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聽說一個論調:建築專業學的都是曾經的頂尖藝術,但教會你的這些藝術,在現實生活中不太能用到,在目前能做的設計中也不可能用到。

就…可能比較脫節,畢業了會感覺很幻滅?


應該相比於其它專業來說比較匹配。但其實這樣也有著很多的問題,比如,相比於很多專業,建築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反而是要被打壓的,太多的時間用在了畫圖上,很多課程也和大多數的理工科課程沒有相關度。這導致了建築學學生存在了一種走不出行業的困境,一來是很多理科的知識和思維沒有得到學習和訓練,二來是接觸的環境讓很多建築專業學生接觸不到更廣闊的專業視野。

太匹配了,反倒有些不那麼對了,尤其是本科階段。


你要明白一個很簡單的概念,大學是什麼。大學專業僅僅是為你提供一個社會行業的縮影,而且我們國內的大學已經很務實了,我甚至覺得已經喪失了大學的意義更偏向於職業技術學院,其實這是很糟糕的。

大學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外國過去還是現在它的主要職能都不是讓你找到工作,而是為了培養人才,也就是綜合素養。

那麼有些理論就是形而上的,在現實社會中能看到的實例不多。就像我們歌頌的梁祝的愛情,劉關張的結義,這種事本身就很少很珍惜才值得人們嚮往和追求。那些驚世駭俗的偉大藝術也很少,所以才值得我們學習。

沒錯,99%的現實情況你都沒機會實現那些偉大的藝術嘗試,可是每一個建築學生都不去嘗試這個領域就不會前進。

在很多艱難的時候比如解放初期,雖然現在工資買不起房買不起車,但那時候是飯都喫不飽,很多有機會讀過大學的人依然從事著基礎科學的研究,我們現在知道的只是很少一部分比較出名的,還有那麼多人連名字都沒聽過,他們無怨無悔的做著「無用」的事情。

所以我覺得還是靜下心來好好學習,當然也需要知道哪些在未來工作當中必不可少需要總的加強的技能。


相對很多其他專業,應該算是很匹配了


還是比較匹配的,匹配到如果沒有別的技能轉行都不知道能幹什麼……工作跟學校學習的區別,只是工作需要考慮更多實際問題而已


任何專業都是


不匹配

在學校天馬行空想怎麼設計怎麼設計,老師雖然也會讓改方案,但大體還是按照自己的來

工作以後如果還做「設計」,掣肘就多了,大概率別人讓你畫啥你得畫啥,自己的想法?不存在的。

換句話說,學校裏學的大師手法之類的,去了設計院你根本沒機會用,只是做個沒有感情的(連軸轉的)畫圖機器而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