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圖可見,作為自動化專業的,技能樹典型的廣而不深,我不敢說自己精通什麼門檻較高的領域。本科時還挺喜歡電路與嵌入式的,做出東西挺有成就感。

上研時手賤點了機器人專業,當時覺得機器人很牛。但其實機器人是個大雜燴,國內的科研大家都知道,和大家平時看到的波士頓動力之類的完全不一回事

研究生期間進一步提高了理論能力與視野,接觸到了現在比較流行的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做的項目仍然偏工程。最關鍵的是,我所處的環境,有一半人是偏人工智慧的IT、CS領域),一半是偏工業與機器人的傳統自動化領域。很容易感到分裂。現在還算年輕,一路從電路學到機器學習也算不容易。接下來就要讀博了,想潛心踏踏實實積累一些實力,但技能樹太亂了,如何繼續發展呢?

請知乎大牛們高屋建瓴,多多指點~~


讀博可能會是一個全新的方向,跟以前的並無直接關係。

題主的技能樹裡面全都是「技能」,而不是「學術」。下面的方向需要你自己考慮將來的路,博士畢業了是去學術界還是工業界。

如果去工業界,就接著現在的技能樹走吧,做的項目越大越複雜越好。

如果去學術界, 轉型可能會花一些時間。EE領域的學術界找工作,沒的說,就是看發了多少sci的paper,cs的國外好學校會看重頂會。題主的技能不錯,轉paper方向的優勢就是動手能力強,做實驗搭平台,做硬體,再到編程,應該都不是問題。具體做什麼,去和自己的博導談吧,其實你自己的可選擇餘地可能並不多,博士生剛開始還是很倚重老闆的,現實一點,就看老闆的方向裡面哪個好發paper,就先做哪個。做的久了,自然會發現技術和學術的區別


從技能樹來看,題主是個挺優秀的偏工程的碩士。但眾所周知偏工程很難發論文,而博士的評價標準和碩士不同,基本只看論文。所以我的建議都是圍繞論文的。

一、做你們實驗室基礎最雄厚,最容易出論文的方向。大樹底下好乘涼,站在大神的基礎上你就贏在起跑線了。科研是有連貫性的,從零開始前兩年你就基本上都是在追人家的起跑線了,而且你追的時候往往人家跑的更快。

二、你會什麼不重要,你做的領域別人都做了什麼,做到什麼程度很重要。這需要大量看論文。論文往往最重要的不是我能做什麼,而是我做的比別人強在哪兒。學神跟熱點問題的大神們剛正面,俺們學渣一般都是差異化競爭。

三、做好減法。你自己搞不定一整套系統,那是大boss的活兒,看清總體基礎上問題越專註你就越容易走到前面。

總的來說,博士跟本碩不同,不是點技能點的過程,而是創造技能點的過程,是賽跑。一個技能點可能被很多人想到,大神跑的最快創造了技能點,其他人把這個技能點連到天賦樹,或者給這個技能點上附加各種不同的符文,但都需要比別人做的更快,發表的更快,不然你就等著審稿人說「該成果沒啥創新已在XXX發表,建議拒稿」了。


有個問題,你學了那麼多。我想問問你用這些知識解決那些實際工程問題。
你的技能樹還不夠茂密,也不夠深,都研究生了,應該好好規劃一下。本科已工作,表示你在研究生部分的技能樹我們那裡在本科都已經要求掌握了。
企業裡面博士待遇遠遠不如研發部部長,一般來說待遇不如本科畢業的部長助理,你如果進企業的話多關注管理、營銷、生產吧。博士文憑也是打工仔和車間焊工、裝配工沒什麼區別,但你轉成管理崗位就不一樣了,基本上是承包制。技術做的好,慢慢轉管理,再招聘新的博士為你打工。
沒明白你想搞IC類還是控制…不過都碩博了還是怎麼得專精一個門類吧!或者應用或者理論,看題主偏IC電路多一些又摻著自動控制,還是早做打算專精一個方向,不然畢業很難堪的,而且現在你有的這些基本本科新人兩年工作經驗就爆你了


加在「知道自己要加什麼技能點」這個技能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