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不是冷冰冰的,當你閱讀一段文字,你不僅在跟作者共情,也在跟千千萬萬個為這段文字動容的讀者共情。

文字的力量來源於人們心底,不是幡動,是心動,只要你有心,就可以透過文字看到無數人的心緒與故事,只要你希望文字慰藉你,文字就能慰藉你。

同樣,只要你擁抱文字,就能感受它的熱度。但擁抱文字的前提,是擁抱自己。


文字並不冰冷,它也有靈魂。


文字,本身呈現在屏幕或者紙張上,就已經是一種冷冰冰的形式了。

因為本來呈現在視線眼中的文字就不具備物理意義上的溫度。你無法觸碰它,也無法通過空氣感受到它的溫度。

但毫無意義的是:文字是擁有力量的。

這個力量在於當你選擇閱讀它的時候,自身的思考,從內心向外的一種理解、接收,以及那句話是你想表達卻表達不出的東西。

而這些無形的力,通過文字的形式傳遞了出去。有的時候成為了力量,有的時候慰藉了人心。

文字本身就是通過每一個字組成詞語,再通過字和詞語組成句子,而當它們呈現出來的時候,除了文字本身博大精深所帶來的「信息」與自身內心的思考所溢出的情感以外。

閱讀文字是可以感受到真誠的。

而這些都讓冷冰冰的文字擁有了慰藉人心的力量。


連看到文字,都已覺冰冷,當然不能慰藉啦。

看來只有數字,才可慰藉人心。

什麼數字那麼厲害?銀行戶口結餘數字,愈多愈能慰藉。


不好說,但是,冷冰冰的數字是不能慰藉我的心。


很顯然,不能。永遠永遠不要相信所謂感同身受。


謝邀。冰冷的文字,都是內心熱烈渴望的無法填充的另一種慰藉方式。


文字怎會是冰冷的?

他有不同的溫度。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文字從誕生之際起,就被賦予不同的情感與意義,這些微妙的不同質的元素就會在悄然之間被調和成不同的溫度。

溫度是抽象的,帶來的感受和思考確是真的。


我覺得文字是可以安慰人心的,但是也得看人了,經歷的多的人,你在他面前說再多的話也只不過是心靈雞湯,都是一堆廢話,還不如實際行動來的實在。


能慰藉人心的文字應該是暖暖的,甜甜的,像陰天過後的太陽,不會那麼刺眼,照在身上直達心底。


語言這東西,在表達愛意的時候是那麼無力,在表達傷害的時候卻又如此鋒利。


可以的。

文字不是冰冷的,因為它無時不刻、或多或少地體現著陳述者的思想、感情、見解、視覺等等。

同時,當讀書看到這段文字時,他免不了會思考,注入自己的感情,試著在這段文字中找到與陳述者的共鳴,自發建立起聯繫。

當文字被組合成為句子的時候,它就有了生機活力,現實場景,大都可以通過文字描繪與再現。

你想一下:

層林盡染,萬類霜天競自由。

沒有見過真正的秋天景色的人,也能與古人共賞詩意秋色。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沒有來過杏花江南的人,也能感受春風拂面,楊柳依依。

文字是有力量的,在於描繪、記錄、傳達、共鳴。

昨天的我坐在圖書館的自習室,卻沒有一點看書學習的動力。(正在考研備考,但覺得毫無動力)

然後我翻知乎,看了一個關於毛主席的回答,其中有一個評論是這樣的「與思想的光輝相比,文字顯得蒼白了許多」

你再想一下:

歷史的江流奔騰不息,在衝波逆折處更顯壯麗

這是我收藏人民日報刊文中非常喜歡的一句。

下面的關於抗疫宣言系列,是現在時代與歷史的角度所寫的文章,字句都很有力量,理性與感性並存。

用了可能半個小時看完三篇文章,很有共鳴,立場極高,立意極深。

讀到某處,甚至有種想要流淚的感覺。

不知道為什麼,讀完覺得很有力量,它們彷彿把這近一年來中國人民的抗疫長卷以更有勁更有力量的文章展現。

它告訴我,

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擋歷史總體前進的趨勢,

每個人都發著屬於自己的光。

我驚嘆於其處理信息與文字的能力,也能從每一次的閱讀中,獲取新的前進動力。

如果你覺得太宏觀的文字不足以安慰你,那我覺得,音樂也可以。

還有就是,你不能僅靠文字來給你力量,安慰你,

因為,

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也具有能動創造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