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廠商中,只有華為跟隨蘋果推出了3D結構光。其它廠商考慮的是什麼?


小米8 :????

這個技術門檻高,應用的場景很局限。

作為一個新技術要落地,要麼公司內部有主推的能力(經費),要麼產業發展期待程度高,且順應市場潮流。

這個解決方案和現在全面屏的趨勢有相反的技術需求,感應器需要很多。 那要麼升降機,要麼就是大劉海。前者占機身空間,後者也占屏幕空間。 拜託,現在大家都在吹屏佔比肯定就被cut一半,目前基本上開始走水滴屏路線,最能說明這個問題。小米8到小米9也能說明問題。

而蘋果它是爸爸,足夠的體量和經費,它不care這個。華為也可以參考,不過他不像蘋果那樣有自己的power 敢直接全盤face,技術、市場和單機成本都不滿足。

未來嘛,face ID 肯定是還會再來的,解決如何做成屏下 face ID 到時候中高端機型大家都會用上。


(find X以及小米8探索版表示不滿)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3d結構光所佔空間太大

以至於除了劉海以及在旗艦機上使用並不多的升降結構,沒有其他方式塞進3d 結構光,而升降結構目前因為工藝不成熟在旗艦機型上並不常見

而目前的安卓陣營,除了新出的note10外,沒有機器可以與iPhone比下巴。導致使用劉海的機型有一個大劉海+大下巴,醜陋到極致,給人的全面屏體驗也不好。(點名批評小米8+mate20)

另外一點就是追求不同,目前安卓追求的是極致的屏佔比,而蘋果追求的是偽四邊等寬或叫三點五邊等寬給人的體驗。導致蘋果在設計語言上對大劉海更具包容性

目前在3d結構光里給予全面屏體驗最好的,只有find X和iPhone,設計上其實我更傾向於findX,所有人都說「機械結構不是未來」,但這種機械結構有什麼劣勢,似乎所有人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因為技術不成熟,因為有作為替代的屏下指紋識別技術,也因為人們的習慣問題。

2013年,iPhone5s的Touch ID開創了手機指紋識別的先河,次年,魅族為安卓陣營帶來了按壓式指紋識別。此後指紋識別技術迭代更新,成本也不斷降低,如今百元機可以使用指紋識別,千元機更能體驗到屏幕指紋識了。

如今是2019年,手機指紋識別伴隨了人們7年,但同樣,距離手機3D面部結構光的鼻祖iPhone X發布,也才不過3年。

技術和用戶口碑的積累,是3D面部結構光技術目前所欠缺的,但這一切都需要時間的沉澱,僅僅3年時間遠遠不夠。

我周圍有3個人在用華為Mate20 Pro,兩個人都只在用屏幕指紋,剩下的那位沒用的,她的手機是沒有屏幕指紋識別的低配版。

其次,指紋識別發展到今天,與當今手機全面屏設計的趨勢相適應,將識別模塊隱藏在屏幕之下,滿足了市場的需要。

但如何將3D面部結構光模塊與全面屏相適應,目前並沒有人給出一個完美的答案。許多安卓機,比如OPPO Find X、小米8透明探索版和榮耀Magic2,為同時實現全面屏和3D面部結構光的統一,也付出了些代價。讓人擔憂使用壽命的升降結構、寬大的劉海,以及厚重的機身等等,都是目前3D面部結構光需要解決的問題。

9月下旬即將發布的華為Mate30系列,據分析將集成了3D面部結構光的劉海進一步縮小,能看出該技術有所進步,正離目標越來越近

相信等到技術成熟之時,各大廠商也會更多地採用的


小米8透明探索版:???

OPPO Find X:???

其實吧,就一個字:貴

沒了,就這麼簡單

看看有結構光的四款機子的價格就知道了


oppo 小米都有,但是是否有必要跟隨這種趨勢,這個是一個關鍵點,在目前指紋技術低成本和成熟的時期,還需要花費更多的金錢來進行這樣的跟進嗎?結構光的體積很大,會侵佔較大的空間,壓縮手機內部其他元器件的位置,而且目前還沒有屏下結構光,結構光的部分會降低手機的屏佔比,要不然就是和find x一樣做成彈出的,更何況現在有了屏下指紋技術,在擁有高屏佔比的同時解決有一個正面的指紋識別。


因為其他家技術要求達不到,小米8那個也好,OPPO那個也好只有一萬五千個像素點,華為和蘋果的有三萬個像素點。目前國產這三款帶結構光的手機,只有華為的才支持微信面容識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