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環境」,指載人航天器與空間站的話,不會改變一個人身上絕大部分細胞的基因,但可以改變細胞的基因表達[1]

太空環境有比地球上更強的電離輻射,其中一部分是高能量的銀河宇宙射線。在目前採取的防護措施下,這些輻射能給宇航員造成比在地球上生活略多的DNA損傷,微重力條件還會影響DNA修復。不過,絕大部分突變是中性的,既不有益也不有害,宇航員在正常的航天任務裏受到的輻射量不會明顯提升癌症發病率。

2019年,NASA進行了相關的試驗[2]

對宇航員斯科特·凱利及其同卵雙胞胎兄弟馬克·凱利進行外周血細胞採樣、RNA測序、大小便樣本檢測,在斯科特執行為期340天的航天任務之後再次採樣進行比對,以分析太空任務對基因表達造成的影響。

比對結果顯示,最引人注意的變化是斯科特的端粒在太空略有延長、回到地球後明顯縮短;斯科特和馬克的基因表達水平和DNA甲基化各自發生了一些改變,改變的內容不同,且8.7%的基因表達水平變化在斯科特返回地球六個月後仍然存在;太空輻射給斯科特的DNA造成的損傷主要是一部分染色體倒裝和易位,倒裝比易位更多。

一個人無論生活在地球上還是在太空,都會不斷經歷大量的DNA損傷:

  • 太陽輻射、空氣·土壤·水裡的放射性物質、你體內的放射性物質都在提供電離輻射。
  • 細胞內線粒體的呼吸作用產生的活性氧可以造成DNA損傷。每天,你的每個有核細胞至少要修復一萬處由活性氧造成的DNA損傷。一個成年人約有數十萬億個細胞,這意味著每天數十億億次修復,出點差錯在所難免。

太空環境對人細胞的直接影響要比上述問題更嚴重。在過去五十年裏,我們已經看到失重或微重力導致的骨質流失、肌肉萎縮、心肺問題、嗅覺減退、味覺減退、視覺模糊、大腦異常、免疫系統紊亂(白細胞減少與炎症因子釋放)、代謝紊亂、平衡感破壞、感知障礙、智力下降。「臉部腫脹」等輕微影響是無所謂的,而其他影響在細胞功能層面上是如此基礎,以至於在沒有人造重力的情況下人在空間站生存2年都是難以維持的。宇航員在太空的許多基因表達變化是在適應這些問題和炎症反應。

在國際空間站上工作的宇航員遭遇嚴重的肌肉萎縮和骨質流失,他們嘗試在空間站上進行體育鍛煉和力量訓練來緩解,但這會引起身體溫度危險地升高。研究顯示,在登上空間站後,宇航員身體的核心溫度於75天內升高到38攝氏度,進行體育鍛煉期間核心溫度更會升高至40攝氏度。這樣的異常溫度會抬高基礎代謝率,隨機引起頭痛、肌肉痙攣、眩暈甚至昏厥、心率加快、呼吸急促、消化系統不適和感官障礙。血液循環問題與高血壓可引起心臟病發作,大腦過熱會傷害神經細胞。

參考

  1. ^基因表達(gene expression),按照基因的遺傳信息去合成功能性基因產物的過程。
  2. ^DOI: 10.1126/science.aau8650


很有可能改變。太空中各種輻射,變異幾率高,很可能發生基因改變。另外有國外媒體報道,一項新的實驗模擬太空中失重的狀態,研究結果表明,長期生活在低重力環境中,宇航員的基因可能會發生改變。


輻射會導致變異。


不會。但可能致癌。


啊你說科幻迷嗎,不知道你認不認神奇四俠,我記得沒錯的話好像是在太空太陽輻射整個人都變了吧,你說這算基因改變麼,原來知乎是這樣的麼hhh第一次能在知乎上和人「聊」起來,我也不知道咋就變成鑽牛角尖了。如果說話引起你誤會以為我在槓你那我道歉。我解釋一個東西,在你那就成了鑽牛角尖。那同樣你不覺得在我看來,你不就是在鑽牛角尖麼。。。

然後受精卵並沒有完全決定你所謂的協調哦...你在受精卵發育成小人的過程中如果被輻射說不準就是部分器官或者啥的細胞都變異了,你有沒有考慮過如果基因改變你有了跳得更高的能力怎麼辦,誇張點,就像神奇四俠裏,有超能力。基因突變不是全都是惡性的啊,不然人類怎麼進化,你就管這些叫病態?(這段你也只能當成我鑽牛角尖了吧,一邊自己立論鑽牛角尖,另一邊對面駁論不允許對面鑽牛角尖,辯論個啥?雖然我也沒想和你辯論吧,只是被你這麼說難受)

最後我很抱歉,並不知道你能接受什麼樣的解釋 「後面所有發生的基因改變都屬於病態,不是被當作錯誤殺死,就是擊潰免疫系統變成腫瘤細胞。」按你的理解:你的人類是完美無缺的,基因改變就是扼殺人類,要麼就是人類要極力避免的。這不就根源上的錯誤?

玄學一點:量變引起質變。你把「單個體細胞的變異不能代表這個人的整體」說得太死了 好吧後面是真槓了,但寫到一半老闆抓我去撈蝦,撈完回來就懶得寫了,就這樣吧,本來就是平行線的辯論,大家互相少點鬧心,多好。祝你前程似錦~

@南匯村長 你設置了評論我不能回復,我也不懂這玩意,但是你槓完我然後噁心人這個事我不能忍,不知道這樣你能看見不,我一直對文科生沒意見,你這文科生碩士,呵呵,這就是知乎嗎hhh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