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經常會想:自己是應該在一個地方定下來;還是應該漂泊在不同的城市體驗,不同的經歷,遇見不同的人。兩種生活都有體驗過,但是當真正身處其中的時候又會想要過另一種方式。感覺很糾結。


有一本書叫《坦白書》,裡面寫過這樣一段話:我假裝無情,其實是痛恨自己的深情,我以為人生的意義在於四處遊盪流亡,其實只是掩飾至今沒有找到願意駐足的地方。

這本書是寫給那些勇於直面幻滅的理想主義者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漂泊的人生就是理想主義,安穩安定的生活才是現實主義,你為什麼會有這種「糾結」的感覺呢,原因在於你活在現實主義社會裡卻擁有者理想主義的情懷,你脫離不了活生生的現實,卻又對理想蠢蠢欲動。你問哪一種更重要,其實唯一的判斷標準就是你自己,想要安穩的時候就在一座城留下來,想要漂泊的時候就給足勇氣去闖蕩,人生從來不止於一種生活方式,而我們最終也會喜歡我們做出的決定和後悔沒嘗試過的事情。祝你找到一種平衡,穩重而又瘋狂。


謝邀。

跟題主一樣,我也曾因為這兩個問題陷入深深的自我博弈,我斗膽談一下自己的理解。

就這個問題而言,其實得不出標準答案,因為魚與熊掌不能兼得。

選擇了安穩,就意味著長期紮根於一個固定的地方,漸漸地,可能周邊的一切你都已經熟悉,對何時何地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駕輕就熟,就算憑藉著肌肉記憶也能幹完一天的工作,這無疑是舒適和安逸的,但同時,你的生活和工作的圈子會變得很小,每天看著同樣的人和事,經歷的事情也不會很有挑戰或者新意,即使能在閑暇之餘找到自己的樂趣,也會因為缺乏人生經歷而遺憾當初的選擇。

選擇了漂泊,人就變成一列永不到站的火車,每一站都是不同的風景和體驗,但前方的路永遠是孤身一人,沒有朋友和家人陪伴,漸漸丟失了前行的意義,又想著過上安穩的生活。

其實,在漂泊和安穩之間猶豫,就說明你還缺乏堅定的選擇理由。

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仍舊選擇了安穩的生活,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要考慮的並不單單是自己,還有家人、伴侶和孩子,對於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來說,不可能天天領著家人們在外漂泊奮鬥,尤其考慮到孩子上學,更不能輕易地改變他的成長環境,另外,從近兩年增長的公務員報考人數來看,90一代的獨生子女有不少部分人希望能夠在家鄉附近工作,從而兼顧上照顧父母的義務……

說的殘酷一點,對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來說,現實的枷鎖終究會綁住理想的翅膀,當年的雄心壯志必然會演變為今後的柴米油鹽,而我們能夠改變的,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未來「安穩」的模式,朝著喜歡的方向努力,就能找到最合適於自己的生活。


因為我目前也在想這個問題,所以打算從幾個維度分析,希望能給答主幫助,也是給自己參考。

首先,無論選擇哪種生活,你都必然會後悔。

這是人性使然,我們認為的「幸福」永遠在別處。但個人覺得,後悔歸後悔,只要在選擇生活方式後內心是充足釋然的,就值得。

其次,是要定居在一個城市,還是要四處體驗,必須考慮自身無法改變的因素,比如年齡,比如性別。

年輕代表試錯成本低,如果有條件,不妨換幾個感興趣的城市待著試試。但個人經驗是,每座城市至少要待一年以上,不然和走馬觀花式旅行沒有區別。一年時間,足以對一座城市的人文、歷史、風格以及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有全盤的了解,這樣才能判斷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居住在此。但同時,一年過去,你的年齡也會再加一歲。

性別代表個人天生擁有的權益,比如男性,其體格和身體因素決定了他們在面對外界危險時更具備抵抗能力,而女性如果漂泊城市、獨居生活的話,最需要考慮的是安全問題。

第三,經濟基礎很重要。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擁有選擇的人,而是別人交給我們選擇,我們只能執行的人。換句話說,就是大部分人並沒有選擇。

在沒有機遇、也沒有儲蓄的情況下,穩定、且能生存一定是人的首位需求。

「人必生存著,愛才有所附麗。」

第四,多讀書,多看電影,多交際。

這三種其實都是為了能看到更多不同的人生,以拓寬個人眼界。某位名家說,人無法賺到超出自己認知範圍的錢。依照此理,人自然也無法想像到超出認知範圍的人生。

所以,打開自己的世界,對多種可能性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衡量後,會更利於做出對的決定。

我今年23歲,在長沙、深圳分別待了一年,這兩座城市差別很大。

我的總結是,長沙娛樂、餐飲產業發達,有一定人文底蘊,但互聯網及科技土壤非常普通,主要發展還是以傳統工業為主,工資水平極低,房價也低,但物價高,消費水平高,且冬冷夏熱,實在不宜居。

深圳互聯網科技、金融產業發達,但文化土壤及底蘊不足,被稱為「風口上的城市」,節奏快,如想提升工作技能可以考慮,消費高、房價高、工資高,氣候冬暖夏涼,沿海風景不錯,每年的演出、展覽也不少,只是房價太貴,難有歸屬感。

我目前還在深圳,但考慮到如果要在此定居,如不是體制內,沒有相應政策扶持,大概得花常人三倍精力努力賺錢,或過上沒日沒夜的加班狗生活,我難以接受。但工作內容確實能接觸一線資源,適合年輕學習積累經驗,這是我目前還留在深圳的原因。

後續,我計划去北方或者西南尋找機會。

我是自由型人格,我傾向於相信這個世界有多種可能,被房子束縛是我最不想選擇的生活方式。

但是,就如前文所說,人有時候並沒有選擇。

我們只能在完成生存的基本需求後,再考慮更高層次的問題,目前我還在努力中。

我想答主必然也和我一樣,對自由有無限嚮往。祝你能做出你滿意的決定。

祝好。


先說句廢話:都重要,也都不重要。

需要了解人是否享受生活,需要看生活是否與他的需求相匹配,而需求的一種分類方法有以下六個維度:

· 穩定性

· 不穩定性

· 重要性

· 情感鏈接和愛

· 成長

· 貢獻

以上滿足的越多,越代表你享受的程度;這兩個對比來看就明白其中的關鍵點了

穩定和漂泊精彩這倆者只在第一個維度有區別:一個穩定,一個不穩定;其餘的都完全沒有涉及。

所以關鍵點根本就不是這兩者,而是其他的因素是否缺失,試試看加上其餘因素是什麼效果

穩定的生活:你在本地的政府機關單位上班(鐵飯碗,很穩定),上頭對你很賞識準備下一個提干名額就是你,同事也都很認可你(重要性),你一家三口情感融洽、親友關係很好每周末都一起郊遊(情感),本職工作每天有新收穫、業餘做的短視頻賬號粉絲天天漲粉(成長),每半個月你還會到當地慈善機構做做義工、捐捐款啥的、新入職的小夥伴也經常向你請教(貢獻)。

四處漂泊:你到處漂泊打工,居無定所,今天不知明天事(不穩定),周圍朋友都覺得你牛逼極了、做的抖音號也有幾十萬粉絲(重要性);你每到一個地方都能通過熟練的套路把妹,輕鬆達到百人斬(情感);每天都要不一樣的難題,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成長);通過不同地方風土歷練,給別人輸出人生觀點(貢獻)

這兩種都很享受生活,但問題是你更傾向於哪一種?然後是,你更適合做到哪一種?


我個人覺得你有個穩定的收入,尤其是睡後收入再去漂泊會更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