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學中藥方劑,但是覺得一學期匆匆結束,只學了個皮毛,求指點


前輩好!

我大一,還沒有系統學習方劑,不過這個學期學中藥倒是走過不少彎路,分享一下幾個方法:

1.死背

就是不斷地念,錄音自己聽,跟著念,慢慢也能形成記憶。先目錄,後個體。不過,一字不差背下來,我覺得有點事半功倍?請看下一條。

2.看書(ppt)

首先看老師的ppt,結合書上的論述,每個主治後面都有一大堆話嘛,多看幾遍,把幾個主治的關聯思考一下,也就記住一些了。然後,找一些古人的本草,多次瀏覽一個葯,也就記下來了。或者,一些名醫的用藥經驗之類的其實也行。意思就是,多看,成體系地前提下,什麼都看,也就記下來了。

3.聽講稿

聽了喜馬拉雅上張老師的講稿,加深印象。

4.和不同層次的同道討論

面對一個葯,層次比我高的,我多請教;層次差不多的,我平等交流;主動問到我的,我逼著自己想清楚,再和別人解釋。

5.歌訣

其實也是死背,四百味、藥性賦這些,雖然不全,但是偶然想起來一句「人蔘味甘,大補元氣,止渴生津,調營養衛。」也就解了燃眉之急。

6.奇怪方法

快快記,那一本書好多同學都在用,可以參考。

7.紀錄片

本草中國,之類的,一集那麼長,我覺得看一集,似乎足夠初步理解記憶一味葯了。

8.歸類對比

歸類,eg.麻黃和浮萍差不多,但是一個溫一個涼;對比,麻黃對比桂枝a。

其實還有好多,不過記憶法什麼的我覺得捨近求遠了,老實看書就背下來了,可能這就是「理解」吧。


科班出身的話,建議遵教材吧。我學東西比較慢,好多東西不可能教過了都全部會,一般都按階學習,初階是記目錄,舉個例子,比如中藥-

解表清熱與瀉下,去風濕上加化濕。

利水滲濕兼溫裏,理氣消食又止血。

活血化瘀功效強,化痰止咳平喘高。

安神平肝息風葯,開竅補虛收澀招。

驅蟲湧吐藥力猛,攻毒殺蟲止癢同。

拔毒化腐生肌妙,二十一法慎勿忘。

如此就達到初階一星水平。

初階二星:熟悉每一類中藥所含有的中藥。

初階三星:熟悉每一中藥的功效、用法。

初階四星:熟悉每一中藥的性味歸經。

初階五星:熟悉每一中藥的禁忌、用量與用量效果。

中階:熟悉每一中藥的特殊用法,熟悉對葯的配伍療效,熟悉歷史淵源。

高階:時間加成,一般難以達到。

當今時代,學習資源繁雜,各有優劣,我覺得,書多不如書少,初學宜謹守一道,方可有得,三心二意,難步高堂,待到胸有方藥方劑主宰時,再來多看其他類書,可。


感覺他們說的你學了以後只是把方歌背的更熟了…

背方歌這是基礎,不用多說

方劑最核心的內容其實是他的框架,也就是大部分人不重視的治法那個部分,比如小青龍的外寒內飲,麻黃湯純寒表閉(不夾濕)。

這些治法或者說框架有什麼作用呢?框架是你應用方劑的前提,因為中醫的證是治療的重點,病只是為了讓你對疾病的整個發展過程有一定了解。而辯出來的「證」其實對應的就是方劑中的治法。如果你能把他對應起來,臨牀就有了初步上手的能力了。

知道了治法,你要問自己,為什麼都是風寒表證,麻黃湯,桂枝湯,九味羌活湯,羌活勝濕湯到底有什麼區別?應用環境到底有什麼不一樣?治法的細微之處一定要搞清楚,別看描述都很像,其實差別很大。不然就會感覺這個也行,那個也行,最後不知所措。

大框架有了,接著就是把葯拆解分組,比如銀翹散,哪組葯是散風透熱的,哪部分是清熱解毒的,哪部分是恢復肺的宣發肅降的功能的,哪部分是顧護津液的?這樣你就有了基本的框架構成認知。

這還不夠,每組葯你還需要再繼續拆,為什麼散風透熱這一組為什麼有好幾味葯?為什麼有了薄荷還要用淡豆豉?還要用牛蒡子?是為了加強療效,還是各有各的作用?你要去問自己。越是好的方子,大部分情況每個葯都是有它自己的作用的,很少重複,雖然是同一組,但只是大方向相同,細節是不一樣的。拆解藥組,這又需要很強的中藥基礎,需要系統的去看歷代醫家對這味葯的敘述。在哪看呢?百度 中醫世家 裏可以查詢,或者直接買本中藥大詞典。剩下的每組葯都要這樣拆,一個方子纔算基本結束了。有了這個基礎,臨牀再根據實際情況加減,這又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這個過程十分痛苦艱難,但是做完以後收貨會無比巨大,你對方劑的理解就已經不是一個層次了。按上面那些方法,方歌背的再熟,講義看的再多,不管你看誰的視頻,也永遠達不到這個程度的,因為東西書裏都有,會不會看,看不看的明白就不一定了,老師講課也無法講如此之細。有了好的方法,最重要還是靠自己。

至於對方劑的解析,我推薦 陳潮祖的 中醫治法與方劑,具體選用看你自己喜好即可。


死記硬背是能力!別看不起死記硬背!

中藥,有《藥性賦》。方劑,有湯頭。當然,背的過程中結合其他方法,比如諧音記憶。

至於使用,在臨牀時候多經歷幾次就會了。畢竟,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


我覺得中醫學習都差不多流程。

背誦。掌握最基本的硬體。

掌握軟體,理解,把知識的沒在邏輯搞清楚。

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就這三步。其實也就是王國維的讀書三境界。你看你在哪一層。

小朋友。多讀書,少上知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