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那句話,男人,有能力的精英留下了,家裡有條件足以讓你在大城市買房的留下了。家裡條件一般,能在老家全款買房的都回老家了,家裡條件不好,父母什麼都幫不了,只能在被剝奪部分生活權利的情況下打拚。

女孩子嘛,就想賭徒一樣,在最好的年紀把自己推銷出去就好了,真的推銷不出去,那就只能在考慮上面和男人一樣的情況了


應屆省會醫科大本二護理學畢業,辭了省會的工作,回到了家鄉市區。

起初省會的那個醫院也就是一般的二甲,應聘過三甲沒有成功,就打算先在省會一個市級小二甲醫院幹,以後有機會再繼續考省級三甲醫院,畢竟年輕多學,抱著這個想法決定留在省會城市。

大概幹了兩個星期就辭了。不是我想要的。首先,專橫,落後,不規範,可能是我習慣了省三甲醫院的規模及規範程度,有點接受不了;其次,生活起居都不方便;同時種種因素下,又想到了自己一直以來的追求的安逸。乾脆,回家了。

辭的時候我已經在家裡找到工作了,回來就上班了。畢竟是小城市,我潛意識裡的要求已經降低了,畢竟我也不是特別優秀,主要是離家近,我也適合安逸,只要沒有什麼更無奈的事情,就會一直幹下去了,守著一家人,成家,把生活過的詩情畫意。

然後現在寫這個,也還沒到後悔的程度,只是目前遇到的種種,讓我開始思考回來對不對。

離家近,方便;小醫院,壓力小,不至於傷身體;等步入了正軌,可以發揮自己的愛好。但是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差距顯示出來是需要時間的。我不敢說,幾年之後,我在省三甲學的這些標準的東西,還能不能一直擁有。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但我不喜歡這樣不上不下的生活與自己。

如果哪位小可愛有興趣,我們可以交流一下想法呀。


我國地域廣闊,有那麼多美麗的城市。有個長輩朋友在全國雲遊考察,最終選在雲南西雙版納、吉林長白山各買一套房子:夏天去長白山,冬天去西雙版納。他號召自己的同學朋友都和他買在同一個小區,退休之後就兩地養老生活,可以說是眼光獨到,規劃長遠,很會生活。


我曾經因為工作關係去過幾個城市,如蘇錫常、南京、杭州、四川、青島、廈門。我們國家到處都是好地方。雖然有的城市房子也不便宜,但是總好過一線城市。而且有的城市現在也能提供不錯的就業機會——尤其推薦四川成都和浙江杭州——喫得好玩得好,工作也不難找,可謂是京滬廣深之後的不二選擇。


有的人說,徐律師,現在全國就看京滬廣深漲,其他二三線城市庫存大,房價早晚要跌,為什麼不在京滬廣深買?


二三線跌了沒關係。我們現在的房子建築成本大概在 1500 到 2000 元每平米,而現在不少城市的房價才 3000。除去地價、稅、開發商的 5%到
10%的利潤,實在很難降到哪去。如果你不想讓開發商賺你錢,自己去極偏遠的山溝裏買一塊地,自己蓋房子,也很難低於這個價格。而這樣的一套房子 100
多平米才幾十萬,就是跌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如果……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買個好房子

徐斌

房產律師幫你買到好房子

¥9.99 會員免費


小城市是非常典型的,官本位社會。

沒有核心競爭力產業。物流行業屬於末端。

整個城市消費不足以支撐居民收支。

因此,小城市(尤其欠發達省份)。很多城市是打工仔輸出省份(城市)。

所以這個問題問的不對。你願意小城市還是大城市?人都是用腳投票的。四川,貴州,河南。這些民工輸出大省。這不是由自己決定的。

很多時候是為了生存。

大的城市帶(大灣區,珠三角長三角)輻射(抽血)了南部中部省份的年輕人。中部省份武漢畢業生,能留下來多少呢?武漢華中科大很大比例南下廣東。而合肥很大比例東邊去江浙

北方只有一個北京。你看不管是河南,新疆,華北,最東北,最西北)都往北京跑。

大城市還是小城市,這個問題吧。小城市如果是公務員,教師等公職人員,還是小城市吧。否則的話,你要是能弄弄長途運營(不穩,畢竟不是官方擼的),搞工程(地頭蛇要喫的開),有礦(運氣要好,富礦,並且喫得開)。這些是體面的。

剩下的能混口飯喫的,也行。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覺得人選擇哪個城市,很多時候其實是迫於生存

看看你的資本,

如果夠漂亮,就去大城市找對象,小城市能為你的漂亮買單的人不多,有的話頂多也就是個1000多萬的資產;

如果在小城市能賺到足夠的錢,在大城市買房也是可以的,小城市除了生活外不要購置任何資產。

沒錢就去大城市拼吧,你不拼你的娃就要拼。

北京、上海別去了,不適合年輕人,現在二線城市機會好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