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過於繁雜龐大的問題,那麼我就只專門講其中幾點,其餘的,就請知乎諸君補充。美利堅文明,源於西歐文明。而當時的西歐文明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傑克遜等人建立美利堅的制度,依託於英國政治制度,又參考了法德兩國先進的政治學說。美利堅的政治制度依脫於英國,而又參考了當時的啟蒙運動的學說主張,加上創立者們的遠大卓識。纔有了,西歐文明2.0版美利堅。其實,美利堅在工業革命前,經濟發展結構不平衡,(英國的造船業三分之一在北美,但是仍然沒有與英國相等的工業實力,其造船業更多是維修類,所以獨立戰爭時期,大陸軍建立海軍極其困難。)

因為英國對待北美的態度,僅僅比其它殖民地稍好,甚至不如印度。又因為對抗法國在北美的拓張,又鼓勵本國人移居北美,但是英國卻沒有深層次開發北美,又對北美採取高壓政策,又沒有給北美相應的政治地位(議會席位),北美移民就逐漸失去對英國的信任,產生二心,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就是如此發生的。

長久以來的高壓,在印花稅的點燃下,終於爆發了萊剋星頓的槍聲。可以說,英國自己製造出了一個獨立的民族。獨立的美利堅民族,失去了土地問題的束縛,在良好的政治制度,開放的移民政策加持下,在工業革命後獲得技術,在北美大陸的富饒下,一步步的走上強盛。當然,跟對風,抓機會,也是一流的。(黑奴交易、殖民手段、一戰二戰)

因為你活在當下罷了。中國歷史上很多朝代也就兩三百年。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回想下高中歷史……

1.歷史包袱 建立新的國家,從無到有,比打翻舊體制容易太多。英國1688年光榮革命後,削弱君權完善體制也花了幾百年時間,法國就更慘了,法國大革命鬧得轟轟烈烈,王朝復闢了一個又一個,終於纔有法蘭西共和國。中國也不容易啊,推翻了清王朝,封建文化遺毒太深,新文化運動來一波。國情跟西方不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爭一波。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國家不穩定,發展經濟和科技也無從談起。

美帝幸福啊,新大陸上只有土著印第安人,打完獨立戰爭咱們就建國了。該發展經濟發展經濟,第一次工業革命也沒落下,歷史的大好機遇。沒有外國天天侵略,沒有封建反動勢力一天到晚搞分裂。(此時離南北戰爭還有幾十年)美帝人們掙錢掙的不亦樂乎。2.思想基礎 法國啟蒙思想家的思考結晶沒能先用到法國上,被美國人拿去了。美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共和國 ,還是很有驕傲的資格。三權分立,共和制。。。。。。這些理論也不是一開始就能拿來直接用了,也是在幾百年間(一百多年?時間的問題實在很麻煩啊)經過不斷改進完善。歸功於啟蒙思想家們和美國一幫政治家的智慧,共和制以及一系列制度十分靠譜,畢竟一不靠譜就會出事啊,一出事就影響經濟發展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國除開無歷史包袱優勢,還有制度優勢。不知道可不可以說運氣很好,要用的時候就有的用,完善的理論有助於少走彎路,(當然也不代表就沒有走彎路)(看看我們走了多少彎路)。

其實應該是歷史潮流發展和思想理論的鼓動推動了美國的誕生。

趕上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快車,引領第二次工業革命,已經超越老東家英國了,一戰人家打仗他賣軍火,二戰拯救了大蕭條後期的美國經濟(要不是因為打仗,需求量增加,美國不知道什麼時候從泥坑裡爬起來)。加上二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佈雷頓森林體系什麼的,還有那什麼馬歇爾計劃。

這樣幾乎一路開掛的人生贏家模式,你說憑什麼憑什麼。。。

寫了一個小時,大家看到請點個贊,謝謝。

胡亂寫的 我是地理決定國運論堅定支持者

以三國系列遊戲為例 佔住西南 西北等易守難攻之地 悶頭髮展 各地諸侯打的頭破血流 這時候你的勢力滿兵滿糧趁虛而入 歐了

一戰二戰時候 沒有武器能打到美國 他就悶頭髮展了 周邊也木有敵對勢力 北美大陸不像南美 溫帶大平原 適合種糧 又有資源 物流發達 想不發展都難啊 同時歐洲打的狗腦子都破了~~~如果北美大陸和歐洲接壤 估計就沒這好事了~~
所以說是長了什麼樣腦袋的人會產生國力強弱會與歷史長短有關這種錯覺?這既沒有相關的理論著作,也沒有民間的迷信傳說,甚至最瘋狂的媒體也不曾下過這種新奇的結論。
就是因為歷史短,歷史的包袱纔不會把自己壓得太沉

咱們看看美國崛起的時候,其他世界大國的情況

西歐列強被自航海大發現以來產生的殖民主義以及重商主義思想嚴重的束縛著。宗主國往往會實行貿易保護政策,通過提高對外國的關稅,來讓本國商品能在殖民地保有廣闊市場,並將外國商品排擠出去。在這種重商主義政策下之下,國內的產品若想順利輸出,必須要保證本國擁有足夠的殖民地,因為在外國的殖民地中,本國商品幾乎沒有競爭力。殖民地意味著列強的經濟利益,爭奪殖民地勢在必行(這點不得不承認,美國倡導的自由貿易政策的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戰爭)。殖民地不僅僅能為宗主國提供經濟利益,而且殖民地的多寡還象徵著帝國威望的高低,「帝國主義」一詞的原意就是指擁有殖民地的列強,爭奪殖民地的本質就是爭奪世界霸權,若是輕易的在殖民地方面遷就外國,就意味著自己放棄了權威,這是列強們絕對不能容忍的,這樣的話,殖民地實際上就成為了一個包袱,很容易讓宗主國陷入戰爭。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西歐因殖民地而興起,又因殖民地而衰落,爭奪霸權的比賽最終以一戰為結尾,英法德收到了嚴重的打擊,屬於西歐的霸權,開始傾斜了。———————————————————————————————————————————說完西歐,咱們把目光挪向沙俄。誠然,沙俄進行了農奴制改革,工業實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沙俄真的就這樣邁向一個發達的工業國家了麼?沒有。沙俄廣大的農村地區,有一種不同於西歐的組織形式,名為「村社(米爾)」。還是中世紀時,由於東部歐洲的環境讓農作物難以生長,使斯拉夫人瞭解到合力耕作的重要性,於是他們自願結成村社。隨著村社制的發展,村社承擔了許多社會職能。這個村社就是集體農莊的原型,它對於內部成員實行集體主義,要求村民為集體做貢獻,但是同時,村社還要為貧窮的農戶提供金錢資助,負責贍養孤老,抑強扶弱。集體主義思想使得村社成員傾向於留在集體而非脫離集體,福利救濟機制又避免了農戶的赤貧。由於這兩個因素,農奴制改革之後,大量農民依然留在農村,而不是因為失地或者對城市的嚮往而離開農村成為工人。根深蒂固的村社,成為了阻礙俄國現代化的最主要因素。—————————————————————————————————————————————奧斯曼與大清等老牌帝國

這個就不多說了,大家應該都快聽煩了,歷史的包袱對這兩個國家的阻礙作用無疑是最大的。

———————————————————————————————————————————19世紀是個國際形勢發生巨變的年代,只不過這個「巨變」並非只針對老大帝國們,對於西方亦是如此。對於殖民地的爭奪,19世紀要比以前激烈的多,更容易引發世界性大戰。在一戰之前,各國通過結盟防止戰爭,這固然算是個不錯的想法,但是國家的組織形式也不像以前那樣了,國家機器變得高效了,民族主義變得旺盛了,戰爭機器一旦開始運行,就停不下來了,而讓戰爭機器運行的,只需要一個小小的導火索。一旦開始了戰爭,為了避免戰爭而形成的聯盟體系卻變成了一個黑洞,將無數國家吸入戰爭之中。在一不留神就會吹響戰爭號角的情況之下,西歐依然繼續著對殖民地的爭奪,這就是她們背負的歷史包袱,而俄羅斯,奧斯曼,大清的歷史包袱就是她們的傳統。從這一點來說,美國能在羣雄中崛起成第一大國,其短暫的歷史說不定真是一個有利因素呢。
不知道啊。也許馬上就要衰落了。你說對不?

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