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絨服10家有9家是貼牌,尤其國產品牌更是如此,都不要去看牌子,羽絨服就是看充絨量,充絨比例,在這個前提下買最便宜的。


我也遇到了同一個問題,臨近雙十一看中了鴨鴨的一款羽絨服。前幾天加了購物車昨天又看到雅鹿家有同款,價錢一樣,連模特圖都沒換,實在納悶來知乎逛逛,哈哈。我也覺得很大可能性就是同個廠家拿貨然後貼的牌,然後兩家都上市,就撞款了。昨晚上還在跟閨蜜討論。。。


這個要從根源上說。。。

某鹿,某鴨,某蒙。。你看到的都不是旗艦店,而是加盟店,他們只買了這些品牌的吊牌,至於賣什麼商品以及賣什麼款式,完全是由加盟商自己決定,並且自己出去採購的。所以就會出現您這樣的情況,幾個加盟商同時跟一個供貨商拿貨,然後貼上吊牌拿出去賣。

還有個更極端的例子,某極人,從配飾到衣服,從毛巾到襪子,好像什麼都有,是不是感覺某極人什麼都有?所以網上有個梗:萬物皆可某極人。

因為他們這些品牌現在自己已經不生產任何一件商品了。只賣授權和吊牌。。。。


都是同一家代工廠,貼個牌就成了自己家商品了,拿圖片去阿里巴巴以圖搜物能搜到一堆一模一樣的價格還便宜很多的。


我也是

一個幾千,一個幾百,這價格也太大了吧


來來

給你們透露點服裝品牌的小祕密。

題主說的一模一樣的款式出現在不同品牌,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兩個:

1-大家都在同一家供應商選的款式。

解釋:很多品牌現在並不是自己設計開發生產的,有的委託外部設計,有的直接在工廠選款式,貼牌。恰好,有幾個品牌同時選中了同一個款式,然後連個小修改的想法都懶得提出來,這就撞車了。

2-A抄了B,C又抄了B,或者B和C都抄了A的款式。

很大原因是第一種。


我去年雙十一買在雅鹿的官旗買了一件鵝絨的,今年那家店直接都沒了。

這就算了,今年在鴨鴨的官旗看到了一模一樣的同款,比我去年買的便宜了90塊,而鴨鴨的c店直接比我去年便宜了180。

這也算了,關鍵是我現在怎麼看怎麼覺得醜,現在在找羽絨服翻新店給換個殼去。


應該說都是同一個設計師,同一個工廠代工的,企業負責貼牌,價格反映品牌溢價


我也是,一模一樣,買了一件衣服,又去搜了一下同款

,發現鴨鴨的一模一樣,撞了好幾款,翻評論發現,同一個客服,夢婷


許多定位中高端的號稱源自歐美的國產男裝也存在類似現象,尤其是同一品牌下的不同品牌,往往是外觀顏色款式基本一致,吊牌,面料,細節價格有差異。買過一件藍色皮衣,袖口是皮,前襟按扣,領口針織螺紋。該品牌旗下品牌的黑色皮衣領口袖口,下擺都是螺紋,前襟是拉鏈,價格是藍色皮衣的三分之二。


有這樣一種可能,工廠設計了很多款式,其中有一款被這幾個品牌相中,於是工廠統一出貨只不過貼不同品牌商標。

這種模式叫做ODM,很多手機品牌,電子產品,小家電,零食等等都是這麼玩的。

俗話說就是貼牌產品。這年頭消費品市場需求就是快,誰還僱設計師啊,工廠有現成的,貼牌就可以了。


哈哈,自己只是接訂單生產,但電商的話,可以讓某些代工廠生產公版,貼上各自不同牌子就行了。重點是,不是訂單的話,確實款式也都差不多。


我今天,在京東鴨鴨專賣店裡看到了貼著雅鹿吊牌的羽絨服,客服說那是鴨鴨的,就下面這個


這個是天貓鴨鴨旗艦店,已經變更了。


可能是代工廠,貼牌的


電商行業的從業者一枚,我來告訴你其中貓膩吧,其實他們就是貼牌賣出的,他們拿貨都是同家廠商拿的,先運回自己倉庫,貼個牌子,再賣,都不屑於抄了。


tb搜外貿羽絨


誰的是假的?還是都是假的?為什麼一模一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