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聽著很舒服,除了副歌最後一句調子怪怪的,不過我認為這裡是預示著故事的轉變,從一個出海遊記思念故人變成江湖恩怨愛恨情仇(當然對於腦殘粉的我來說聽幾遍就習慣了)。

詞也很有意思,認真讀完詞有種《內線》的感覺。主人公踏船離開桃花島,被一個鶴髮童顏的老頭搭訕,然後一起喝酒,被舷窗外的簫曲吸引。接下來副歌部分就有意思了

窗外瀟瀟的雨幕裏,飄然一曲誘我側耳聽

「誘」這個字用的很微妙,讓人感覺是「引誘」而不是「吸引」

水面簫中劍的倒影,是愛中藏恨的詩句

吹簫人可能與主人公舊識,但是其中又發生了一些事與主人公生仇(例如有個人收養了仇人的孩子,然後他自己的孩子和仇人的孩子一起長大,最後仇人的孩子明白一切之後來複仇之類的狗血劇情...我居然這麼能腦補),簫中劍也暗示了這個吹簫人並不只是吹簫曲這麼簡單。

隔海隔山你的背影,緋泊之間喘息漸停

緋即為紅,可能此時主人公已經被吹簫人殺了,而他看到的背影可能正是吹簫人。至於是什麼原因讓吹簫人愛中生恨那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不看最後一句的話可能根本不能想到這個故事有別的可能,一開始單看前幾句還以為主人公坐船聽簫,思念舊人,和我當初聽《內線》是一個感覺,一開始以為就是一個深入敵營營救心愛之人的故事,結果也是最後一句推翻了整個故事。

編曲聽起來很有畫面感,簫聲幾乎貫穿始終,感覺就像是那「誘我側耳聽」的「飄散一曲」吧,唱腔很輕很柔,許嵩的聲音真的特別適合這種古風敘事,把整個故事娓娓道來。

個人最喜歡「窗外瀟瀟的雨幕裏,飄然一曲誘我側耳聽」,「耳」這個咬字實在是太好聽了


這是一個主觀情緒化明顯的回答:

我已經聽哭了。

他的進步,有目共睹。

歌詞裡面顯而易見的功底,比之《半城煙沙》和《天龍八部之宿敵》,多了灑脫和隨和,頗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感覺。

唱功更穩,轉音拿捏很好。

每次他出現,都是更好的他。

有這樣的偶像,我不敢怠惰、敷衍、遷就。


最愛的一句——

遙望漉雪千山都過盡,隔海隔山你的背影。

千山過盡,可所愛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最怕愛中藏恨,但更怕緋泊之間喘息漸停。

他太適合寫這種愛而難得最終不得的歌了,總是能讓人有「情境感或者說共情」。

我相信這首歌值得他五百多遍的反覆聆聽和反覆琢磨。

配得上他那句——我很喜歡這首作品,如果我被人流放到一個孤島,只允許隨身帶一張包含十首歌的CD,這首會在其中。在內容上它是我近年情緒浪花的一個飽滿的橫切面。

更值得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去聆聽。

歌詞從「一座殘碑鎮住想念」到「故人題詞十年前,而今古苔已橫嚙」,再到「冬深春淺時節」,畫面感太強了。

編曲也是絕,剛開始的雨聲,鐘聲,簫聲混在一起,瞬間把你拉入那個冬深春淺的寒夜裡江上那一艘搖晃在雨幕中的小船上。

當然這首歌絕不只是說愛而不得,他的心裡自有一片江湖。

我愛他永遠自由瀟灑,愛他的江湖氣,更愛他作品帶給我的「情境感」。

心中有江湖,自會瀟灑自在。


半城煙沙半城雨,歸手銜來二月花。

恩怨何須喟長嘆,染指悲劇了宿命。

水中蕭面成雙影,由愛藏得恨成幕。

酷狗音樂把嵩哥新曲放在第一版啊啊啊啊啊!愛了愛了~


桃花初開的島上,一座殘存的墓碑之下埋葬著思念之人。碑上文已有十年,如今已被青苔蠶食覆蓋。

寒冬將盡,淺春時節。福船在倒春寒的夜晚駛入桃花島岸。我在清冷的朦朧霧氣之中跳上甲板,向送別的人道一聲勿念。

船泊海中,三日無言。靜臥牀上,聽著雨滴濺落船舷。鄰艙有客扣門,開門卻是一鶴髮童顏手舉夜光杯的老人,想與我於舷窗前對飲三杯。

夜色迷濛,空氣濕潤,夜色及遠漸濃。窗外瀟瀟的雨幕中忽然飄來一縷悅耳的曲調,吸引我凝神側耳傾聽。忽見水中現蕭劍倒影,隨波律動,劍與詩中暗藏著殺伐與愛恨,在密集的雨幕中疾速迫近。

思緒忽然錯亂交織了起來,一抹緋紅的顏色蔓延進視線,眼前的景象逐漸暗淡模糊,呼吸從急促趨於平靜,殘存的目光好像越過了雪意消融淋漉山巔的羣山。

在那隔著千山萬水的遠方,恍惚間看到了你的背影。

歌曲描述的故事應該是:主角所愛之人已辭世十年,墓碑都已覆滿青苔。自己則心灰意冷,隱匿深居。在桃花初開的島上客居船上,思念故人。海面水霧朦朧,夜雨瀟瀟,與鄰艙老者對飲時,被尋仇的殺手暗殺,在寧靜和對愛人的思念中死去。

整首歌歌詞描述的畫面感極強,江上客船寒夜泊岸,讓人彷彿可以聞到清冷的空氣,感受到讓人毛孔微張的寒意。寒雨連江,並非是淅淅瀝瀝的江南小雨,雨勢急促,形成了密集的雨幕,也為殺手隱匿行蹤提供了條件。臨艙客不速而來,應該也是殺手中的一員,不過想來主角已經識破了他的身份,只是看透江湖,不願再廝殺爭奪。最終被形如鬼魅的殺手一劍封喉,在緋紅的血泊中看到愛人的影子,平靜的死去了。

這是一個頗具江湖氣息,又超脫於江湖紛亂的故事。既迎合了天龍八部的遊戲主題,又表達了許嵩一貫擅長的塑造的悽美故事。同時,在意境上完美地詮釋了「中國風」,和宿敵,江湖,燕歸巢等異曲同工。旋律則再登當年的抓耳巔峯。說實話,已經很久沒有無腦把大嵩新歌聽這麼多次了。也難怪他自己都如此喜歡這首歌。詞曲意境和故事,堪稱巔峯作品之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