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自己組過幾台電腦,通常都是選擇最便宜的主板,在CPU和顯卡上投入更多的預算。

為什麼500的主板感覺和一千多的主板好像沒多少區別?能解釋一下高端主板到底有什麼好處嗎?


看需求了,比如你喜歡超頻,那就需要主板供電能力要強。你喜歡聽音樂,或者打遊戲精確定位,那就需要主板音頻晶元和電路要強。你需要幾塊高端顯卡同時聯用,以增強圖形和遊戲性能,那就需要主板提供多個高速PCIE介面。總之好的主板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你的硬體和外設能更高效的配合,發揮其最佳性能。而便宜的主板則以夠用能用為目的,在此基礎上節約一切不必要的成本。500和1000的主板價格差距並不大,沒有多少可以改善的成本空間。或許只好了點穩定性和耐用度。現在好的主板要3000以上了,甚至6000多,10000多的都有。那差距就大了。但主板就像汽車的底盤,底盤再好,發動機不行也是白搭。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我們從定義出發,首先看看何為主板,它的作用是什麼:

主板(英語:Motherboard, Mainboard,簡稱Mobo);又稱主機板系統板邏輯板(logic board)、母板底板等,是構成複雜電子系統例如電子計算機的中心或者主電路板。

典型的主板能提供一系列接合點,供處理器、顯卡、音效卡、硬碟驅動器、存儲器、對外設備等設備接合。它們通常直接插入有關插槽,或用線路連接。主板上最重要的構成組件是晶元組(Chipset)。而晶元組通常由北橋和南橋組成,也有些以單片機設計,增強其性能。這些晶元組為主板提供一個通用平台供不同設備連接,控制不同設備的溝通。它亦包含對不同擴展插槽的支持,例如處理器、PCI、ISA、AGP,和PCI Express。晶元組亦為主板提供額外功能,例如集成顯核,集成聲效卡(也稱內置顯核和內置音效卡)。

從以上定義可以看出,主板是各設備的連接地,起著數據交換中心的作用。廠商在設計的時候,會充分考慮到主板面向的目標用戶群體,以及該用戶群體可能承受的價格,從而制定該類型主板所需求的性能指標。所以500元和1000元的主板,都是面向低端市場,確實沒有本質的性能指標差距。但是拿針對家庭影音娛樂需求的主板,和專用於伺服器的主板來比較性能,那麼這兩者的性能差距,則會體現在能支持的工作負荷數的差距,後者會比前者高出至少一個數量級(價錢也是)。

參考文獻: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BB%E6%9D%BF

Difference between server boards and desktop - Motherboards


同一型號基本沒差別,非要說的話。顏值,供電,介面數量等一些可能你一輩子都用不到的東西……


這東西新的就行,介面多少。。。我的話意義不大。。。像usb3.1gen2那樣的。。有一個就行。。。

如果不進行超頻的話,的確差距不大。

我們通常說的同一種晶元組的主板,價格差距無非就是三點:

一,介面不同,這一點如果是日常家用的話,反正我是體驗不出來的。

二三在一起說,供電和用料,如果不超頻,對主板根本沒多少壓力,對散熱供電要求不高,根本體驗不出來,像現在的國民cpu i5-8400,好一點的不帶K的8700,是我的話,我就選最便宜的,如銘瑄,七彩虹的。

當然如果是硬體發燒友的話,選擇一款可以超頻的cpu,那就是要狠狠壓榨主板了。

如果不進行超頻的話,的確差距不大。我們通常說的同一種晶元組的主板,價格差距無非就是三點:一,介面不同,這一點如果是日常家用的話,反正我是體驗不出來的。二三在一起說,供電和用料,如果不超頻,對主板根本沒多少壓力,對散熱供電要求不高,根本體驗不出來,像現在的國民cpu i5-8400,好一點的不帶K的8700,是我的話,我就選最便宜的,如銘瑄,七彩虹的。當然如果是硬體發燒友的話,選擇一款可以超頻的cpu,那就是要狠狠壓榨主板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