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很多攝影后期教程,其中膠片調色中有個步驟就是把紅色綠色藍色通道曲線分別調成下面三幅圖的S形狀。

但是我覺得直接調RGB通道成S曲線,效果難道不是一樣的嗎?

我看怎麼是一樣的呢?RGB通道不是已經包含了三個原色通道了嗎?

麻煩賜教,謝謝了。


一方面這樣顯得比較高深,步驟總是越多越厲害;另一方面如果文章有幸發表,這樣可以多算些稿費。雖然文字上多不了幾個錢,但是截圖可多了兩張呢!


實名反對黃老師的答案(不是,這麼做肯定是有道理的,不然大家肯定不會都學這一招啊,黃老師實力太強所以不懂這一招的精妙

這一招的精髓之處在於,你沒有辦法把三條曲線調的一模一樣,於是自然色彩就出現了偏差

這種你沒有辦法控制的偏差,就可以認為是你調出來的膠片色調

一般人一調發現顏色不一樣了,哎呦喂這方法可真棒


看了以上大佬們的回答……你們是不是經常這樣幹?

我來講一下,為什麼這樣調,我不否認網上有很多人是這樣糊弄「小仙女」們的。因為小網紅們的片子預設就是那樣的,看不懂,當然略過去,再說了,現在的教程不都是一句話略過嘛,誰給你講原理……

正式開始講:我要談的是我在動曲線的時候眼睛看到的,不是參數或者軟體的原理

灰度曲線加對比改變影調的同時,會改變色彩,可以看到都是加對比的曲線,這樣很正確,因為一般膠片的黑白對比很明確,變化全在暗部,這也就引出了三色曲線的調整……三色曲線不破壞影調對整個影調中存在的色彩進行調整,一般你覺得別人的色彩潤就是因為動了曲線,要麼不拍Raw,前期特別棒

玩過負片的人應該都知道,負片沖洗後是青,品,黃,色的,反向轉正後是紅綠藍,才會顯示正常的色彩,我亂講的……不過差不多,但沒差的是這種曲線調整方法就是基於互補色原理的……曝光程度取決於光強弱變化,假定高光處全部曝光,注意是假定,那麼感光乳劑層全部反應,沖洗後就是白色,那麼高光處的曲線都往上提那就是紅綠藍重合就是白色,而膠片暗部色彩是最豐富的,一般不會讓暗部的曲線重合。

這裡有個例外,特殊的電影膠片……他們的亮部,暗部都有明顯的色彩傾向,所以可以在調整三色曲線時都不重合,但要有明顯色彩傾向,也就是色彩不能臟,這就是有人的膠片風很臟很難看,有人的膠片風玩的很6的區別。有興趣的可以自己自己推一下吧,自己動著研究一下,不要太無腦說是亂調的,顯得很幼稚,都成年人了,先學習,不懂不要說壞話

最後再說重要的一點,很多時候,曲線加對比後,基本調整裏要把暗部加,亮部減,不信你去看你收藏的預設,這樣做還不夠,萬一前面對比叫太恨,曲線動起來麻煩,就要在HSL裡面調整,一般都要降飽和了,這裡突然想起來,一些看法師那飽和度降的,不是殭屍就是青面獸……煞了眼睛,還說自己低飽和高級!?

補充一點,想要色調風格化,色溫、色調加相機校準,想要整體色調有明顯的色彩傾向:分離色調加色溫。如果有興趣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GothicRevival

有興趣可以私聊交流


因為在這個基礎上,容易對部分區域更方便進行偏色處理吧


lightroom的curve工具本身有色相保護設計,單獨拉rgb和直接拽整體曲線會有微小差別,

這種幅度的s曲線差別可以忽略不計


是的,那個RGB通道的效果就是相當於同時一模一樣地調節了R,G,B分別的通道。

有人要這樣做也只有兩種原因,要麼故意追求這個疊加效果,要麼也不知道為什麼就這麼做了。


不知是否題目描述改過,感覺樓上有幾位都理解為題主問「為什麼有人不直接用RBG調S,而要在單通道對應調相同的S」。

題主可能對RGB通道和單個通道的作用沒有一個概念。可以在PS裡邊試一試,看看效果。

RGB混合通道里的直方圖背景是灰色的,調整曲線只對圖片的亮度起作用(描述不準確);

R、G、B單個通道里直方圖背景是各自的顏色,調整單個通道里的曲線,是對R、G、B及其補色C、M、Y進行增、減。

單個通道里的S曲線給該顏色的「高光」、「陰影」部位增加補色,圖片偏色就有了「膠片感」。

怎麼搭配,偏多少,要「S」還是「直」,「S」不「S」,「S」到什麼程度,估計靠猜吧......


按照現在的後期潮流,rgb三個曲線瞎拉都可以說是個人風格。


終於有人提這個問題了,這個步驟真的莫名其妙


這也是我一直很懷疑的,感覺是心理作用。


因為vsco 預設就是這麼弄得。

幾乎所有網紅的預設都是把vsco 預設拿來改了改,然後換上自己名字出去賣錢的。

所以,你看到的都是這樣子的。

你也不想想,想在lr acr 中精準控制曲線,哈哈哈那得多費勁兒啊。acr 還稍微好點,lr 那是拉不動,拉出來的樣子都拼運氣的啊。


要保持一樣的話,必須保持紅綠藍三根曲線所調的分量一樣,位置一樣。位置哪怕出現一個數值的偏差就會不一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