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一下國際知名品牌的門禁系統的功能。


十大門禁系統

(包含門禁系統、停車場、卡類、鎖類、生物識別、巡更等產品)

Honeywell-霍尼韋爾

JSST-捷順科技

Coson-科松

HID --- ZKSoftware-中控

Granity-克立司帝

Peake-披克

indas-達實

REFORMER-立方

Ingersoll Rand-英格索蘭

國內外門禁系統對比:

差距主要表現在:產品設計、做工工藝、軟體研發三個方面,

這三個方面體現到用戶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產品美觀、穩定、耐用!

國產產品的優勢體現在:

1、成本優勢——價格相對進口產品可以低很多。可以降低成本的地方:關稅不用交、稅可以少交或不交、產品設計費用(仿冒或OEM的可忽略不計)、採用低端元器件及作坊式生產工藝、軟體研發投入少、人員成本低、服務、保修。

2、渠道優勢——對本地用戶的需求瞭解,對本地市場的瞭解。售後服務方便。

3、集成優勢——可以與消費等其他應用系統集成到一卡通,甚至可以按需訂製功能。

門禁硬體作為一種繼電器控制設備,設計和工藝已經相當成熟了。

國內外門禁品牌的差異主要在軟體功能上(如集成性、複雜度)。

例如我瞭解的西門子或Lenel,幾個版本的升級主要就是軟體上。硬體的設計變化不大,至多是升級下firmware。再反觀下一些國內品牌,軟體功能簡陋的慘不忍睹,僅停留在『能用』的水平上。

加密技術,門禁實時性技術,大型綜合複雜的環境下控制技術,比如電梯,感測器技術,數據高速通訊與處理技術,外形設計,品牌建設,國家認證缺失或者是沒有前瞻性。太多問題困擾我們的安全防範企業發展,裝大。不過情況也在逐步的在改變。

國外產品特點:

產品經過數十年的技術和銷售沉澱,產品的穩定性很好,返修率估計在千分之二到五之間。人性化的功能比較少,系統集成的功能比較強大,提供成套的和弱電等集成的方案,不僅門禁設備的價格是國產品牌的

5-10倍,集成方案的成本也是相當高昂的。日常維護,技術指導,軟體及升級等費用也是很高的,或者被打入了設備報價中。軟體操作會比較複雜,甚至有些產品連中文軟體都沒有,對門禁日常使用和維護人員的素質要求比較高。進口產品由於擔心新技術帶來的不穩定性,以及不穩定因素對品牌整體形象的影響,

所以先進性方面的進度比較慢,比較謹慎,甚至有很多在銷售的型號和產品還在沿用80年代的技術。臺灣產品的穩定性也比較好,價格在國產和進口產品之間,返修率估計在千分之二到百分之二之間。不足之處,雖然功能很強大,但是操作複雜,從安裝到維護以及使用培訓都必須有專業的人員參與,適閤中國的人性化的操作和人性化的功能顯得不夠。由於國產產品的崛起,臺灣產品的市場份額日漸萎縮,臺灣廠家開始把市場目光放在印度越南等發展中的國家,對中國的市場的重視度在降低,軟體升級的頻率比較慢。

國產產品經過10多年的發展,開始逐步壯大起來。不但佔據了中端和低端市場,而且開始瓜分中高端和高端市場,有些公司還把目標放在了海外,試圖利用性價比優勢發展壯大。國產產品的品質根據廠家的不同參差不齊,返修率在千分之二到百分之*等。

國產產品的優勢還表現在:

功能強大,適閤中國人的功能和操作考慮得比較周到,操作簡單便捷價格實惠。

真正的大系統門禁進口產品是沒有優勢的,國內已有多個項目說明瞭這一點理性消費,按實際需求選擇產品:第一是品質(以可靠性、穩定性、故障率低衡量);

第二是夠用(正規廠家的產品一般能滿足98%以上的用戶需求,標準功能即可,功能不是越多越好,以簡單實用為最好);

第三是價格(選擇性能/價格比好的產品)。


這廣告打的……

有名的:霍尼韋爾,博世,泰科,GE,HID等等,不過霍尼韋爾去年是世界第一,綜合評比的

2013全球安防50強盛大出爐--安防知識網第三方評的可以借鑒一下。

另:有好多「國際知名品牌」其實只有中國人才知道。還有好多「進口品牌」生產基地在深圳之類的地方,其實你也懂了
我現任職澳門某賭場保安系統部門,有八年門禁系統工作經驗,接觸的或使用的都是國際知名品牌,在這推薦兩套系統,1)Lenel OnGuard,2)Gallagher。第一個系統擁有高穩定性,與眾多品牌的門禁設備以及智能卡格式兼容或對接。第二個是來自紐西蘭的品牌,以做電子柵欄起家;它的系統介面友善,彈性大,且這家公司的IT support強大,具有高度彈性可客製化訂製功能,當然,穩定性有待觀察!

前段時間在朋友圈看見一篇文章,講什麼智慧安防解決方案的,裡面有提到一個中控智慧的百傲瑞達,貌似是一個涵蓋了考勤、門禁、梯控、訪客、還有停車什麼的平臺。看介紹的那樣子,好像很強大。

這截圖就是那篇文章裡面的內容~你可以去中控智慧的公眾號找下這篇文章看看~


中控智慧也是生物識別安防產品的領導者,跨國大公司。可以網上去搜瞭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