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平時積累好過於臨時抱佛腳啊……還是好好學解剖,以後臨牀工作用處太大了。你現在敷衍了事,未來一定會加倍還回來的,來自一個老人的建議。


作為醫學生

每一科都該在平時認真學,理解背誦,拓寬等等

現在是醫學生 以後是醫生 成績是一種督促而非目的


這題我會~

作為一個醫學生大一第一門課程,也就是《系統解剖學》考了100分(滿分100分)的老師姐來分享一下現在還記憶猶新的經驗吧~

解剖學對於醫學生的重要性就不贅述了,畢竟恩格斯說過「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嘛~

不管是系解還是局解,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就是「細」,很多很多的細節,精細到每一根神經每一段的名稱和走行,精確到每一根血管的拐點和供應……然而老師上課語速彷彿開了2倍速,你還沒聽清上一句說的哪裡,ppt就已經翻過好多頁了,一節解剖課下來可以講完50頁課本……所以,解剖學那麼多瑣碎的細節要怎麼記呢?

首先要搞清楚,其實解剖學的日常學習和考試是有很大差別的,對於每一個醫學生來說,都要在日常的學習中做到上課認真聽、跟上老師的節奏(因為課下活動和學生工作比較多,加之我的課堂記憶效果比較好,所以比較喫香);當天的解剖課結束後,晚上自習或睡覺前,一定要把今天學過的內容複習一遍,把課堂上沒聽到的部分照著老師的課件捋下來,然後進行思考,我超級喜歡邊看書邊想,因為會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共通和聯繫(還有課本上的錯別字),再回到之前看的那一個點,這樣這個共通點就會記得很牢固(一時半會兒還真舉不上例子,只記得在腦神經那一章節尤其有用,想到了來補上)。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學習工具,也是考試要考的內容,就是邊看圖譜和標本邊學解剖。醫學生大一第一學期一定都會人手一本《實用人體解剖圖譜》,小黑皮那個,很好用,邊看圖譜邊對應教材看,一個一個認下來,也不用刻意地記憶,一頁圖譜捋下來會有一種很爽的多巴胺飆升的感覺,不相信你去試一下。還有標本,實驗課上我們會學無語體師的大體標本和泡在福爾馬林裏的局部標本(在此提醒上解剖實驗課一定要尊重無語體師,不可以嬉笑打鬧),對應著圖譜和標本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和記憶每一個結構。可能我的場景記憶和空間記憶比較好(嘗試過記憶宮殿鍛煉記憶力但後來犯懶了哭),對於結構和場景基本上看一次就能記一大部分,然後照著書扣扣細節就好,但是不管對誰來說,日常學解剖的時間和精力是一定不能少花的。

以上說的是日常的學習,再說考試。當時我們的系解考試包括三大部分的內容,也是我要說的日常學習和考試複習的三個部分,包括實驗課考試(識認標本)和筆試,筆試又包括識圖和試卷答題(選擇填空名解簡答)。期末就是要系統地複習了,不管是有基礎也好還是抱佛腳也好,主要目的是答題和考試。考試的套路我一般分三步走,分別是一輪課本導向、二輪題目導向,三輪自我檢測,這個之後會專門寫一個醫學生複習方法的回答。

總之,學醫是一條很漫長、很艱難的旅程,說了那麼多其實最關鍵的還是心底的熱愛吧。曾經在我課下津津有味啃圖譜的時候,有人問我「你一學口腔的,大體解剖學那麼認真幹嘛」。放到現在肯定會笑而不語,但當時我的回答是「因為我喜歡」。所以嘛,加油吧,路在腳下,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地踏。


First,正常來說,一些學校的考試,期末背的話,足夠應付了,而且有些東西記得賊**牢,不容易忘,過的問題不大。所以從這個點上來說,不論你啥時候背,對於你自己最後的結果影響都不大。

不過,以我自己和身邊人的經驗來看,平常一點一點的,量不大的內容我都懶得背,突然甩給我一堆紙讓我背,說實話,我是拒絕的。所以如果各位都選擇期末背的話,你勸自己好好背的時間會佔很大一部分。所以經常性的,我身邊的人,背著背著,心態就沒了,背著背著,他就不背了。然後就,你懂的

還是不能體會?祭出這三張表情包(借用網圖)

藥理你好,藥理再見

你背吧,你背吧,好生把自己勸勸撒


追求不一樣,選擇不一樣。要期末考試靠近100分的話,平時就背記理解,寫題。多看課本。要是隻是為了應付期末的話,期末專心複習一週70.80分也應該拿的到了。


學習知識,解剖是非常有用的,從這個角度說,平時反覆記憶更好。為了獲得高分,平常背了,到期末少不了也要去找老師答疑(套題),學習和考試成績不完全一樣,切記!


我覺得平時順便記了就行了,到期末前兩個禮拜,過一遍書就ok。記得不牢,可以多讀幾遍,不用刻意去背。越刻意感覺越難背。

我自己平時就這樣,還可以。


考前一晚上背,效率高到無法想像!


我的建議是平時多看,多學習,多理解。推薦中國醫科大學的解剖學視頻,過來的經驗,曾經也考試突擊狂背過,但是後來發現那樣的背誦效果比較差。雖然解剖有非常多的新的名詞,就像你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裡面陌生的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你不用再一個時間裡面記住他們的名字,你就多和他們打交道就好啦。很多名字概念一時不記得也不用沮喪,往後的時光你都會遇到它,慢慢的就會完全記住,就像1+1=2一樣忘都忘不了。考試的時候,然後在複習的理解加記憶就可以。

現在網路上有非常多的解剖相關動畫和視頻,也有一些事課件,你可以多看看。我那個時候還比較早,看的是「中國醫科大學」的解剖學視頻,雖然視頻是有些老,但是講的很仔細,不記得了可以返回去重新看。

科技如此發達,網路各路大神的視頻內容豐富又有趣,總有一款適合你。


平時也背,期末總結起來背


解剖需要平時積累的,這門課需要好好學,很基礎,也很重要。


平時背合適,都攢在期末一起背壓力會很大。

解剖的內容特別細緻,知識點很多,按照系統背,平時多看,都不一定記的住,何況平時一點兒也不看呢。特別是運動系統那塊,對於中醫針灸推拿來說,以後學習經絡腧穴學,推拿學,針灸學等學科是基礎,瞭解了人體的解剖結構,扎針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才知道針下是哪塊肌肉,神經,血管。

後面的神經系統,對於以後學習神經定位診斷學是基礎。中間的消化,呼吸,循環,泌尿,內分泌,對後面的內科學,外科學也是基礎。整個大學四年下來,我感覺,每學期的課的特別基礎,對以後得學習都是環環相扣,藕斷絲連,有時候我們學習內科,診斷學,遇到解剖相關知識點還會時不時的拿出來看。

趁著大一課程少,而且都比較基礎,盡量多看。有的知識點不容易記住也沒有關係,因為我們接觸的少了,也不用擔心,以後其他的課程會有類似的知識點。

學習的過程,貴在實踐,我們學習的本質,是把他用出來。


當然是平時就背啊兄弟!!

老師講完一章背一章!一邊複習一邊背,到最後老師講完了,再系統的背所有內容

因為有的內容之間是有聯繫的,你前面的背了,後面老師講的你就能聯繫上,熟練後,就是提到前面知識點你就想到後面,提到後面你就想到前面

我當初就是系解沒跟著背,但是我們中間有三次考試,第一次骨學還好好複習好好揹來著,臨近考試前從朋友那要來了他們的考試題,ab卷的都要過來了,之後的考試都提前要了卷,先做再背答案,課本也就沒跟著背過

這個考試也不是什麼大考試,就是老師發二維碼,上課前老師看著做了就行,老師在肯定不能交頭接耳,也不能翻書

這樣給我帶來了啥後果,考試月天天捧著系解書背

我:天啊,終於看完一遍了

學霸朋友:嚯趕緊的吧我都看完三遍了

一定要跟著老師背,老師講到哪背到哪


絕對平時背 同學你相信我 解剖貫穿各主科。

不懂你是什麼專業的 我是針灸推拿的 因為解剖太難了 平時沒背 結果期末你會發現你根本背不完或者背了就忘。

然後平時上課解剖也很重要 是不是得需要聯想到人體結構 學醫的這些都是基本的 當旁邊同學都在腦子裡回想出來具體部位然後自己一臉懵逼的時候 你會覺得這門課很難 甚至影響到其它學科

真的是血的教訓啊 !一定要平時就背 而且你都不太需要特地複習的 因為其他科的問答或者日常生活啃個雞鴨腿都會幫你複習。


時時背,有空就背,解剖太太太太太基礎了


???所以你只是想矇混過考試?還是說複習?

前者,如果你臨時抱佛腳也能把知識點記住,並且臨牀上還能靈活運用,當我白說。後者,建議最好還是每天都記一些吧,會比短暫記憶更心安一點。而且把這些都記住(不是死記硬背)真的會很有成就感。

不過你既然都學這個了,總該有點覺悟了,畢竟不是僅僅為了不掛科而已嘛。

你說呢?


如果想學好,平時肯定是要看書的,我覺得這個過程做到理解就好,太刻意去背會把戰線拉的太長。但是,畢竟是應試,期末的時候也需要集中一些時間,把重點背一下。


謝邀,如果單純為了成績,完全可以期末再背,考點並不多。如果為了以後的工作,特別是準備發展方向是影像、外科等(原諒我分行,我在強調)

請,

務必,

平時沒事多想想,多畫畫,多看看圖譜。非常重要!


醫學生考試的所有科目都是忘得很快的(背了一週後會忘掉一半)但是日常不背下次講課跟不上。所以推薦日常複習但是不需要一字不落背下來,幫助學習理解,然後期末佛腳要牢牢抱緊!!!還有實物幫助記憶非常好用(你知道我在說大體老師)


當然得平時背呀,加上期末再突擊複習效果會很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