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化和拍商業片沒有直接聯繫。

商業片是套路式拍法,總結下來就是一套規則和規律。我們如果熟練掌握了這套敘事規則那麼我們也可以。現有的商業片有往這個苗頭上發展的就是《哪吒》,雖然還不完美,但進步顯著。

有文化有歷史,能讓我們出很多優秀的文藝片,和歐洲一樣。電影也不只是商業片的天下。只是希望能把文藝片拍好的電影人們別困在商業片的牢籠裏,認為賺錢最重要,反倒毀了文藝片的底子。


商業大片誕生的土壤是電影工業,而電影工業和其他工業一樣,只有達到相應的工業水平才能做出相應的產品。

七十年代末模型特效技術有了進步,才會有《星球大戰》《異形》;

九十年代電腦CG有了進步,才會有《侏羅紀公園》和《泰坦尼克號》;

兩千年初立體電影技術突破了瓶頸,才會有《阿凡達》和後面的3D電影熱潮;

2010年代電腦特效大發展,才能讓漫威原著裏天馬行空的場景落到現實,才會有如今的MCU。

可以說,水平到了,該有的總會有的;水平不到,不該有的請不要奢望。懂了這一層,你對於電影業的某些情況就會有所理解。

悠久的歷史好不好?當然很好,但是和工業無關。咱們歷史再悠久,我們的工業發展還是落後於西方國家。

1920年代,好萊塢的商業電影已經在國際上嶄露頭角,30年代電影成為美國人民的日常娛樂之一,40年代好萊塢形成了完善的工業體系,一直延續至今。90年代前其他地方的電影還有一戰之力,90年代後好萊塢背靠美國強大的經濟體量和科技水平,直接對全球形成了碾壓之勢。

我國接觸電影的時間和西方國家相差不大,但彼時國家內憂外患,電影工業始終不能展開來發展。建國以後,電影工業開始發展,但前三十年電影的主要目的是宣傳教育,對電影工業發展的需求不足,因此進步的速度依舊緩慢,有傑作,無產品。一直到九十年代,中國電影開始市場化,香港電影和好萊塢電影進來席捲內地市場,才逼迫中國電影工業開始快速發展。

細數這20多年來的票房排行,你也可以明白中國電影工業的發展狀況:

頭幾年,電影工業方興未艾,拿得出手的只是低成本的喜劇片,馮小剛脫穎而出;

2002年以後,大陸逐步承接香港電影工業,借著《英雄》的東風,古裝大片成為票房爆款;

2010年以後,古裝片的特效逐步升級,《西遊降魔篇》《捉妖記》等玄幻片登場;

2016年,《湄公河行動》代表了我們可以拍出國際水平的商業動作片,隨後纔有了《戰狼2》和《紅海行動》的成功;

2019年,《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則表明我們的電影工業足以進入科幻片的領域。

總之,悠久的歷史只是個巨大的素材庫,電影工業想要發展起來還是得一步一步來。彎道超車固然可取,但該走的路一樣得走。


其實這個問題都不用答,換個問法,你自己應該就差不多明白了——有悠久文化就能拍好商業大片嗎?


好萊塢的商業大片要的是技術和工業體系,而不是歷史悠久的文化。


文化是素材和思維方式,商業是產品和消費方式,我估計你把這兩點放到一塊兒,可能想表達的是關於思想的問題。

盧梭提倡讓人回歸自然本性,但人羣構建起的社會活動則需要契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契約是要保障人的自然屬性,在一定範圍內的行為不受約束,而另一些行為規範將共同遵守。但是注意,這並不包括思想和思維方式上的侷限。

好萊塢的工業體系化電影製作方式中,也有一定的約束,誰都不願意被評級機構評為R級,不能保障票房,有可能意味著賠錢,商業大片是所有過往成功元素的疊加或翻新,這是一幫不受思維約束的技術人員一起玩的遊戲。

所以,擦邊球最難打!

另外,從歷史角度來看,電影是工業化的產物,它的出現是科學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就像戰爭催生了現代通訊一樣,電影作為一種科學技術研發和演進出來的產物,它有現代文明的土壤,而所謂深厚的歷史,你回頭看看就知道,當年這玩兒意還被視為「攝魂之物」。

中國的電影工業歷程也不短,只不過繁雜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很多發展相對滯後,這種滯後不光是技術,還有人的觀念,那些滿足獵奇、刺激等慾望的元素,在某種程度上受到傳統道德的制約。

最後,想說,電影就是電影,跟文化其實扯不上什麼關係,電影人完全標榜自己文化人,估計還是要審慎的掂量一下,畢竟這個行業魚龍混雜,結構和層次在技術之外的思想層面有著天壤之別。


幾點看法如下:

一,悠久文化跟電影工業水平沒啥直接關係。

並且,中國所謂的幾千年悠久文化,只對瞭解它、研究它、尊敬它的人有意義。對於那種只在意瓜甜不甜的所謂中國人而言,中國只是個符號,論理時毫無說服力。

二,談到電影工業,好萊塢是很早的幾個中心之一,堪稱產業歷史悠久。

中國雖然落得不遠,但經歷多次中斷,後來分別於港臺兩地延續香火,雖有榮景,不免侷促。

而在大陸,數十年中是基本沒有商業電影的。因此,難以比肩好萊塢,也屬合理。

三,起步太晚,並且非市場因素仍然主導產業,觀眾觀影水平,也多需要再多培養,所以,跟好萊塢的差距,是全面的。

四,目前看似繁榮,其實屬於剛用了啥啥,正在嗨的那種亢奮,不可當真。

這個產業,在如今這個時候,除了技術與片酬,整體產業水平,甚至還不如當年的港臺。


因為商業片的主要屬性是商品屬性啊,重要的不是文化多麼的深厚而是支撐商業電影的那一整套商業、工業體系是否成熟,包括成熟的製作體系和成熟的市場體系。

文化層面的意義更多的只能影響到電影的藝術層面,這個藝術層面想要凸顯出來也得靠商業體系來支撐,因為拍電影還是要賺錢的,目前國內的電影體系還不足以搶到藝術商業兩開花,總的來說,好萊塢商業片那一套的其實和文化沒啥關係啦。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電影大都是師傅手藝作品,中國的電影工業還剛剛起步,中國電影可以走自己的路,我們可以創造與好萊塢電影不同的文化趣味!我們有巨大的電影市場潛力,,,,,


好萊塢大片相當於快餐,喫完覺得飽腹很強,但讓你說快餐裏有啥,說不出來!

大中華為背景的影片,每一部都細水長流,讓你七分飽,又回味無窮。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