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泰劇《天生一對》,還有《情牽兩世》優美的畫面,動聽的古樂,還有他們的服飾,古人的生活場景,生活方式都有提現。

雖然是愛情故事,看完卻能記住他們那個時期的燦爛文化。而我們的古裝劇為何總是宮鬥,愛恨情仇,卻不表現我們的建築服飾,生產文化,生活方式?或者類似《國家寶藏》那樣的形式,看完讓人心聲自豪?現在的古裝劇感覺就是一羣人換了一身戲服,繼續演義相同的愛情故事,根本沒有關於古人的衣食住行,那些完美的建築服飾,風土人情看完也記不住其中的朝代,也沒有那種屬於我們的文化自豪感。


反對這個回答,至少個人覺得這個回答過於片面。如果僅憑觀眾的低齡化來解釋宮鬥劇泛濫的原因,無疑是不全面的。

答主所說的古裝劇和宮鬥劇「低齡化」的現象的確存在。然而僅憑接地氣、有趣、容易看懂這幾個方面實在無法囊括所有宮鬥劇。而且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當代觀眾的知識水平與審美水平在不斷的提高。如果宮鬥劇的劇情真的像答主所說的那麼幼稚,也不可能會獲得如此多觀眾的喜愛,簡而言之,就是光靠劇情糊弄不了觀眾。

廣大的喫瓜羣眾們雖然時不時地會吐槽宮鬥劇,但是人們對宮鬥劇的樂趣始終沒有消減。 雖然現在確實有一些宮鬥劇劇情幼稚,但也可以適當地起著舒緩神經的作用,就像是學生也需要勞逸結合一樣,我們不能苛求觀眾們時刻保持著精神上的緊張,時刻將身心投入到思考中。人們在看了複雜燒腦的劇情之後也需要一些簡單搞笑的劇情來輕鬆一下,這是人體機能所需要的。遇到了這種幼稚的劇情,大可不必太過計較,將它與現代的喜劇和小品一樣,看過之後一笑了之,也並無負面影響。 至於金庸的的武俠劇,我也不覺得它們就絕對好。現在大多數人對於金庸劇的追捧,不像是一種真正的喜愛,更像是一種情懷、一種對經典的懷念與挽留。因為是「經典」,所以纔要追捧,導致金庸劇正在逐漸地「符號化」。畢竟它已經長期流行過,所以正在不斷地流失熱度。 現在的電視劇觀眾沉溺於「情懷」中,往往認為「老劇」比「新劇」好,其實不然,我認為恰恰相反,從總體上來看,現在電視劇的製作已經越來越精良了,品質也在不斷地提升中。服化道越來越考據,開始接近甚至還原電視劇中特定的歷史時期了,劇情也越來越豐富細緻。 反對答主將宮鬥劇一棒子打死。我並不認為宮鬥劇就是毫無價值的。在我國的歷史記錄中,的確出現許多后妃爭鬥的實例。這些實例被改編進影視作品中原本無可非議,對歷史事件進行人為加工在藝術創作中是被允許的。明清小說大多篡改歷史,依舊備受古今讀者喜愛。(很多所謂的歷史正劇,如《漢武大帝》《康熙王朝》還有文中提到的《大秦帝國》等影視作品就是對歷史進行了許多的改編與加工的),許多宮鬥劇依託於某個歷史背景之下,許多觀眾基於對宮鬥劇的興趣會去尋找收集一些歷史資料,從而豐富他們對歷史的瞭解。 相反,許多武俠劇、仙俠劇毫無史料依託,對觀眾的誤導程度遠甚於宮鬥劇 。 我看到文中一處將』』中國女子」與小學生並列,不知道答主引用中國女子這四個字是否為了佐證宮鬥劇的劇情幼稚?恕我直言,正所謂男看金庸,女看瓊瑤。無論男女,人們對自我價值實現的追求亙古未變,「瑪麗蘇」與「傑克蘇」小說之所以流行,不過是因為它們滿足了男女對自我價值實現的幻想。金庸劇的流行很大一部分也是藉助了這個推力。只不過,金庸劇是披著華美外衣的高級的「傑克蘇」神劇。當然,這裡並不是完全否定金庸老先生,金庸小說中的確有許多哲理性的思想,然而文化內涵總是很難通過影視片段來表達,這些思想在金庸劇中完全得不到體現,也導致金庸劇的思想內涵比起原著大大減少。

文中還提到了《大秦帝國》,可能在很多人的眼中,大秦帝國是一部難得的歷史正劇,但電視劇的主要功效還僅僅是休閑娛樂,雖然偶爾能起到拓展知識面的作用,那也是那也是極其有限的,要想提高知識面(特別是歷史知識)還是要以史料為主,所以我認為觀眾不應當將一些所謂的歷史正劇擺在了過高的位置,將他們與一般的古裝劇割裂開來。因為影視劇始終只是藝術創作,它們代替不了真實的歷史。

答主在原文中這樣形容《大秦帝國》等電視劇的創作者「然而生活中總有一些人特立獨行,他們不合羣」並且認為製作宮鬥劇的人就是「 心思不純「」只想著賺錢」「對待藝術不嚴謹認真」照這樣說,創作宮鬥劇的人就是一味追逐利益,自甘墮落了嗎?難道《大秦帝國》這些所謂的優秀影視劇的製作者,製作這些電視劇的唯一目的就是純公益性地服務大眾,不求回報?

誠然,現在影視劇越來越商業化,甚至甚至在諸多影視劇中出現了大量廣告的強行插入。但仍是不乏許多用心製作的宮鬥劇,這些作品可能由於劇情不精彩、演員知名度低、宣傳不到位等原因影響了總體評分,然而這些因素無關創作者的創作態度。不是所有事情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投資巨大的影視作品比比皆是,而真正得到認可的卻寥寥無幾。即使陳凱歌為《妖貓傳》的製作付出了極大心血,仍然改變不了《妖貓傳》被評為「爛片」的現實。我們不能因為某部宮鬥劇的失敗而完全否定了幕後製作人員的創作態度。

現在回到提問者的問題上,總結一句,我認為,這個問題帶有太多提問者的個人主觀想法。

現在的宮鬥劇與以前的抗日劇、諜戰劇的命運其實極其相似。它們都曾經一度的流行於某個時代,隨後由於過度泛濫以及劇情的不合理而備受批評、嘲諷。 的確,現在市場上泛濫的宮鬥劇使許多人感受到了審美疲勞,恰恰是因為這種審美疲勞使得人們開始排斥宮鬥劇,但如果換個角度想一下,在幾十年前宮鬥劇還未興起,那個武俠劇泛濫的時期。當時的人們有可能像提問者一樣產生質疑武俠劇的想法。 比如說上世紀80年代一部宮鬥劇《武則天》的出現,一開宮鬥劇的先河,創造了古裝劇的輝煌,也成為現在無數人懷唸的經典作品,這正是時勢造就經典的典型事例。當時的人們在對現代劇和武俠劇審美疲勞的心態下,開始對宮鬥劇這種新興的劇種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使得劉曉慶主演的《武則天》獨樹一幟。 而現在的人們在泛濫的宮鬥劇中卻開始懷念起從前的武俠劇來,卻不知現在隨便拿出一部宮鬥劇,放在20年前都有可能成為那個時代的經典。 至於如今的古裝劇質量良莠不齊的現象,更加是再正常不過了。在某一類型的影視作品開始流行的背景下, 商家受到利益的驅使,開始將越來越多的目光轉移到此類影視作品上,從而使投入的資金越來越多,創作出來的作品逐漸膨脹並且趨於飽和,此類影視作品的總體質量開始下降就成為了歷史必然。這一現象不僅發生在宮鬥劇中,而是所有類型的電視劇(包括 現代劇)都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們不能僅僅將這一類問題全部歸結到宮鬥劇的本身上。

泛濫不是罪。

當代宮鬥劇的流行也是因為其他類型影視劇的一度泛濫。宮鬥劇並沒有出問題,而是這個時代變了……

可能看的有點少了。

不說金庸、古龍等諸位先生的原著改編的武俠電視劇。

大明王朝,大秦帝國,三國,楚漢傳奇等等這些優秀的電視劇,可能都被您給喫了。


Emm……只能說現在的大熱古裝劇只有宮鬥情仇,但是比較偏正劇的古裝劇還是有政治改革、開疆拓土這些的內容的,如《大秦帝國》等。至於建築嘛,應該是因為現在很多古裝劇拍攝都不出橫店,橫店來去也只是那幾個景,所有的拍攝角度都被試遍了,所以看著就沒有那麼新鮮感。還有我們的收視羣體又不喜歡過於陌生的東西,所以投資者也不敢冒風險,標新立異。這就讓你沒有看外國劇的新鮮感。


古代背景是一個元素、宮鬥是一個元素、愛情是一個元素、明星是一個元素,跟歷史沒什麼關係,電視劇就噹噹娛樂吧,不想看書可以看看記錄片。


因為《甄嬛傳》火了


謝邀,你可能看了很多於正的古裝劇。。。

首先現在很多古裝劇就是為了貼個熱度而拍的,導演組編劇組等等可能並不在意拍的是個古裝劇還是現代劇。尤其現在改編正熱,改編那些架空的小說多簡單啊,劇情已經有了都不用動腦子,那些架空小說能有什麼值得深挖的文化細節啊。

現在人對古代文化很多都不清楚,要想拍正經的經得起考究的古代劇那需要大量的研究,精細的編排,從導演到演員都要下功夫。然而這並不符合現在影視產業的快節奏商業化。自然沒多少這樣有點實料的古裝劇了


遠離流量爛劇,多看古裝正劇,你就不會這麼想了,哈哈流量爛劇本身就是以狗血撕逼來吸引眼球的,不情仇不宮鬥,這是要逼死爛劇編劇和導演呀,嘿嘿。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