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誇鄭大的圖書館安排,自習區域和館藏區分開,書架邊上的桌子不可以電子預約只能人工佔,每個圖書區域中間也有一片桌子可以學習,於是隻是找氛圍或自習的首先去自習區域,需要翻文獻的在館藏區,當然也有人在館藏區自習,但至少大致區分開了。而且週末和晚上,核心教學區的教室裏也有很多人自習,氛圍也很好,有些院系還組織集體自習,更加分擔了圖書館的壓力。。


我也不知道,一到考研,期末考試的時候,圖書館座位都強瘋了。其實真的有必要嘛?問覺得沒有不要,去圖書館的無法幾種人:

第一種,真正想學習的人。第二種,沒有自控力的人,想找個環境督促自己。第三種,純粹是陪跑打醬油的。但是人一旦多了起來,圖書館就不是一個學習得好地方了。時時刻刻的都有人上廁所,接水,進進出出,其實很煩人。


形成這種狀況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比如,閱讀習慣的改變、電子書的普及、大學教育更加功利化等等。圖書館的功能也在發生改變,原來主要是藏書和借書,所有的服務開展都圍繞著書。現在書籍不再是圖書館唯一的資源,甚至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資源了,各種電子資源、空間服務和活動組織在圖書館的功能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無論怎樣努力,再讓學生們都坐在圖書館裡讀書(非教科書)都不太現實了。其實讀書是個非常個人的行為,借一本書在宿舍或家裡讀,應該是更常態的。


不讓讀者帶其他學慣用品


缺乏自制力的人,但是又不想失敗的人。

所以找了個監督自己學習的地方


這其實是一件好事,說明文化傳播的途徑進步了,互聯網的發展加快了人們對於知識的共享,大多數書籍你都能在網上找到,完全可以使用電子版或者自行列印,就像是機械代替手工一樣。

另一方面,圖書館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把資源整合進網路,建立起龐大的網路資料庫,方便更多人索引。


有專用的自習室就好了


其實我個人認為圖書館的作用是輔助大家學習,也是豐富大家的課外知識。當然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

我覺得可以每個月或每個星期都舉報一場小型的讀書會或者交流會。具體交流的內容可以是大家這段時間在圖書館看到的好書或者相關的專業書,互相可以做個推薦,還可以促進大家交流溝通以及學習能力,或者說還可以開小講座,講座可以是由學生開組織,其實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趣味性,讓活動更有趣,畢竟學生更瞭解學生。

其實不管圖書館變不變成自習室,我個人覺得它的本質還是沒有變,依然是學生們能夠學習,變得上進越來越好的地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