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媽媽有話想講:婆婆總覺得我在育兒上這那不懂,我說的他也從不服氣,時不時就想要給我上課教我育兒,我雖是新媽媽,可我也是翻閱了很多書籍,加了寶媽群,參考了現階段別人的養育方式,然而我的婆婆總想著讓我用他的方式,(他那個年代的育兒方式有的可以借鑒,但有些並無道理)甚至冷嘲熱諷,我為此很困擾,怎麼辦?有時候不想反駁她,可是看她像打贏了勝仗一樣,一臉春風得意我最牛逼的樣子,我心裡那個感覺……有時候忍不了……就說了出來……結果她心裡不舒服


這種情況非常非常非常普遍,倒不是因為和上一代人的代溝,上一代人里也有育兒觀念健全的,現在年輕人里也有育兒觀念尚存糟粕的。

按理說這事兒就是誰有道理就聽誰的,可是一旦扯上婆媳關係那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 當我和父母遇到分歧時:

就像我懷孕的時候和我爸媽說小嬰兒不能吃鹽。

我爸就跟我抬杠,誰說的?外國也這樣嗎?美國也這樣嗎?德國也這樣嗎?死活想堅守自己錯誤的育兒方式,我解釋到沒耐心了,就直接粗暴的說:抬什麼杠啊?

這是自己親爹,態度不好他也不會生氣,喝口酒來句:我就好奇不行啊。

這事兒就過去了,而且他也一定會記得不能給小嬰兒吃鹽。

  • 當我和婆婆遇到分歧時:

和公婆就沒法這樣,說完了心裡還得琢磨他們生氣了怎麼辦,甚至有些極端情況還得嚴防死守婆婆偷偷給孩子提前吃鹽。

就拿我婆婆來說吧,我面對婆婆無法溝通的情況也都是不再說什麼,但是依舊按照我的想法做,我的標準就是大的原則聽我的,小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就比如有段時間為了給番茄戒吃手,我就和全家人(包括有我和老公番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所有人在內)說在番茄戒掉吃手之前一個玩具也不許給他買了,讓他知道不吃手是有代價的,大家都答應了,可是第二天婆婆就給番茄買來了一套玩具。

這事兒就挺熬透人的,我的不高興是掛在臉上的,也明確的問她昨天不是大家都答應番茄戒掉吃手之前不再買玩具了嗎,婆婆說她忘了,但是表情明顯是無所謂,她走了之後,我就和我老公發了很大的火,並且讓他去解決。後來婆婆自然是對我意見很大,但是也知道了我的態度,之後買東西都會問問我老公。


看題主的說明裡,婆婆只少還有些正確的育兒方式,這就還有的找補,尤其是婆婆在做對了後還會得意,就說明她急切的渴望得到認可。

她們這代人,很少有自我認同,大都數都是忙忙碌碌緊緊巴巴一眨眼就老了,到了晚年突然看到現在的年輕人都有想法、有時間享受、有很多曾經聽都沒聽過的機會,不說嫉妒也是羨慕,更多的是不甘,總想堅守些什麼證明自己的價值。

與婆婆面對育兒分歧的時候,倆人的出發點往往是不一樣的。

  • 年輕人想的是我需要得到尊重,你這樣不聽取我的意見到底把不把我當一家人;
  • 婆婆想的是我需要得到重視,這個家一直都是我說了算,我的兒子我也是這麼養大的,怎麼到了你這就不行了;

所以講道理是沒有太大效果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建議題主可以根據婆婆擅長的領域給她分一塊自主區,她可以做主,並且你們要給予大力的肯定,其他的領域則掌控在你的手裡。

比如說,你婆婆的很會給孩子買衣服,那麼就讓她在這部分自由的發揮,你只要給予肯定就行了,其他的比如睡覺方式你認為婆婆的觀念不對或者不希望婆婆干涉,那麼你就要拿出態度,讓她明白她的觀念是錯的,或者你不希望她插手,至於如何讓她哪怕心不甘情不願但還是會不再干涉,就需要你在睡覺這部分做的很好,只少比她好,讓她挑不出來什麼。

再有就是老公這時候不能神隱,必須堅定的站在你這面提供無限的支持與肯定,再對親媽以某些形式的安撫。


有時候和身邊的朋友聊起這些看似雞毛蒜皮但是卻足夠讓人抑鬱的事兒,時不時就會得到一些人說:那就別接觸 / 那就別來往 / 那就不要一起住了。

且不說,這種說法對不對,將心比心,你會希望自己老了之後因為這些事情被子女疏遠嗎,肯定是不希望。

當然以上都是針對還有的找補的婆婆,也確實有一些婆婆無可救藥的只要兒媳婦說的都要反對,這種就是涉及到一些心理問題了,她不僅是有極強的掌控欲,還可能會因為自己年輕做兒媳時受到過太多的打壓與否定,所以現在也見不得兒媳過得舒心,甚至包括別人家的兒媳。

針對這種情況,只能是出動老公,並適當保持距離。

因為老年人的思想很難轉變,尤其是育兒,她們的說法不用多,靠一招走天下,即「你們哪那麼多瞎講究,我就這麼帶大了我兒子」,潛台詞就是,你這麼不認同我的育兒方式,還不是和我這樣養出來的兒子結婚了。

在日積月累的無論這些事情你是強硬的解決,還是一再退讓,都會在時間的流逝中對你的處事方式造成影響,所以我每次都會有個反思,就是希望自己以後在面對番茄心愛的人時,不讓那個年輕人承受我今天的痛苦。

所以我既不希望處理的太強硬,讓自己逐漸成為個頑固、不容反對的人;

也不希望自己一再退讓,不滿在心裡漸漸累積,成為某種極端;

哎,反正就是處理起來比伺候甲方累就是了。


家庭關係方面如果非要爭個對錯,其實並不是真正在關心孩子,而是在爭奪家庭的話語權,不論誰說的對誰說的錯,總要有一方受傷害。如果你婆婆說的是對的,那你即使認同也會覺得受傷,因為態度和情緒會讓你覺得不舒服。反之,你如果又強硬的辯論而獲得勝利,雖然說你做得對,但其實也傷害了你們之間的關係。

》我是寶媽,我要加入育兒研究所《

跟你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孩子4個月的時候,公公婆婆總是會覺得讓孩子吃點東西很好,總是想用各種方法往孩子嘴裡塞東西,有時候會塞一些水果,有時候會拿筷子蘸菜湯給孩子舔。我是專門學營養的食品營養師,我明確的知道孩子什麼時候該添加輔食,怎麼添加輔食,過早添加輔食的利與弊我比誰都清楚,即使這樣,公公婆婆還是想要挑戰一下。

剛開始我也很生氣,也明確的說了這樣不好,但是並沒有什麼效果。於是我換了一種方式,確切的說,換了一種語氣。不去爭論誰對誰錯。只是討論一件事情的好與壞,並且事先說好:「我們是為了孩子好,無論誰對誰錯,我們需要討論出一項能夠實施的準則,咱們都要遵守。有時候做不到大家也不要相互責怪,之後我們知道哪種方式對孩子好,改了就行。如果有時候我做錯了,你們也要提醒我,我也會改的!」

然後再說,中國營養學會2016版膳食指南指出,建議孩子6個月之後再添加輔食,我們純母乳餵養孩子吃得飽,並不需要提前添加,而且就算是添加,最先添加的也是高鐵米粉。提前給孩子吃菜湯這樣含鹽的東西對孩子的健康不好,還會養成以後高鹽飲食的習慣!

雖然說說的這麼明確,但是還會給人一種壓迫的感覺,所以在其他的方面即使我知道也不會表現的非常專業,或者說不在長輩年前展示那麼專業,適當的顯示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比如說,當時我想給孩子做一些小的床上用品,需要縫紉,雖然能找到很多教程現學,但是我總是會去問婆婆該怎麼做,讓婆婆體會他能教我一些東西的感覺

除了這些,我還需要在還哄孩子方面,給公公婆婆找一些她們能做的事情做,比如說,我比較喜歡宅,喜歡在家裡,看書也好上網也好,但是我知道孩子需要,去曬太陽,去接觸外面的空氣,去進行日光浴,水浴空氣浴,三浴鍛煉,這並不需要什麼技術含量,讓讓老人帶著去做其實是很好的。他們也喜歡,我也會很輕鬆。

跟老人相處,肯定不能指望他們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對都做得很好,關於孩子的成長,教育,以及一些用藥的知識,我們肯定是更新比較快的。在這些方面,不要很強硬的說服,以孩子為重點去說服,不要給人一種,你是對的,別人是錯的的感覺。而是「很多科學家的研究表明,這樣做是對的,我也是剛知道,應該是最新的,咱們一起學學科學的方法好不好」

其實這麼做並不是示弱,而是平等的相處,不去爭搶誰對誰錯


這種情況很常見。首要的是端正心態,明白這是個常見問題。

無論是娘家還是婆家,能幫忙帶孩子,都要懷著一個感恩的心。因為帶孩子不是父母的義務,

不能帶我們不要抱怨,能帶就感恩。

畢竟是老一輩,時代在變化,我們和他們在育兒方面總會有分歧的。基本所有人都會遇到的一句話是,「我們以前都不見得有什麼問題,這樣又怎樣了?」「誰誰誰(提及自己老公的名字)就是這樣帶大的。」而且婆婆說這些話的時候難免會有說話急速又或者是聲音高昂的時候。

這時,或許大部分說者無意,聽者有情。作為聽者的我們來說,聽著對方的那樣的情況,自然而然地覺得婆婆是帶著些許埋怨和不滿的情緒來與自己溝通的。所以,心裡很委屈,這樣的情況積累多了,就會影響關係,越來越不願意溝通。

針對以上這種情況,個人有2個意見給參考。

1. 跟婆婆溝通,先肯定他們的過去。注意語氣,切記要心平氣和地陳述就好。

「媽,你們從前吃飯都吃不飽的,有頓飽飯吃就很滿足了;你們從前吃東西,基本都不用擔心有什麼污染,日常飲水都可以直接下河挑。但是在今天,你看看周圍,基本沒有餓肚子的人了,時代在變,大家開始追求更好的生活。育兒方面,我們可以參考你們過去的經驗,但是也不能全部照抄,互相結合,跟上時代進步。希望你能理解哦。」

「媽,你們從前溝通都是靠寫信,能打電話都是一件相對奢侈事情。今天大家基本都不打電話了,用微信語音了,這樣還能節省話費。今天,一台手機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生活方便快捷。所以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育兒方面,我們可以參考你們過去的經驗,但是也不能全部照抄,互相結合,跟上時代進步。希望你能理解哦。」

2. 與家中隊友--老公時刻保持明朗的統一戰線。

平時跟老公溝通一下育兒的困擾和徵求老公的意見,雙方一起尋求解決方案。如果遇到不知如何跟婆婆溝通的情況,可以通過老公來表述。畢竟老公是兒子,兒子跟婆婆溝通相對容易。

其實,婆婆帶孩子,也是希望孫子孫女們好。只是他們的觀念沒變而已,我們要明白這一點並且積極尋找合適的溝通方式。在孩子方面,他看到的自己父母與奶奶友好溝通的畫面。所以我相信,你會給孩子營造一個融洽的成長環境的。


每個人各有各自的觀點,在寶寶這個愛的集合體身上,沒有一個人肯輕易退步,沒有一個人想放棄用自己的觀念和方式表達對寶寶的愛的權利。

這就會有矛盾!

為什麼全家人圍著一個孩子還覺得帶孩子累?

為什麼我們是一個團隊帶一個孩子,每個人都身心俱疲

其實,帶孩子的累,如果分為體累和心累,那體累估計只佔30%,我們大部分精力都內耗了,效率極低,每天都在為觀念的不同而消耗著自己

那麼到底誰的觀念對呢?

誰帶孩子多,誰說了算!

U can U up,No can No BB!

一山不容二虎,一家不容兩個女主人!

大家統一好意見,聽誰的,以後就必須她說了算!

其他成員可以提出合理的意見,但採納不採納,領導說了算!

如果沒採納,不許私自行動或者私下BB。

不統一意見,不確定領導地位,你會發現,你費盡心機培養的好習慣,可能頃刻間就會化為烏有!

而寶寶你別看他不會說話,其實聰明的很呢!

家裡成員對待他搖擺不定,他自己自然也不會形成穩定的性格。

沒有穩定的性格,以後越大,問題就會成倍增加,積累到一定程度才後悔的時候就晚了。


家裡雙職工,孩子也只能依靠老人看管,特別是現在疫情孩子都宅在家。家人相處機會增多,矛盾自然變多,困難被放大是非常正常的。但是重點是怎麼緩衝矛盾,避免兩邊都不開心。

無論是關於大孩子的性格教育還是關於小孩子的吃喝拉撒,和父母一輩在觀念上存在矛盾,估計很多職場媽媽感同身受。而且公婆和親爸媽不同,撕裂感情不是那麼容易癒合的。

如何化解與老人的育兒分歧呢,總結起來可以按五個維度來分解處理這個問題。

第一階:有效溝通,在語氣和方法上改進溝通技巧

首先情緒控制很關鍵,特別是在一家人都在的情況下,保持溫和平靜的語氣來說事,否則大家都會失去理智。如果抱著希望事情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的念頭,就要避免當面暴力衝突,日子還要這樣過下去,撕破臉只能尷尬至極。

像前一陣子孫儷羅晉主演的電視劇《安家》,其中海清飾演的婦產科大夫工作繁忙,下班回到家發現公婆育兒方法上的問題。快上小學的大兒子一邊看著動畫片一邊享受著爺爺一口一口的喂飯。

好言勸說無用之後,海清忍不住對著老大發火,結果公公婆婆怒的怒,哭的哭,丈夫也從抹漿糊變成責怪妻子。

劇中雖然公婆唱反調在前,但是其實平靜下來再看,當著公婆的面訓斥孩子是一個不太理智的方式,畢竟孩子之前都是公婆在照顧,突然用媽媽的權威來吼孩子可能並不見效,反而有點當孩子面挑戰公婆的權威,抹殺他們的辛苦。

當然,這一點我自己也承認挺難的,特別是如果一回家就看到讓人火大的情景,但是必須要注意控制。

然後呢,應該向公公婆婆表示部分的認同,也就是存異求同吧。在老人照顧孩子的細節中發掘出認可的地方,先讓他們感覺到育兒成就感,而不是一上來就進行指責和挑剔。平常就多積攢讚美的方式,語言盡量真誠和細微,比如下班到家和公公婆婆表達,哇,飯桌上這麼多菜,老大現在吃的真營養,二寶剛才哭鬧了嗎,爸爸媽媽真是辛苦了呢。

相比當面的讚美,等事情過了,找機會私下和公婆聊天,委婉的指出不足,告訴他們如果沒有科學育兒的嚴重後果。舊觀念可能不能一時就得到糾正,但是如果有更具說服力的相關新聞,平時記得存下來,或者用適當誇張的身邊故事,拿出來給他們看,效果應該就更好。比如對於第一口吃什麼輔食好的分歧,可以聊天說到醫院裡有個輔食沒有科學餵養的孩子來看病,得了什麼什麼病,情況十分嚴重,父母后悔萬分。我相信經過不斷的思想強化,愛孩子的公婆也會慢慢的認同吧。

最後一點就是不斷給予正面激勵。和公婆說了自己育兒的觀念以後,過幾天要留意他們所做是否有改進,有一點點改變就積極的進行認可,這樣會有更好的推動作用,期待他們對自己的觀念建立進一步的理解和信任。

第二階:和老公溝通,統一戰線

該丈夫出馬的還是需要他出馬,畢竟他才婆媳關係之間的潤滑劑。讓丈夫認同自己的觀念,和自己站在一條戰線上,直接發相關的科普文給他,並且告訴幫他總結出來應該怎麼做才是對的,讓他跟父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第三階:放棄抱怨,自己彌補

如果前兩個步驟效果還是甚微的話,我建議媽媽們自己放平心態,想著事情不大的話就得過且過吧。總之,不要為了孩子的事情把自己心情弄得太糟,這真的是我現在才想明白的。

自己有機會的話可以做出一些改善,彌補孩子部分的不足。比如我兒子還沒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希望婆婆每天早上和下午都能帶他出去曬太陽和運動,但是婆婆往往由於各種主觀客觀原因做不到,宅在家裡。想到不能根本性的改變這個問題,我只能寧可晚上加班也爭取每天下班就第一時間趕到家,自己帶著孩子出去活動放電一陣子,雖然傍晚陽光不是那麼充足,好歹達到了部分的效果。當然,結果是自己很累。

對於其他的一些我也沒法改變的事情,就想著假如就當自己還在加班沒有到家,看不到算了。他們說的也對,畢竟自己挑選的丈夫,當年也是公婆這麼養大的,雖然說現在育兒理念進步了,但是他們對孫輩的心總是好的,也不至於會造成太大的問題。

第四階:懷有感恩之心,調整面對公婆的心態

其實這點很重要,就是一定要有感恩的心態,老人幫忙帶孩子並不是他們份內的事情(當然,本來小夫妻要丁克但被催生公婆說好要帶娃的情況可不計),更不能把他們當成傭人一樣進行指責。他們是長輩,更是伸出援手的人,何況大部分帶娃的老人往往把家裡的家務事也都包了。

如果真的覺得他們所做不妥又沒法改進的話,早點把孩子送到托班,現在的早托晚托一條龍服務都可以選擇。再小一點不能進托班的,找育兒嫂。有的時候想想公公婆婆再不好,總歸不會出現部分幼兒園和保姆虐童的行為吧,這樣想就好多了。再不濟只能自己辭職帶娃了。

所以說心態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放大缺點看,一定要多想到好處,這樣生活才能更和諧。

第五階:選擇重於改變

如果實在是遇到難以溝通的公婆,那我們就要從源頭上找找原因了。都說選擇重於改變,在懷孕之前就得想好生完以後誰來帶娃,如果你覺得公婆是思想落伍而且非常固執沒法溝通的人,那麼做好別的準備,不用他們參與進來。

再往前溯源,挑選老公至少也要和你三觀一致,避免到了育兒問題上發生嚴重的分歧。選一個能夠尊重你的丈夫,不光是在生活上,還有面對自己父母的時候。

如果找不到人帶,自己又不能一個人帶,屬於根本就不具備生孩子條件的,那就根本就不要生,特別是二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