莊幾乎將明教一鍋端,又血洗少林寺、栽贓明教,繼而還在武當山與明教正面對敵。雖然後來趙敏因對張無忌情根深種而放棄了自己的政治立場和身份,但在此過程中,明教諸人依然不太買她的賬。


哪怕是臥底汝陽王府十年之久、曾與趙敏有師徒之名的範遙,當時面對趙敏孤身闖喜宴,也只是勸解一句:

趙敏向範遙道:「苦大師,人家要對我動手,你幫不幫我?」


範遙眉頭一皺,說道:「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強不來了。」

範遙對趙敏,絲毫舊日情分都無,只是不便直接出手而已。


雖然,在趙敏與明教有「前嫌」時,謝遜還遠在冰火島,並未參與其事,後來恐怕也未耳聞詳情,但從明教諸人的態度,大致也可以推知他的態度。

——像這類重功業而輕道德、重大局而輕小節的梟雄,並不會因為個人的深情就驟然改變立場,影響他們判斷的,還是整體局勢。


整體局勢是什麼呢?那便是明教大業,是反蒙古人的統治,而趙敏,畢竟是蒙古人。


明教中人,範遙如此,楊逍如此,謝遜當然也如此。


其實,謝遜自己,對蒙古人,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表達過反感:

謝遜哈哈大笑,說道:「難道世上真有分辨是非之事?當今蒙古人做皇帝,愛殺多少漢人便殺多少,他跟你講是非麼?蒙古人要漢人的子女玉帛,伸手便拿,漢人若是不服,他提刀便殺,他跟你講是非麼?」

這是憤激之言,言下之意,是對蒙古人欺壓漢人、殺人無算痛恨不滿。所以,謝遜對趙敏的個性能力,雖然不無欣賞,卻對她的身份和由之帶來的弊端,不無疑慮。


更重要的原因是:謝遜是個認同「叢林法則」的人。


天鷹教搶了屠龍刀,謝遜再去搶,天鷹教之人責他狂妄無理,他卻說:「這刀是你們鑄的?是你們買的?……你們從別人手上奪來,我便從你們手上奪去,天公地道,有甚麼使不得?」


他連斃天鷹教、海沙幫、巨鯨幫數名好手,張翠山責他殘暴嗜血,質問他如若不分青紅皁白就殺人,便與他所殺的惡徒沒有分別,他卻說:「有甚麼分別?我武功高,他們武功低,強者勝而弱者敗,便是分別。」


他對紫衫龍王講結義之情,紫衫龍王卻轉眼就陰謀加害於他,趙敏指斥紫衫龍王忘恩負義,他卻說:「世人以怨報德,原是尋常得緊,豈足深怪?」


不錯,謝遜是個直爽人、痛快人、真人,但本就不是心地仁善之人,後來又因為遭遇慘酷而信念崩塌,因為久欲報仇而不得,又變得心態偏激、憤世嫉俗。

父子重逢後,謝遜與張無忌、周芷若同行共處,雖然他與張無忌感情深摯,但從道德觀和處事方式上,他與周芷若,卻更像同路人: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25 篇內容

鹽選專欄

回首金庸小說中的江湖兒女:武俠童話與人生寓言

聶飛瓊 玄心,洞見,妙賞,深情。

¥29.99 會員免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