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練了一個月的吉他了,感覺沒有絲毫進展,被打擊了,可是好喜歡指彈,好喜歡like a star這首曲子。

電子琴感覺會容易一些,我以後也想學一點編曲,想給自己寫一首歌。

以上的樂器都需要自己自學,本人大一學生,手汗偏嚴重。

糾結


從小孩子們學琴的表現結果來看,都以半年為一個時間節點。電子琴就可以像模像樣的彈出好幾首曲子,而吉他還磕磕絆絆的狀態中。還有一些孩子是同時學了吉他和鍵盤或者鋼琴的,還是鍵盤類出成績快一些。

從一些成人的角度來看,同一個人同時學了吉他和電子琴或者鍵盤類樂器,以一年為時間節點。電子琴等樂器還是能夠比吉他要彈的好得多。

從教師角度出發,我認識的老師不算少了,大部分反應都是,初階鍵盤上手快一些,往精了練都難。

所以結論是,鍵盤好學一些,受打擊概率低一些。


我個人認為這是個價值觀問題,選擇之後去喜歡,還是因為喜歡所以去選擇。對我來說因為我喜歡吉他,所以我選擇吉他作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當然我也會彈些電子琴,但比起吉他來說差距太大。民謠吉他我可以卡農指彈曲,電吉他彈得了Jerry C卡農搖滾版,電子琴卡農不會,看譜也彈不了,我電子琴水平也就是因為會些樂理,可以做到用電子琴和絃伴奏彈唱的程度。

其實兩種樂器對於題主只是玩玩的話都不難,不需糾結隨便選一個玩就好了,玩的開心就好,覺得難玩放棄一個選另一個。但想憑藉吉他和電子琴其中之一喫飯並有所成就的話,那就很難了。在題主這個年紀可能需要每天相當長時間的練習並保持很多年的時間,在這種條件下可能優先選擇的是生存問題而不是喜歡不喜歡了。

我曾經在上大學時候,假期期間嘗試不出門每天練習吉他8小時,其中4小時電琴練習4小時民謠練習,結果每天8小時堅持不到1個月就放棄了。當然這樣練習吉他對我技術技巧提升巨大,但隨後帶來的就是看到吉他就犯噁心…超噁心…不想碰琴,尤其電琴練習我為了不影響家人休息,效果器505II開失真輸出到耳機,那個塑料味一聽就是幾個小時,到後來實在是堅持不住,看到吉他腦袋裡全是那些掃撥、速彈、點指、AM、PM、slam之類的聲音,光看著就犯噁心!果斷放棄,找哥們兒喝酒…

那年開學遇一新生報道玩電琴的學弟,英格威和範海倫曲子玩的那叫一個牛逼!學弟和我同歲,電琴童子功,2002年那時候本地招電聲樂器專業,想考,每天8小時不間斷練了一年。考是考上了,但當時這個專業計劃招50個學生,卻只招到他1個學生,專業被取消,他又不服從調劑,於是複習一年考到我們學校,變成了我學弟。他和我說他之前每天練琴只練2小時左右,每天也挺開心的,而且說不想練也就不練了,那一年備考每天8小時從用心到麻木的練習過程其實真不好受。從專業被取消到複習重考到選擇現在這個與音樂無關的專業,他也從遺憾到釋然了。如今他是一位電吉他老師,但每天練琴也不到2小時了。

剛大學畢業時,我舅舅找我談話,告訴我當地武警文工團招電吉他手,想去的話可以給我安排,考慮再三還是謝絕了。一是因為覺得自己能力不夠,其二是實在不想讓自己喜歡的東西變成討厭的。

建議題主先想想自己喜歡什麼樂器,因為自己真心喜歡的東西,是沒有選擇選項的。另外只要不是為了生存,也不用逼著自己練琴。大多數人遇到瓶頸期不是出在能力問題上,而是出在耐心問題上。願題主好好練琴,以上。


孩子都是被家長逼著學琴的,這就意味著孩子學琴不會持久,既然是短期的學習行為,選擇電子琴與吉他性質是一樣的。

電子琴多以熟悉的歌曲旋律為主,所以家長聽起來有共鳴,同時認為有價值;而學習吉他的可能木吉他或民謠吉他可能好些,旋律感比較強,但是學習電吉他的,大多布魯斯藍調為學習主導,曲目聽起來節奏性強,也容易讓大部分家長接受不了,再加上失真效果器,會讓家長產生為什麼要學習吉他的疑惑。

其實從我們學習吉他的旅程來看,未來能在中學、高中、乃至大學能露一手的,也只有吉他,很少看到有同學在晚會上彈奏電子琴,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獨唱融入到樂器之中,尤其是在學校演出中,吉他加上獨唱很吸眼球的,是單身狗脫單的利器,而電子琴就基本被人遺忘了;

此外學習電子琴與吉他的資金投入也不一樣,學習電子琴的設備沒有萬把塊錢下不來,再加上授課額費用,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吉他有拿幾百塊錢燒火棍的,也有拿斯坦福、聖保羅、雅馬哈千把塊錢入門產品的,但是鮮有拿萬元吉他學琴的,這是事實,所以學習吉他的普遍性要高於電子琴。

如果家長明白這個道理,還是學習吉他為好的,雖然在家裡彈奏一些令人不是很愉快的布魯斯節奏,但是考慮到孩子未來的找對象問題,吉他是非常不錯的脫單利器;


就你問的這個問題,對於你來說,電子琴更簡單


都上大學了,還問這些小學生問題? 你讀的啥大學啊?

容易?你讀了10多年書了,還沒整明白?這世界上有容易的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