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Wikipedia上說可見光範圍約為380~750nm,是否代表哪怕波長偏離此範圍幾納米都會完全不可見?還是仍能產生微弱的響應?


沒有

有句話叫做「紅得發紫」,就是說人眼的主觀感受——人眼對於紅光以外的光線 並不是突然看不見了,而是逐漸降低了靈敏度,直到跟紫外光差不多——其特點都是暗。

現代的手段,可以製造出極強的單獨的任意波長的紅外光,已經可以證明這一點。


這是人為定的,每個人可能有所不同,至少我知道我看得到785nm的激光,也看到過800nm的(不過也可能是低於800nm的部分被我看到了,那是個飛秒激光,譜很寬,橫跨800nm)

(聲明一點,非專業人員一般不太有機會接觸各種波長的激光,假設某一天有機會接觸,原則上旁邊會有專業人員——不要在沒有專業人員在場的情況下,「看」這些激光!!!)

我想紫外也應該是類似的——每個人可能有所不同——不過您很難判斷,因為用不著下探到很深的紫外,在3xxnm就很容易激發物質的熒光,也就是說假設用337nm的激光打在A4紙上,你看到湖藍色的光斑,以為自己看到了紫外光,但這實際上是被紫外光激發的熒光……也就是說因為熒光的幹擾我們不太容易主觀判斷出我們可以看到哪個波長的紫外光……當然用低通濾波片可以把熒光濾掉……不過不會有專業人員這麼做,要知道紫外光對蛋白質的燒蝕效率很高……可以想像這意味著什麼……對眼睛傷害是不可逆的……

常見的紫外消毒燈也會輻射紫外光,最強線在253.652nm——可以確認人類眼睛看不到,不過並不意味著不會傷害人眼……很危險,注意,注意,注意!


沒有明顯界限。

因為人與人生理上的區別,以及視力隨年齡的下降,這個與聽覺一樣,有的人(更偏向於年輕人)更容易聽到高頻聲有的人則聽不到。

在光學上定義400-700nm為可見光區,但人眼對波長的響應與環境光強有關,近紅外的光強度高的時候也會被看到(例如紅外夜視監控應用就有一個問題叫「紅暴」,也就是800nm左右的波長強度高時會被人眼察覺)。


沒有,或者說邊界是多參數/高維度的,並且因人而異。

不談這個系統的連續性,就算在同等條件的(光強度、瞳孔大小等)邊界上,你改變一點條件,波長都會改變。本來650 nm 1 mW的光你看不見,你加強到650 nm 10 mW說不定就能看見了。

當然,界限可以人為設定,制定一個標準。在標準條件下,如果特定比例的人看不見,就可以作為一個邊界的定義。


但凡不是硬性規定的、自然存在的事物,都有一個漸變過程。所以可見光與不可見光,也應該存在一個漸變過程。況且觀察者的感官也存在不同,無法以某個區域的頻率,區分可見光與不可見光。


可見光波長範圍的定義是一個平均值,具體人眼能分辨的範圍有一定的波動,收到個人體質,光強等因素影響,並不是絕對的。


380-750nm這個波長段是對人眼很敏感的,不會是相差幾nm人眼就不可見了,當然人眼的可視光波長範圍也會因人而異,普通人波長在850nm左右的甚至900nm一下都是。可以看見的,只不過很微弱,可視效果很差,有的人915nm的光也是可以看見的


當紅外激光功率較大時,也是可見的比如(808nm的激光)


做過晶體摘除手術的人的可見光頻率範圍比正常人要大一些: 如何改造人體,可以讓人類看到更廣闊的波長範圍,看到更長或更短的光?


有的呢,判斷的標準是波長(或頻率)

哪怕波長偏離此範圍幾納米確實就都會完全不可見

你可以想,這跟聲波是一個道理,20000Hz哪怕高一點,都是超聲波。那光也是同理的

詳情參考下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