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右下角(看圖)的比例調成了1:100但畫的時候感覺跟1:1沒什麼區別呀。還是輸多少距離,標註時多少。

還有,右邊樓梯的平面圖應該是1:50的比例,但我不知道該怎麼調。左邊剖面圖應該畫是1:100的比例。到底怎麼調呀?

還有右下角的比例是幹什麼用的?


CAD製圖是無尺寸單位的,模型空間裡面的數字1是沒有實際對應物理量,它既可以是1毫米,也可以是1米,也可以是1公里,還可以是1英寸,1英尺,這一點完全由自己確定。一般根據自己設計的類型來定,如果做建築設計或者裝修設計,取毫米或釐米,做更大尺度的總平面設計取米。主要目的就是盡量避免輸小數點,減少麻煩和避免精度上的問題,CAD的位數過多還是會溢出的。假定的單位在cad繪圖時候沒有影響,但在像其它軟體傳遞的時候,如果約定了繪圖的單位和坐標原點,才便於保持一致,不然可能每次傳遞時候都要重新縮放和定位。

假定了繪圖單位之後,理論上繪圖的數值就應該是1:1的了,舉例,1米的尺寸,如果假定單位為米,這裡繪圖的時候就輸入1,單位為釐米,就輸入100,假定為毫米,輸入1000。

說畫圖那就需要插入先講講畫圖最終的成品,也就是圖紙。一般常用的圖紙A0指的是一個一平米大小的紙,長寬比為1:√2也就是1189mmX841mm。每對摺一次長寬比不變,A1既是對摺一次的,尺寸841mmX594mm;A2對摺兩次,尺寸594mmX420mm;A3 420mmX297mm;A4 297mmX210mm。最終不論哪種圖紙都可以摺疊成A4大小裝袋。

而1:100其實指的是圖紙的比例。一般A1和A2的圖紙適合攤開後雙手握著,將一個60米X40米大的建築縮小到百分之一之後,尺寸就是600mmX400mm,正好放到一個A1圖紙上,我們稱這張圖紙就是1:100比例的圖紙。同理,如果A1圖上放的是120米X80米的建築,那這個圖紙比例就是0.005也就是1:200;如果A1圖上放的是30米X20米的建築,那這個圖紙比例就是0.02也就是1:50。

在繪圖過程中應事先確定要出版的圖紙成品的比例,其它的文字、尺寸、符號等均需要以這個比例來繪製。以文字來說,一般以圖面上要求不小於3.5mm的可識別尺寸,那麼在1:100的圖上,文字大小就應該是350mm大小。

那如果是1:50的圖應該怎麼畫呢?有幾種方式:第一種,某些人會在繪圖的時候把所有尺寸加大一倍,比如1米用數字2000。這種方式會需要所有的尺寸由繪圖的人自行計算,麻煩而容易出錯。同時對於1:30這種無法整除的比例更難以計算,是最笨的辦法。第二種,在這個基礎上升級的版本,就是繪圖的時候還是用原尺寸,全部畫好後做成塊再放大一倍。(做塊是因為尺寸的標註無法直接放大) 優點是繪圖的時候不需要過多計算(也就是物體按1:1繪製)缺點就是繪圖時候尺寸文字元號這些就需要預先縮小一半,完成後再放大一倍這樣才能保持原尺寸。另外完成圖需要修改的話,需要先進入塊才能修改,如果頻繁修改的話不方便。第三種,正常1:1繪製,文字尺寸縮小一半,完成後不做塊放大,而是將圖框縮小一半。這樣優點是修改就不需要進入塊,比較方便,但最好養成給圖框做好標註的習慣,以免將A0 1:50的圖和A2 1:100的圖搞混(這兩在繪圖裡面的大小會一樣),從而在列印的時候出錯。另一個缺點是,這樣無法將不同比例的圖放到同一個圖框裡面,這時候有些人就會局部用第二種方法。

第四種是CAD的最正確標準做法,在模型空間1:1繪製,在圖紙空間按比例出版。優點是繪圖不用換算,而同一個圖紙上可以設置多個視口,每個視口可以設置不同比例。圖紙空間的用法這裡不詳述,這並不複雜但會正確使用的人不多,大多數人還是在模型空間裡面完成全部的繪圖。

cad上提示的比例,主要是控制文字、標註和符號以及線型比例的。如果用圖紙空間出圖,文字和尺寸這些可以根據空間的比例自動調整。

回複評論1:之前我也以二三為主,四偶爾用。但用了Revit之後反過來理解了圖紙空間。當然了Revit裡面的圖紙空間更加方便好用一些,也解決了一些cad圖紙空間用起來的小毛病,比如比例控制更方便,視圖可以用模板和樣式來統一控制。 圖紙空間相當於又多了一個對庫面的控制層面,如果全在模型空間裡面繪圖,圖層狀態是對所有圖面共用的,而圖紙空間中,每個視口可以設定這個視口內的圖層顯示方式。

比如用在做裝修圖的時候,在基本佈局圖上,如果是模型空間內就是全部顯示的,那就需要把平面圖複製幾份,分別繪製水管走向圖,電線走向圖,傢具佈置圖,地板鋪設圖,吊頂鋪設圖等等。而如果是圖紙空間出圖,那麼在模型裡面,只需要共用一個平面佈局圖,將按傢具,水電、吊頂等分層繪製,在出圖的視口中將其它的圖層凍結。這樣水電傢具佈置在一起,就很容易直觀看到對應關係,不容易錯漏。

比如在做總平面圖的時候,只繪製一份匯總的總平面圖,但是用視口區分為總體佈置、道路佈置、豎向佈置、景觀佈置、地下管線等等。

視口還可以用於圖紙的切分,切分一方面用在長寬比例相差懸殊的情況,比如市政道路、橋樑、景觀帶、河道、管廊管線等長線性的設計圖。過去不會切分的時候常常會有人做出一個超長的圖紙。視口還可以用於自身坐標系與世界坐標系角度不同的情況,在總體圖上斜著的一個建築,可以將視口旋轉後轉成一個正交的坐標系來方便作圖。第三,用於更大型的建築需要分區表達或者設計需要放大繪製得更細緻,用視口來改變比例。

圖紙空間出圖目前更廣泛的是應用在了裝修、景觀、總圖、市政、橋樑等專業上。建築專業反而由於用上了天正而習慣在模型空間裡面畫圖,而且天正還提供了不少包括「改變比例」,「樓層區域平面」,「圖形切割」等便於在模型下出圖的工具。雖然天正也有「定義視口」「視口放大」「佈局旋轉」等工具,但引導得不夠,所以大多數人還停留在模型出圖裡面。

隨著建築物更加的複雜或者設計需要更加精細,就有必要引入圖紙空間了。現在做在一些重要或者國外項目中,我會把其它各工藝專業的圖放到我的圖上來,作為檢查或者表達的內容。比如過去做天花布置圖,可能風口燈具佈置得就很隨意。而現在疊加之後,會注意燈光位置和下面服務的區域的關係。比如下面是辦公桌,那麼如果把燈光佈置在前方,雖然不遠,但可能由於電腦或者書櫃遮擋,反而形成了陰影區,同時燈光直射眼睛造成疲勞。放在正後方可能被自己腦袋遮擋,同時電腦顯示屏上有炫光。擺在側後方更合理。而如果擺放在設備房間,那麼更需要考慮設備操作和檢修部位的照明。可能是配電櫃開門,也可能是操作的閥門。又比如,吊頂上佈置空調,應避開重要部位和電氣設備上方,避免 冷凝水落下。出風口也可能有冷凝,同樣也需避開。特別是現在要將建築裝配化,那麼設計的時候就需要將工藝專業的開洞埋件等一個不拉的表示在圖上,才能工廠化的預製。如果是按以前的肉眼對比處理工藝資料的方式,那每次資料的更新都會有很大的協調處理的工作量。

處理其它專業的圖,就少不了需要用到參照。很多人只是將其它專業的圖做成塊粘貼過來,參照畫完自己的之後直接刪掉。為什麼這麼做呢?因為別人的圖上都是按自己專業的內容畫的,有很多無關的東西,如果全拿過來自己的圖面上就太多了,所以不得不刪掉。這種一次性的做法就使得別的專業更新圖紙後,每次都需要重複的做塊,粘貼,比較再刪掉。更高級的方式是將其它專業圖以參照的方式放進來,如果不適合在最終圖面上表達出來的,可以在視口中凍結關閉。如果繪圖有影響的時候,可以用卸載,需要對照的時候,用載入。工藝更新資料,只需要替換參照文件再重載。有了視口就多了一種調整繪製和出圖顯示兩種狀態的方式。BIM的項目下,會把BIM模型,參照文件和一般DWG文件區分開。即使不用BIM的一般二維的項目,也開始採用這種參照+圖紙的工作方式。

一個項目中以BIM模型,DWG圖紙(含提出和接收的資料),Ref用圖紙三個主要文件夾

參照不僅是用在後期的施工圖階段,其實在前期方案或者初步設計階段也可以用。前期階段各方案不確定性大,需要反覆的調整。用參照的方式可以讓所有專業同步看到其它專業需要關注的部分,項目負責人也能看到所有專業的整體,各專業實時討論和修改,減少反覆的資料交接。由於與本題目無關就不展開了。但這樣匯總的各專業圖,也需要利用視口來控制成品的顯示。

回複評論2:佈局開多了每次實時更新是會顯得有點慢,把cad選項裡面的佈局生成方式改為切換時重生成,這樣每次只更新看到的這個佈局,而不是所有視口一起更新。而且不要在一個佈局下放太多個圖紙。一個佈局裡面原則上應該只放一個圖紙,一個圖紙裡面可以有幾個視圖。應該把每個圖紙拆分在不同佈局裡面,這樣可以用圖紙集批量列印或轉pdf。做得幾個國外項目中,基本上都這樣要求和操作的。

ctrl+4打開圖紙集

至於哪些放在模型,哪些放在圖紙的問題。理論上來說,模型空間裡面只放圖,而所有的尺寸及標註都放在圖紙空間上。但實際操作來說,我覺得需要看圖面上哪些是共享給其它專業,哪些是自己要重複用的。以一個圖為例,模型上我覺得放牆柱軸線和兩道尺寸,外加房間名稱,供其它專業使用。而例如衛生間或者樓梯擴大大樣做1:50,那麼會有很多標註和尺寸就只會放在尺寸大樣的圖上。所以這些文字和尺寸就需要放在1:50的圖紙空間上。這樣,1:100的佈置圖上就不會出現多餘的內容。而如果直接在圖上切出局部的詳圖,那更應該把添加的其它細節放在1:10的詳圖空間上,這樣就不影響主體的圖紙。

大樣和詳圖兩者是有點區別的,大樣是單個項目中放大的局部,主要為了標明更詳細的尺寸,一般可以直接從平立剖上切出一個代表性區域直接使用,不需要另外繪製。所以可以用我剛說的方式,添加的細節繪製在大樣的空間裏,這樣不影響主體。而詳圖更主要是表達施工做法,不同項目之間可以通用,也有國家標準的圖集。詳圖我建議個人完全畫一遍並整理好,不同的項目下也可以復用。自己畫一遍是一個學習弄懂的過程。不用別人的大樣,是大家習慣不同,自己畫的模板裡面,圖層,文字大小,用語等都比較一致,而拼貼出來的詳圖,一看就不協調。有了自己的詳圖庫,可以給各個節點做好單獨的視口。需要的時候就可以直接用詳圖的模板文件直接改個名,刪掉不用的節點,重新排版一下。或者乾脆把詳圖拆分成一個個的獨立文件。這樣拆分的文件更靈活,cad和revit都可以通用。根據項目組裝一下。


雖然這個問題比較初級,但是作為前輩(哈哈,自詡的),我盡量試著回答一下。

首先有幾個概念要記住:

1.在cad畫圖界面上,都是1:1畫圖的

2.每個圖下面寫的比例(比如平面1:100,樓梯詳圖1:50),都是你實際的列印比例(即ctrl+P的時候)

3.右下角的比例是跟列印比例對應的,你改變這個數值,牆線的類型和標註的大小是會改變而適應比例的。(一個重要前提是,你是用建築天正畫的牆線和標註)

好了,知道以上幾點就夠了。(單單用文字的方式教你,還是有很大的侷限性,盡量理解吧)

舉個例子吧:

首先,你必須要用建築天正來畫圖,這樣才能關聯右下角的比例,cad是無法體現的。

其次,你會發現當在建築天正的環境下,你把1:100的樓梯詳圖的比例改成1:50之後,牆面就自動填充了,因為天正就是輔助我們快速畫圖。在出圖標準裡面1:50的圖牆體就是需要填充的。

再次,你用建築天正的標註,把1:100的比例改成1:50後,發現標註瞬間變大了一倍,這是為了適應你實際crtl+p列印的時候,當比例增大一倍後,標註也相應的增大了,以適用最終列印出來的效果。

最後,總結一下吧。

你要快速懂這個功能的前提是,馬上去裝一個建築天正,並用建築天正裡面的牆線和標註畫圖,再試著去調整下右下角的比例;然後用ctrl+p去列印圖紙體會下這中間的關係;這兩個實踐,比我前面講的一大堆都有用。

以上這些,希望回答了你的問題。


右下角這個比例叫做注釋比例,我所知的他會改變線型(虛線之類的長短)比例及注釋性的比例。注釋性需要對單個物體進行設置,這個我用得不多,我所知道的包括文字、標註、填充、圖塊等物體當你設置了注釋性以後用來顯示相應物體的不同比例,比如你設置某個文字1:1情況下是3mm,注釋性選擇開啟(是),並在注釋性比例中添加了你所需要該文字顯示的不同比例(比如1:1、1:2、1:5)後,你可以通過改變右下方的這個注釋比例的數值讓文字顯示3mm、6mm、15mm的不同高度(默認以對正或插入點為縮放基點,但是你可以切換不同注釋比例調整文字在該注釋比例下的位置)。標註樣式也同樣有相應的設置項,你可以設置一個基層標註樣式(比如1:1)然後再調整選項中的標註特性比例裏設置他的全局比例或者勾選注釋性通過右下角的這個注釋比例來決定你標註的比例大小。填充圖案也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你想在同一張圖紙裏輸出不同比例的內容,我認為比較正確的方法是,你在CAD的模型空間中將所有圖形按照1:1的比例繪製出來,然後再佈局空間中開多個不同比例的視口來顯示這些圖型,將他們排版到佈局空間裏1:1 的圖框中就可以了。

這些內容說起來會比較複雜,建議你找一些專業教程來學習一下,B站裏有不少好的內容。我也在B站上分享了一下我的CAD使用經驗,感興趣可以去看看。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嗶哩嗶哩 ( ゜- ゜)つロ 乾杯~ Bilibili?

space.bilibili.com


比例只是針對注釋(尺寸,標註,文字等)在不同圖幅下被列印出來始終保持其大小一致和清晰可讀,而圖形本身始終是以實際毫米(針對建築行業)來繪製的,如果不會用佈局,可能存在不同比例放同一圖框下比例無法協調的問題,例如,1比50的圖和1比100的圖放一起,不用佈局那就需要將1比50的圖按1比50注釋繪製完成後做成圖塊放大兩倍再放入1比100的圖中,這樣才能保持注釋大小一樣,用佈局就簡單更多,什麼都不用管,調整視口比例即可。


畫1:100有兩種辦法,一種是按照1:100畫,就是實際100mm,畫1mm,然後在標註屬性裡面改成1:100,另外一種就是實際還是按1:1畫,在佈局裡面調縮放比例就好,後一種比較方便一點


剛接觸cad的時候,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會被比例這個內容所疑惑,繪製的圖形和比例到底有什麼關係?如果圖紙僅存於電腦,查看的時候可以無限放大或縮小,那麼比例這個概念是沒那麼重要的。但是實際上施工藍圖往往就只有A0、A1、A2、A3、A4這幾個尺寸,怎樣把百米的平面、十米的景牆放到這些圖紙中,這時就需要用到比例了。

cad繪圖空間有兩個:模型和佈局,繪圖在模型空間,佈局空間用來布圖排版出圖。

這裡先引入幾個名詞:繪圖比例、佈局比例、舒適比例,繪圖比例在模型空間按1:1繪製圖形,佈局比例和舒適比例在佈局空間設置。

1、繪圖比例:指的是在模型空間中,按1:1的比例繪製所形成的圖形,比如畫一個2.2米x6.1米的景牆,首先繪製的就是一個2200x6100mm的矩形,按真實尺寸繪製;

當我們繪製好一個景牆的施工圖,表達了它的平、立、剖、大樣時,下一步就是通過佈局空間排版這個單體的施工圖。

景觀施工圖常用的圖框大小是:A2:420X594(詳圖)、A1:594X840(分平面、總圖)、A0(總圖)。上文所說的排版施工圖,其實就是將繪製的圖形,通過一定的比例關係,放置到A2大小的圖框中,這就引入了第二個概念,佈局比例。

2、佈局比例:指的是在佈局空間中,對模型空間的圖形通過一定的比例轉換並完成排版。

當然,排版的時候並不是簡單的把按1:1繪製的圖形布滿到一張A2的圖紙中就可以。一般來說,圖紙的排版密集度達到85~90%為宜,密集度底的圖紙,圖面顯得空,會導致圖紙數量增多,增加列印成本;密集度高的圖紙,圖面容易顯得花、亂,不易指導施工。

排版好的圖紙,後續增加尺寸、標註、標高等元素後,圖面就會豐富起來,所以排版時注意不要排得太滿,注意預留這些元素的空間

而且要根據圖形的內容細分比例,總圖的比例、詳圖的比例、大樣的比例等,並不是盲目塞到一張圖中,或者一個大樣就布滿一張圖。

反例

園林常用比例:

總圖比例:1:100、1:150、1:1200、1:250、1:300、1:500、1:1000

分平面比例:1:50、1:60、1:100、1:150、1:200

單體比例:1:20、1:30、1:50、1:60、1:100

大樣比例:1:1、1:5、1:10、1:15、1:20、1:25

這裡就引入第三個概念:舒適比例。

3、舒適比例:指的是一個圖形中,增加了標註、尺寸、標高等元素後,通過舒適比例使其整體關係更加協調、美觀、整潔。結合前面說的排版密集度達到85~90%為宜,遇到圖紙排版太空或者太密,就可以通過舒適比例來調節,把部分圖形增加或減少一個等級的比例,1:15調成1:20或1:20調整成1:15等。具體怎麼協調,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如上圖所示,使用1:15和1:20的比例都可以在A2的圖框中表達圖紙,但是考慮後期還需要標註材料、尺寸、標高等元素,使用1:15的圖就會變得太滿,這時就可以使用舒適比例調節成1:20。

關於上述繪圖比例、佈局比例、舒適比例這三種比例的關係:使用1:1的繪圖比例繪製圖形,根據圖形大小通過視口(快捷鍵MV)佈局比例排版,排版過程中使用舒適比例來調節。

在前期畫圖中,不需要太在意比例的關係,只有在布圖和標註的時候才會使用到比例這個概念。

前期畫圖按1:1畫圖,然後定義視口設置比例,標註的比例會自動匹配視口比例。雙擊進入視口後,底部顯示的比例就是視口當前比例

另外要注意一點的是,在佈局空間,不同視口顯示的尺寸、標高,它們的大小是一致的。正是因為這樣,即使圖面使用了多種比例,也不會顯得標註大小不統一。

1:15和1:5的圖,佈局空間顯示的尺寸大小是一致的,但是在模型空間顯示會有大小區分

剛接觸的童鞋比較難把握的就是如何快速確定一個圖形的比例,所以這個比例表可以很好的指導如何快速確定合適的比例。

總圖比例:1:100、1:150、1:1200、1:250、1:300、1:500、1:1000

分平面比例:1:50、1:60、1:100、1:150、1:200

單體比例:1:20、1:30、1:50、1:60、1:100

大樣比例:1:1、1:5、1:10、1:15、1:20、1:25

前面說到佈局空間顯示的尺寸大小是一致的,但是在模型空間顯示會有大小區分,所以在模型空間畫圖時,可以用相近的幾個比例標註試試,然後再選定一個合適的比例。

比例布圖這些需要講究個人的細緻性,不同的人出圖的風格都不一樣,不過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圖面更加簡單清晰明瞭。


比例是為圖紙列印服務的。如果僅限於電腦看圖,無論是平面、立面還是剖面圖都用同樣的比例也是湊合看的,畢竟滾輪一滑就可以放大或者縮小。實際工作當中,圖紙最終都要列印,不分比例放在一起列印出來就沒法看了(也許標註能看見,但圖形肯定是糊了)。至於你說最終標註都一樣,一方面是你只在電腦看圖的原因;另一方面是關聯被打開了,關聯如果不關閉,圖紙發到列印社或者甲方那裡,打開以後數值恐怕要成萬倍顯示,有沒有人體驗過一邊刷尺寸一邊列印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