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當時的小米mix剛出的時候開創了全面屏時代,驚爆手機屆,把曲面屏帶到了全面屏的時代,後續的mix2/3明顯無力,mixα又無法量產,mix線就有點雞肋了。我期待小米出一台全面屏+屏下攝像頭的手機了,真的看夠了劉海屏、水滴屏等異形屏。現在的小米手機配不上MIUI啊!


因為驍龍865plus或者875還沒量產

因為100w有線充電小米現在只能穩定在90w

因為屏下攝像頭還不成熟

因為雙大底主攝方案cc10pro還沒試水

因為MIUI12穩定版還沒推

因為mate40pro還沒出

--------------------------以上是 5月初寫的---------------

6月8日更新: mix4指日可待!!

一個月了

100w充電應該沒問題了8

剛剛!

維信諾推出全球首個屏下攝像頭可量產方案!!!

全體起立!!!!!

mix4指日可待!!!!


再次更新

小米去年在維信諾砸了那麼多錢但是今年維信諾產能貌似被花廠包了,可能還有排他協議,如果真有的話。。。。。

mate40p nb?


MIX系列一直是小米科技探索的集大成之作,代表了小米對未來手機形態和前沿科技的思考。

初代的驚艷,讓小米MIX系列廣為人知。

但是,隨後幾代雖有探索但創新不足,再也無法達到初代MIX的高度和出類拔萃。

隨著小米產品線的愈加成熟,所以大家對MIX4的出現就更充滿了期待。

而在MXI4發布之前,我們來回顧一下歷代小米MIX系列。

小米MIX

時間:2016年10月25日

91.3%超高屏佔比,開創性的全面屏設計系新風潮。

要知道,當時的手機屏佔比一般最多為70%左右。

在加上全陶瓷機身,懸臂樑式壓電陶瓷聲學系統和微型前置相機等諸多創新性設計,小米MIX好評如潮。

小米MIX發布後,獲得了多項榮譽:登上《時代周刊》、囊括12項年度大獎、榮獲IDEA設計金獎、被芬蘭國家設計博物館收藏、被慕尼黑國家設計博物館,列為永久館藏。

小米MIX 2

時間:2017年9月11日

突破谷歌限制的18:9屏幕,Unibody一體化陶瓷機身

後置小米6同款的1200萬像素鏡頭,支持四軸光學防抖,後置電池3400毫安時電池。

為改善前代用戶反映的硌手問題,小米MIX2採用了新一代圓角屏幕,整機更加圓潤順手。

小米MIX 2S

時間:2018年3月27日

小米MIX 2S取消了全陶瓷的版本,機身採用玻璃前面板+金屬中框+陶瓷背殼的設計,整體的機身依舊採用18:9的全面屏,保留了正常的聽筒設計,前置鏡頭依舊在整機的右下角。

小米MIX 2S是MIX 2的升級版,國產首發驍龍845處理器、DxOMark綜合相機得分97分、至尊8GB運存+256GB存儲的頂級配置,既追求全面屏觀感,又追求極致的性能。

小米MIX 3

時間:2018年10月25日

採用滑蓋全面屏,磁動力設計,6.39英寸FHD+ AMOLED屏幕,屏佔比高達93.4%,底部縮短4.46mm,正面幾乎全是屏幕。

但很多用戶表示小米MIX3是強行創新,而且滑蓋的設計也帶來了不少問題,是MIX系列最失敗的一代。

小米MIX Alpha

時間:2019年9月24日

小米MIX Alpha全球首款環繞屏概念手機,配備一整塊完整的屏幕環繞機身,屏佔比180.6%。

同時,搭載1.08億像素攝像頭,是第一款搭載三星全新光學感測器的小米手機產品,首次突破億級像素壁壘。

可惜的是,從發布至今依然沒有量產。據相關消息稱或許也能直接升級到第二代,同時在形態上也會有所變化。

小米MIX 4

時間:待發布

據稱,小米MIX4或首次採用屏下鏡頭的設計,並且四周的邊框有收窄,占屏比無限接近於100%全面屏,外觀更是美出了新高度。

此外,小米MIX4或將會配備2K頂級屏幕,支持120Hz的高刷新率,還將搭載100W超級快充。

至於在拍照方面,可能會首發三星更大底的相機。


華為更新了下拉通知欄切換上網卡,不知道各位感受到舒暢了沒?切換定向免流卡是不是格外方便?選擇流量卡是不是隨手即可?抬杠永遠不是解決辦法,更新才是。BTW,小米超高w快充和一億像素都落地了。


補充,又給我大舅及姥爺買了b6,能看時間的藍牙耳機真香。

華為b6,黑色比較好搭配我的風格,給我爸買了個哪個鋼鏈的。

真香,接電話巨好用,尤其是在開車的時候和手機在包里,包在后座的時候巨好用,極其建議購買。


新添加文末引流×2

2020/7/17更一下,我的mate30,5g,256gb,已經發熱一周以上了,打農藥微燙,充電偶爾溫熱,無線充電溫熱,充電運行遊戲微燙,我沒用華為之前還真不知道華為也會發熱,看網路言論還以為這世界上的手機只有小米「為發燒而生」。


我把小米一些行為的原因寫在了回答里,一些花粉就是看不到,把華為優勢說了一下,花粉也是看不到,這些人認為華為拉個屎都是香的。

我這回答下面只見花粉說我把華為有的說成不實用,把小米沒得說成理所應當,沒見米粉說我把華為有的說成好,把小米100w和1億說成勉強搭邊和沒有落實。

兩家粉絲畫像如何我不知道,起碼現在看得出我這個回答下面誰家粉絲更理智。


我從前用mix2s,最近別人送了一台5g版本mate30的256gb版本,所以特別喜歡用華為和小米比。

我們全家用了無數台小米的手機。

我爹從米1換到米6,沒錯現在還是米6,不卡。

我媽就不說了,她用手機就是打電話,用啥都一樣,給啥用啥。

我本人從米4開始用到note,後來mix出來從mix用到了mix2s。

也算是稍微有點心得體會吧。

這次我就用華為來對比一下小米做一個開頭。

本人更換了華為手機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系統實在不好用,而硬體在日常使用又很難用出區別。

ps.這句話是後加的:評論區總有人說我覺得EMUI不好用是因為我的使用習慣問題,我想說的是「使用習慣的問題不是問題,缺少功能才是大問題。」

打個比方,徠卡攝像頭很厲害,既漂亮,功能又比小米攝像頭強,但是,那些為了這個差距買了手機的人拍出來的照片真的可以達到宣傳的樣子么?使用頻率又是多少呢?你相機使用頻率很高的話買台單反其實是更好的選擇。更多的人是拿到手裡一天都很難使用一次吧(我是說拍夜景,並不是掃碼付款)。

而各大廠商旗艦機日間拍照水平其實並沒有明顯差距,只是不同廠商的偏色不太一樣而已,這些大廠的旗艦機日間樣張盲選基本是無法看出區別的,夜景有區別,但非雲泥之別。徠卡主要宣傳的是夜景,更有厲害的拍月亮模式,但捫心自問,真有那麼多喜歡用相機「記錄生活」的人喜歡記錄夜景?所以用到厲害的夜景的機會估計更少,用到的時候很爽,但由於用的頻率低所以這個優點帶來的使用體驗其實沒有拉伸太高的(朋友圈刷屏小能手買這個徠卡攝像頭簡直是賺到,但也僅限於夜景)手機系統剛好相反,您無時無刻都在體驗一個善解人意的系統為您帶來的便利性,比如下拉通知欄就可實現上網卡切換,如果你有定向免流卡就會很舒服(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我現在只能無時無刻都使用我的免流卡上網,因為這手機我還沒研究明白怎麼讓某個卡上網,這手機上網那個地方是「智能選擇上網卡」,可能是我沒研究明白。有人說MIUIbug多,這個的確,但你如果不去鼓搗系統,這些bug跟你也基本沒有交集,我在長期的使用里。只遇到過有限的幾次。華為手機真正讓你買單的並不是產品,而是標籤。這是硬體出頭廠商的共有問題(指標籤捆綁品牌)。小米手機恰好相反,這是軟體(指MIUI)出彩廠商的問題(無硬體專利無標籤)ps.MIUI好用其實也是標籤,但系統只有一個,硬體卻有很多,為了區分引申為好用。而蘋果不僅軟體(指iOS)好用,硬體還強(指處理器,但多數人只會吹他強,真正的極限差距根本用不到。),所以蘋果稱霸是有原因的(即有好用也有標籤)。而ios和Android的大戰這裡不引申,簡單描述一下,iOS就是自己蓋房子,我想怎麼蓋就怎麼蓋,而基於Android框架的系統相當於裝修,你可以這裡開個門那裡砌個牆,但是大的框架不能改,這要是引申就太多東西了,姑且說到這裡。

在MIUI系統當中可以很方便找到的功能,在EMUI系統里非常難找到,甚至不可以實現。

但即便如此,華為品牌的p系列包括mate系列手機經久不衰,和小米很難拿出下一台mix的原因是有共通之處的,那就是品牌形象與核心技術(技術不足導致小米平板等手機技術可以共用的產品戰鬥力也不是太行,加上小米又轉去鋪米家生態……所以小米的電子產品除了手機,平板筆記本什麼的一律不推薦)。

小米

小米的起家是從降低品牌定位開始的,主打性價比,打破市場手機的高價傳統。

所以無論小米的初心是怎樣的,但是這個價格決定了小米在大眾眼裡它就是一個中端機。

由於低價帶來了大量的用戶,但利潤非常的低,這就造成了很多後果,

第一,當小米的出貨量不足的時候,小米在上游供應商那裡沒有話語權。

第二,當小米出貨量不足的時候,小米在手機的研發上由於利潤相對較低,研發投入就相對較少。

第三,小米的品牌很年輕,沒有華為長久的戰略與沉澱,所以小米的不跟老牌手機廠商硬碰硬,由中端手機開始鋪墊米家生態戰略是非常正確的。(但由於資金大量投入生態布局,就沒那麼多資金投入手機研發鏈,小米這麼多年也沒拿出自主的核心硬體就是證據。ps.有興趣可以直接看財報)

我個人看來小米的低價高配戰略是不能長久的,因為小米如果是想在手機這個領域健康的發展,那它的低利潤就必須有高的出貨量來平衡。

沒有了高的出貨量就沒有了高的利潤,利潤不足就沒有在上游供應商中的話語權,也沒有足夠的經費去研發新的技術,這無異於殺雞取卵。

而現在卵已取完,小米的出貨量嚴重下跌,利潤全部用在了鋪設米家生態,手機部沒得錢沒得技術沒得話語權怎麼辦?那當然是繼續水桶機咯。

華為

華為手機卧薪嘗膽,厚積薄發,長期的積累和長遠的戰略目光,讓華為早早就布局了海思和備胎線(華為董事長孫亞芳沒來華為之前是幹嘛的希望你們了解一下,華為最早是做什麼的也希望大家涉獵一下,我的觀點是,華為其實是披著民營外衣的非民營企業。)

而海斯只是華為的冰山一角,華為手中捏著長期沉澱的非常多的專利,包括自主晶元,5G技術,包括與萊卡合作開發手機攝像頭,也包括當年小米想掛鉤,但卻沒掛上的愛國情懷。

任何一個國產品牌,只要與愛國掛上關係,那麼銷量一定會上升,但這個名頭不是誰想掛就能掛的,比如小米曾經也嘗試過,但是由於自己的技術不足,沒有支撐起他這個戰略。


我看來小米在手機領域拿得出手的很少,與華為根本不是一個量級,沒有落實的100w,勉強搭邊兒的1億像素,還有致命一擊MIUI系統。

雖然小米有MIUI系統一個超必殺,但華為除了5g超必殺與自研晶元超必殺和愛國超必殺還有與美國鬥智斗勇的超超超必殺之外還有很多小必殺。

過少的底牌讓小米在高端市場沒有辦法施展拳腳。

反觀華為,華為雖然手機系統不行,但是華為有更深的底蘊,更長時間的品牌效應(指合約機年代),不願意官方承認的愛國情懷,5G技術引領全球,超強信號,萊卡攝像頭,海思半導體,麒麟,還有現在的與美國鬥智斗勇,世界最強大的國家與華為鬥智斗勇,美國每一個針對華為的禁令都是等於在中國甚至世界免費幫華為提高品牌形象。

以上的所有關鍵片語合在一起,構成了華為目前在消費群眾心中的品牌符號

組裝起家,低價起家,沒什麼標籤(極致性價比這個標籤現在都摘了),核心技術過少的小米手機逐漸淡出大眾視野我感覺是很正常的。(注意是手機)

直觀一點,你買一塊華為有可能為自己的「愛國」買單,也有可能是佩服麒麟買單,也有可能是沖著徠卡的顏值買單,又或者是支持華為去和美國對峙買單(應評論區 @夏雨秋風 的要求加上一句)又或者是因為華為的信號優秀而買單。(理由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了,我列舉只是為了凸顯小米沒什麼賣點而已,別再來跟我說還有這個沒寫那個沒寫了,我知道華為牛批了。)

但買一塊小米,要麼就是買一億像素,要麼就是買MIUI系統(小米10和10p這個價位就不提配置了,大家都該有的都有,米10提價性價比不再那麼明顯,所以性價比標籤摘除。)。

看見了吧,兩個品牌可供選擇的標籤根本不是一個量級,而不同人購買手機的意願也不同,更多的標籤代表了可以滿足更多人的需求,就比如你一個飯館就會做一個麻婆豆腐一個炒雞,對面飯館雖然不會麻婆豆腐和炒雞,但是他們會十幾種不同菜品,那對面的顧客比你這火爆是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即使你的麻婆豆腐和炒雞很好吃。

雖然小米的手機的硬體不差啥,二者硬體使用起來有差距的點使用頻率很低,甚至MIUI軟體使用起來更加順手,但是過少的重磅技術和過多的反向標籤讓小米不得不頻頻下場撕逼創造流量。


mix系列當年剛放出概念機的時候,我就已經決定要購買一台。

事實證明,小米在mix之後就再難以拿出一台像mix這樣驚艷的手機。

小米mix,開創了一個手機的時代,相當於把手機行業從1.0拉到了1.5。

新穎的全面屏設計,加上現在看來非常蠢的前置攝像頭下沉,在當時吸足了眼球。

也讓小米這個品牌的熱度前所未有的高,也讓小米的品牌形象提高了一大截。

但是當大家滿懷期待期待著小米mix2的時候,翻車了,mix2s翻車了,mix3翻車了。

這不是偶然,這暴露了小米麵臨的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小米這個品牌沒有成熟,先進,新穎,超前的技術來賦予一個新手機MIX的稱號。(我當年滿懷期待小米可以在mix2上優化陶瓷傳聲,結果直接邊框開孔,我當時第一感覺是我被耍了。這種感覺很難形容,我當時拿到MIX陶瓷傳聲問題其實很多,主要體現在不小心摔幾次就不太能聽清說話了〈我手機從不帶殼〉,但我那時候也從沒有怨言,因為我買的就是超前和探索,有問題是必然的,但是特么二代直接跟我說,一代的聽筒方案是屎,沒法用了直接換了,兄弟我說實話,當時拿到MIX2看著聽筒的瞬間,我感覺我是個憨批。)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MIXalpha中看到,小米品牌迫不及待地想用一台新穎,大膽的mix來在大眾的眼裡重返mix第1代的輝煌。

但事實證明是不可能的,alpha浮誇的屏幕決定了它的實用性過低,一眼看過去下意識覺得這不是一個可以使用的手機,這個概念我個人看來不算超前僅僅是敷衍,因為全面屏尚且可以提高使用體驗,背面屏能幹嘛?手指頭上又不長眼睛。

大眾喜歡的是「實用」「可行」的超前技術,屬於科幻,小米alpha這個屏幕如果你硬要說我們還沒找到它的正確用法,那隻能是一塊魔幻手機,大眾雖然追求未來,但不傻。

這暴露了小米手機部門有一些黔驢技窮或者說是趕鴨子上架,看著對手們開發的摺疊屏幕逐漸走向成熟,小米不得不蹭一下這個創新的熱度,但又確實沒有那麼多錢研究一個鉸鏈,於是直接定做一組異形屏套上MIX的大名下場給群眾創造一種「我們也研究了新方向」的假象。

其實mi10pro很好,但是也只是一個很好的水桶機,它是一塊好手機,你如果把它硬體大多數不變,換上麒麟,換上徠卡攝像頭,貼上華為,那這款手機絕對好評如潮賣到手軟。(你細品是不是這樣)

但因為前面提到的問題,小米的品牌形象一直有很多負面標籤,水軍們的瘋狂套文案加上小米也的確拿不出那麼多錢投入到手機鏈條,三人成虎你又拿不出證據,虎便是坐實了。

各位黑子不要再說抄襲了,手機行業某廠扒別人底褲都扒成什麼樣子了都沒提抄襲這茬還感覺不到問題么?

寧可反智的搞出「鏡頭打快板」「馬達嗡嗡嗡」也不提抄襲知道為啥嘛?這行業從很久以前就已經是抄來抄去了!已經是行業默認了!提抄襲只能是給你們自己找不痛快,因為細查機型誰也跑不掉。你們的目的絕不是「天下烏鴉一般黑」,而是「你黑我不黑」,所以建議換方向。

時至今日這些問題很難解決,提價是根本的解決方案,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提價代表高利潤,高利潤代表面對供應商的話語權提高,有錢搞研發,而且手機技術可以直接下沉到紅米,這等於自家手機鏈條全受益,一石n鳥。

但是缺點就是大眾是否會為一個核心技術少,且品牌形象低的高端手機買單,雖然MIUI非常,非常,非常優秀。

新的MIX就面臨這個問題,MIX系列除了第一代個個翻車,黑科技的宣傳也沒辦法貼上了,因為小米實在是沒啥能用的黑科技,如果想讓群眾眼前一亮,又必須弄上一些黑科技,我甚至覺得扯淡的alpha就是小米為mix4拖延時間的。

小米用mi10pro衝擊高端市場,現在迫切需要一款能提高品牌形象的產品出現,這個產品必須要成功且要體現出小米廠家的科技實力。

所以mix4必須要有十足的把握才可以發布,不可以像2代3帶那樣划水,MIX4承載的使命前所未有的重要,MIX4成功,小米邁向高端的路就可以稍微平坦一些,MIX4失敗,小米邁向高端的路甚至有可能失敗,因為他是小米,他不能像華為那樣中規中矩就可以站在高端。

好在MIUI系統足夠優秀,真正深度體驗了MIUI系統的人換了電話都會想念MIUI系統帶來的便利,我猜這部分人也貢獻了不少米10的銷量吧。

最後我瞎猜一下,這一代mix絕對值得購買,我也會在那時候把mate30換掉,就如我說的,硬體很難在使用中用出差別的情況下,系統是否好用就顯得很重要,而華為的系統實在是難用……

ps.MIUI12的出現是顛覆性的革新,不僅UI與動效再創新高,更是把安卓陣營的隱私保護拿上檯面來,無論MIUI這次的後台監控與空白通行證是否能堅持住,這也是像小米當年用「低價高配」打破手機行業「高價低配」傳統的壯舉,是非常值得點贊的一件事情。


兄弟姐妹們,都看到這裡了,點個贊再走吧,抱拳兒了

引流來了

TADA.jpeg:為什麼那麼多人不喜歡小米公司??

www.zhihu.com圖標TADA.jpeg:如何看待近期有人宣稱小米+紅米的京東銷量之和超過榮耀??

www.zhihu.com圖標

在整一個回答,我看不貼回答題都踢不動你們了。

TADA.jpeg:為什麼那麼多人不喜歡小米公司??

www.zhihu.com圖標

踢不動了?更新回答!

TADA.jpeg:為什麼手機行業都想幹掉小米??

www.zhihu.com圖標

當電池佔據了手機容積的大半,當屏幕佔據了手機正面的88%以上。

我們對明天手機形態的想像是有限的。

摺疊屏是一個方向。可能正確,但是現在看來有點華而不實。

環繞屏是一個方向,但是從推出的第一天就被認為是個錯誤。

也可能是更方便的互聯,在所謂的小愛和米家生態之上,更便捷地鏈接個人的所有設備,nas,桌面電腦和屏幕,真正成為一個掌上的數據中心。但是從米10還用usb2.0想接個顯示器都不行,我很懷疑小米有沒有這種想法。

下一個營銷熱點,屏下攝像頭,並不能改變什麼。一塊完整的屏幕,只是在mix1的道路上走到了最後的兩步。

小米在做高端手機方面自然是有很多困難。很多人都說明了。

但是mix的困惑是在「旗艦手機」的困難之上,在所謂的屏下攝像頭,雙大底,100瓦,在這些硬體設施之上的。

它的困惑在於,它,或者小米,無法回答,明天的手機應該是怎麼樣的,這個問題。


MIX系列代表的是探索和創新,也就是說下一代MIX是一定要在某方面引領業界的,這個系列不能像MIX2一樣與上一代相比毫無亮點,也不能像MIX3一樣為了設計和價格而妥協了配置。

FindX剛出的時候被人們讚歎「這開創了真全面屏的先河」,創新式的升降結構加上當時最極致的硬體配置一度讓它成為了國貨之光。但是今年FindX2系列一出,很多用戶卻不買賬了,因為第一代實在是太優秀了,以至於讓用戶覺得這個系列就應該像這樣優秀。今年的FindX2銷量撲街,原因很簡單,「FindX2哪裡都好,但它不應該是挖孔屏。」有了極致的硬體配置,沒了極致的全面屏設計,這算不得探索。如果下一代MIX也是這樣,有著極致的硬體配置但沒有真全面屏解決方案,那MIX系列可就徹底失敗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