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率不會。幽門螺旋桿菌可能會誘發胃癌,喫多了會撐,也有可能會撐死。這個概率相當小。


謝邀!

幽門螺桿菌(Hp)是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病原菌,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I型致癌物,是最常見的胃癌致病因素,是胃癌演變模式的啟動因子,在胃癌發生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Hp感染患者約80%為無癥狀的胃炎,15%-20%發生消化性潰瘍,5%-10%發生Hp相關消化不良,約1%發生胃惡性腫瘤(胃癌、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MALT)淋巴瘤),多數感染者並無癥狀和併發症,但Hp誘導的胃炎與胃潰瘍、胃萎縮和腸化生分佈部位及其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注意:幽門螺桿菌傳染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共餐、經常在外就餐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重要途徑之一;

(2)親吻、餵食;

(3)幽門螺桿菌可在牙菌斑和齲齒上生長繁殖;

(4)不熟的食物;

(5)刺激性食物。

建議:除以上個人衛生建議外,由於幽門螺桿菌從口而入的特性,所以做好口腔防護很重要,最好把家裡的牙膏換成抗菌牙膏,像清幽牙膏,生物抗菌,還是不錯的。


不一定吧,我幽門螺旋桿菌一個+


首先胃炎到胃癌要很久,幽門螺桿菌可以導致胃癌,但是,但是這個幾率是很小的。

不是短時間內就能惡化到這地步的,所以有胃炎的人不必過於緊張,放鬆心情,日子照過,另外有胃部疾病的,幽門螺桿菌的,西藥能治好的,輕者服用益生菌,有有一搬癥狀就藥物和益生菌聯合,如果一次沒有治好,那就第二次,方法還是有的。


早在1994年國際衛生組織就已經將幽門螺桿菌感染定做Ⅰ類致癌因素。根據國家癌症登記中心資料,我國胃癌發病率僅次於肺癌,據惡性腫瘤發病第二位;經研究顯示胃癌發病隨年齡增長(高危因素)風險逐步增高。胃癌中腸型胃癌佔極大多數,其發生模式為正常胃黏膜組織→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看的這麼嚴重但是告訴你,幽門螺桿菌是食管惡性腫瘤發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會發展為惡性腫瘤。單純的幽門螺桿菌感染不必過於擔心。


前段時間寫過一個科普文,有興趣可以看下

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你需要這樣做?

mp.weixin.qq.com圖標

HP危害及必須治療情況:67%~80%的胃潰瘍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是由幽門螺桿菌(HP)引起的;80~95%的胃部疾病患者胃液及胃粘膜上都有HP,它會導致胃粘膜的慢性炎症;如果久久不能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話它會導致胃潰瘍、胃穿孔、最後導致胃癌的發生。

有以下6種情況,需要及時根治幽門螺旋桿菌(HP):

(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感染者。會出現上腹痛、上腹脹、早飽、噯氣、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不適癥狀,反覆發作且病程超過1個月或在過去的1年中累計超過12周的患者。

(2)已經患有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的感染者。

(3)長期服用質子泵抑製劑的感染者。該藥物抑制了胃酸的分泌,為幽門螺桿菌在胃裡生長繁殖創造了優渥的環境。

(4)計劃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葯的感染者。這類藥物本身就可能增加出血、患胃十二指腸潰瘍的風險,再感染幽門螺桿菌,無疑是雪上加霜。非甾體抗炎葯主要包括低劑量的阿司匹林、布洛芬、芬必得、吲哚美辛、奇諾力、氟滅酸、扶他林等。

(5)有胃癌家族史的感染者。

(6)個人要求治療的。


不一定會的,但是一個危險因素!


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直接原因,但及早治療不會發展那麼嚴重的,心態要放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