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問題已加入圓桌「在這裡,讀懂城市」,更多和書店、閱讀、城市相關內容,歡迎點擊圓桌&>&>&>

在這裡,讀懂城市?

www.zhihu.com圖標


官方的圖書館系統,被很多朋友下意識地認為服務冰冷、門檻難進,其實也不一定。不同的城市圖書館管理水平、藏書量、服務親民程度確實有區別,但全國來看,好的公立圖書館也是不少的,在很多二線城市以上規模的大城市,公立圖書館因為有比較豐富的資源支持,有一些很專業的人在運作,可能建築也比較新,空間大且舒服,會成為很好的閱讀、自習、休閑、散步甚至睡覺場所。

我坐擁北京國家圖書館和南京金陵圖書館會員卡,但是一年都難得去一次,只是覺得這些名館很好,有卡也舒服啊,萬一下次出差或旅遊有機會再去呢?也會是一次不錯的路程。

平常我生活工作在上海。因為在雜誌做編輯,每週又都要寫官方微信公眾號推薦新書新刊的欄目,對圖書館的需求非常大。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我經常因為策劃、執行選題的關係,需要查資料,書刊都需要,雖然現在上網搜東西很容易,但總是有漏缺,在圖書館可以直奔需要的書刊也可以現場瞎翻碰運氣,從兩個次元上都有利於工作。

第二,我因為長期關注中文圖書出版動態,喜歡拔草式看新書,除了關注豆瓣、接收各出版社發來的書訊以及看出版業朋友的社交賬號獲取信息以外,逛書店和逛圖書館都很重要。以上海為例,上海圖書館和各區的區級分館上新速度都挺快,圖書館上新的思維跟書店不一樣,互為補充,很好。看到感興趣的又可以直接借走,回家快速試讀後如果覺得沒意思,過幾天再跑圖書館時可以還掉釋放結束名額,一共10本的借書名額我從來都是用滿的,偶爾會臨時佔用女友的借書卡,但要節制,不然很容易借了不看,到期又還,浪費!

還有一個層面就是圖書館的期刊閱覽室對我工作十分重要。現在各地報亭已經很少了,書店賣的雜誌種類也很有限,看雜誌的微信號、微博則無法瞭解雜誌的全貌和版式,幾乎只有在期刊閱覽室可以儘可能地看得比較全了。期刊閱覽室上新真的不慢,很多時候比市面上報攤還要快,因為他們都是訂閱的哦!不像新書一般比書店要慢一兩個月不等。

第三,也是我深有體會的一點,就是假如說整天在外面跑的我是一架飛機,圖書館就像我可以選擇降落的各地機場和航空母艦。在圖書館很多基本的東西都可以免費得到,比如座位、儲物櫃、熱水,甚至有的還有小展覽看。因為我對上海的圖書館整體分佈太熟悉了,經常辦完事要去下一個地方順路去下圖書館,消磨掉間隔的不長不短的時間,或者趁機開發一下有什麼可閱讀的資源。

上海的圖書館和其他一些大城市一樣分為3個等級:市圖書館、區圖書館和街道圖書館。更小的也有,就是社區讀書室,但相對不太完備和平均,可能有些不對外,主要服務本社區居民,網點信息可能也不太對外公佈。

上海市圖書館,也就是通常說的「上海圖書館」,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說太多了。只囉嗦兩句:上圖可看的外文期刊不少,值得好好利用;上圖的卡分100元押金和1000元押金兩種,前者只能在「中文書刊外借室」借閱書刊,後者則可以借「參考外藉資料」類的書籍,範圍更大,主要是可以借很多較少見的舊書。對一般讀者來說,前一種基本夠使。後一種主要供讀書狂和專業人士用。

借書卡現在是全上海通用的,也就是說,如果你家離上海圖書館不近,沒必要非跑那兒去。反而有些書在那比較難借到,因為已經被其他人先借走啦。如果已經鎖定了想借的書,可以先在上圖官方網站、app上檢索,查到上圖、區館、街道館裡面離你最近、最順路的一家,再去借書,準確率高。

相對來說區館是最實用的。藏書方面,靜安區圖書館(新閘路館,它一共有3個館區,另外兩個是聞喜路和天目中路)上新快;浦東圖書館地方大、藏書量也大,改造後開館才2年的陸家嘴圖書館也非常漂亮,每週五晚上都有講座活動;楊浦區圖書館分老館和新館,新館是原「大上海計劃」的民國時期建築改造的,十分漂亮,裡面隨便逛一圈也妙趣橫生;徐匯區圖書館也不錯,不過最近在改造,長寧區圖書館也在部分改造,這兩家區館的雜誌庫存和上新都很令人滿意,我經常去那裡工作;黃浦區圖書館的書上新也算快,但雜誌庫存量一般,最大的優點是位置好,離人民廣場很近;虹口區圖書館分為乍浦、水電兩個館,都有一定庫存,前者位置很好,後者地方挺大,下屬還有曲陽圖書館是電影特色的街道圖書館,以前經常有電影放映活動,還有特色的電影文獻閱覽室。

虹口區圖書館乍浦館的雜誌架

閔行區圖書館

徐匯區圖書館1樓24小時借閱空間「書香部落」

靜安區圖書館「海關樓」舉辦講座

區館相對來說,地理位置、藏書和存刊量、借閱便捷程度、服務水平,平均都是比較高的。但對很多人來說,可能還是不方便去,或者怎麼也借不到想要的書。街道圖書館這時候就該出場了。

在全上海的範圍逛街道圖書館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情,充滿了未知,驚喜與失望交織。到目前為止我大概去過30個以上了,並且希望逐漸能繼續擴大打卡量。其實街道圖書館一般是與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合在一起的,比如整棟樓1層是圖書館,2層是老年活動室,3層是乒乓球和撞球活動室等等。經常有這樣的畫面:進圖書館之前先給旁邊打籃球的朋友撿個球,路過一羣在聊天的小朋友,進圖書館坐下以後還能聽到樓上的爺爺奶奶們唱歌。

在街道圖書館平時會遇到的其他讀書客,大部分也是老年人和小朋友。圖書館可能就在他們家樓下,可能他們在這裡一坐就是一整天,可能他們會突然發出一聲原因不明的怒吼,可能突然大聲接電話等等,總之好壞的事情都會出現。

街道圖書館的藏書量一般不會特別大,常見都是隻有一個大的屋子,一片桌椅區,一排可以上網的電腦,可以當場看也可以借走的一些架子書刊。但街道圖書館很少會有難找座位的時候,隨時都有地方。多去幾個館,也能經常找到很難借的書。有時候我會專門跑很遠去一間偏僻的街道圖書館借一本書,因為整個上圖系統只能在這裡查到一條館藏記錄。這也是一趟不錯的旅程啊。

如果你也可以多去幾個不同的街道圖書館,就會逐漸形成自己喜歡的穩定組合。比如我家附近,曹家渡街道圖書館最近,但書比較少;江蘇路街道圖書館也比較近,書相對多一些,但比較久,這兩家館合起來雜誌差不多也夠我看的,兩個館也都有很大一塊兒童閱讀區,有趣的是曹家渡館每次我去都能看到小朋友在兒童區看書玩,但在江蘇路館的兒童區總是能看到大人坐在那裡很萌地認真學習,沒啥小朋友來。可能是我體質有誤。江蘇路館在長寧區工人文化宮這棟大樓裡面,圖書館樓下有乒乓球館和撞球館,時不時我會去玩一下。

曹家渡街道圖書館,兒童區

還有徐匯區的天平路街道圖書館,在一棟樓的3樓,同層有老年活動室,經常碰到奶奶們回家路上還一起在唱歌切磋,一樓旁邊一個門就是菜市場。就算這樣,圖書館內卻很安靜,書架上整齊地擺著兩排雜誌,上新都很快,桌子也特別大,還有很舒服的椅子。靜安寺街道圖書館也類似,唱歌的奶奶、整齊的雜誌都一樣有,只是樓層不同。

天平路街道圖書館

四平路街道圖書館離同濟大學很近,整棟樓有個挺大的院子,經常看到有人打籃球。圖書館在2樓,1樓樓梯轉角上來首先是街道計生服務室,我在那順手拿過官方欽定版計生服務專用避孕套。不捨得用啊,收藏!圖書館隔壁還有兒童專用的機器人實驗活動室,高級。

湖南路街道圖書館也挺新,書不多也有點舊,不過雜誌閱覽室小屋子一間,很熱鬧,每次去幾個爺爺奶奶都聊得很開心,我也不煩他們出聲,就拿想看的雜誌坐下看。這裡位置非常好,很容易順路待上個把小時。

長風新村街道圖書館我印象特別深刻,真是新,圖書館在活動中心的1層,整個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像網紅書店一樣,書架也漂亮,雜誌架是圓形的,整個一圈都陳列雜誌。電腦區很大,經常是滿的。去過幾次,感覺大家都真是很愛學習,每個人都認真的樣子。

大場圖書館

靜安區圖書館時不時會出動流動借書車

提醒大家注意:上海的三個級別各圖書館開放時間和整修情況不一,如果最近沒經常去,過去逛之前應該先查好,有備無患。有時候也可以方便一次性多走幾家。之前不太容易一口氣查到所有圖書館的開放信息,比如開放時間、電話、地址等,現在大概在上圖APP裡面有。

我也手動掃描過一本在上海圖書館可以拿到的地址信息冊,在這裡粘貼給大家,可以收藏參考。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STu7uTfpiN0I0ZdYLiVqCw

提取碼:xbvg)


小成來啦~坐標成都~

說到成都的圖書館,必然最先想到的就是四川省圖書館,它始建於 1912 年,是我國成立較早的公共圖書館之一。經過百年發展,目前是國際圖聯成員館和世界銀行資料存放館,是四川省總書庫、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四川省分中心、四川省古籍保護中心、四川省文獻整序和圖書館服務中心,同時也是四川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

代表引領學術高地,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在西部具有龍頭地位和示範作用。館藏豐富獨特,擁有500 餘萬冊藏書,其中古籍 65 萬冊、民國文獻 22 萬冊,數字資源達 150 TB。

——————這是一條手動分割線———————

從天府廣場地鐵站出站,在廣場的西北側,可以看見一棟氣勢恢宏的大樓,深藍色的玻璃幕牆讓它充滿了現代科技感。沒錯,這棟建築就是四川省博物館。

圖源於網路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紙媒、書店、圖書館等都受到了不小的衝擊,但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是人們不可拋棄的。圖書館也正在逐漸地改變,向著人性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在省圖書館裡,有三個獨具特色的專題文獻館,它們分別是「川圖百年」展館、李一氓李劼人文庫暨展覽、張大千文獻中心。這三個專題文獻館是四川省圖書館的三張特色名片,吸引著眾多參觀者。

省圖書館新館開館時建成的「川圖百年」館史展為常設展,以文字、圖片、實物等形式展示了省圖書館的悠久歷史、曲折的建館歷程、百年間湧現出的人文大家、豐富的館藏資源和數字資源、多層次的服務體系。

2018 年 5 月開放的李一氓李劼人文庫暨展覽,以「文庫、展覽、閱覽」為一體的模式,將李劼人和李一氓兩位先生所贈的 2 萬餘冊圖書古籍進行集中存放展示,並提供 VR 全景體驗。它是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的重要成果之一。在公共圖書館中專門設立名人文獻文庫,並打造成展藏閱一體的形式,四川省圖書館是國內首創

2019 年 6 月開放的張大千文獻中心則是以專門收藏張大千相關文獻為職能的文獻機構,集「搜、藏、展、研」等職能為一體,集中入藏巴蜀繪畫大家張大千先生相關的藝術著作和研究文獻 1500 餘冊,涵蓋了張大千、張善孖以及大風堂門人的畫集畫冊和與之相關的著作、研究文獻。同時還建設了大容量的張大千文獻資料庫,通過數字化手段向公眾展示張大千先生文化創作精品,並提供相關研究成果。

「巴蜀講壇」「週末藝術鑒賞會」等特色文化服務品牌活動的推出,同樣吸引著眾多讀者的參與。在這裡,可以近距離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名人、專家、學者,共同碰撞思維的火花。與此同時,還積極推動文化活動線上化,讓更多讀者可以在線上參與活動。定期開展的專題展覽,也使得人們可以更好的瞭解巴蜀文明。

四川省圖書館館長何光倫曾說過:「無論科技怎麼發達,淺閱讀怎麼發展,人們仍需要沉浸式的深閱讀,圖書館這個公共空間仍然是人們不可拋棄的,也永遠丟不掉的知識的殿堂」。

期待省圖能越來越好~

對其它信息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先去官網瞭解下,小成在成都等大家一起來逛館~

四川省圖書館?

www.sclib.org


在北京。寫寫位於白石橋的國家圖書館的總館。

與中國國家圖書館最初的接觸,是高中時和朋友約著去老館的大自習室裏學習一整天,

中午在那個破破爛爛的讀者食堂裏,喫上一份油滋滋的肉餅。

直到現在,看見國圖的大屋頂,還總是隱約聞到肉餅的香味兒。

後來在寫碩士論文的時候,也是一天天泡在老館陰暗的原版書閱覽室裏,

終於找全了參考。

又在北區的新館裡,一點一點碼齊了論文。

自從有了小朋友,一直想帶他參觀一下媽媽最喜愛的地方。

去之前心中很是忐忑,怕小朋友太鬧騰。

結果他似乎被書香環繞的環境感染了,

全程很安靜,很專註。

國家圖書館的特別之處在於,他不僅是一個知識的保存和傳播機構,也因為國家典籍博物館,成為了一個可以帶就算剛出生的小朋友,也能去領略知識之美的地方。

南區的國家典籍博物館,由國圖老館改造而成,系統展示國家圖書館館藏精品,時間跨度從3000多年前的甲骨到現當代名家手稿,藏品類型從甲骨、敦煌遺書、善本古籍、金石拓片、輿圖、樣式雷圖檔到民族文字古籍、名家手稿、西文善本,全面生動地呈現中華民族多元豐富的書籍文化以及國家圖書館豐富的館藏。(來自國家典籍博物館官網介紹)

除了常展,國圖典籍館自開幕以來,還舉辦了小朋友們喜聞樂見的插畫展。雖然受到老建築的層高限制,但並不影響展覽的品質。

不可錯過的是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坪,

春天曬太陽,

秋天看銀杏。

帶上水果和點心,可以度過一個悠閑的下午。

國家圖書館裡面還有專門的青少館,在週末會推出國圖故事會,適合小朋友去度過一個有故事的下午。

希望能儘快回歸國圖。


三聯書店公益圖書館 就是大名鼎鼎的孤獨圖書館

找到一個美麗的地方,然後就把一棟房子杵在中央。

特色就是真的很孤獨吧,要提前預約,四周空曠,距海很近,建築師是董功。

那是片私人海灘,圖書館其實也是私人的,但是對外開放,附近還有一個小的阿那亞鋼琴教堂,在大海和陽光之間。

前段時間招圖書館管理員,可惜我家不在那個區,不方便,不然我就去應聘了。


南京圖書館,簡稱南圖,是江蘇省省級圖書館(南京市圖書館在建鄴區叫金陵圖書館),是國家一級圖書館,也是中國第三大圖書館、亞洲第四大圖書館。

地鐵2號線、3號線大行宮站上來就是,非常方便。

南京圖書館前身為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創辦的江南圖書館,是中國第一所公共圖書館;1927年改為國立中央大學國學圖書館;1933年國民政府創建國立中央圖書館;1952年國學圖書館和原來的中央圖書館合併為南京圖書館;2007年南京圖書館新館建成並全面開放。

還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會和小夥伴們一起去南圖自習,特別是夏天,南圖的冷氣很足,閱讀區、閱覽室都坐的滿滿當當,一樓存包好多時候都沒得位置,然後很多小朋友大朋友就坐在大廳的地上,趴在長椅上看書學習,感覺非常棒。

五樓有個電子閱覽室,大家偶爾也會一起上去打個遊戲(不提倡!);另外負一樓有時候也會辦一些文化展,也很有意思。

記得原來的分為閱覽和借書證,閱覽室綠色的,只能進去看不能借書,黃色的是借書證,08年那會押金好像100吧,還有一個好像是紅色,可以借外文,押金多少不記得啦。

另外安利一下南圖的複印服務,真的非常貼心~圖書和資料可以複印帶走,真的非常方便。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