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

VASE(花瓶)這個詞,其中的 A 讀作 /ɑ?/,而不是 /?/;

還有 HAVE 這個詞中的 A 讀作 /?/,而不是 /e?/;

但是 ROSE 這個詞中的 O 讀作 /??/,也就是它的母音字母本身的讀音了,這是為什麼?為什麼英語發展到現在會有些發音規律奇怪的詞? 還有一個我不懂的就是為什麼 have 的過去式是 had,而不是 haved?這種不規則變換是英語發展中如何產生的?


英語單詞1 來源混雜 2 發生了母音大挪移(Great vowel shift). 但我想說的不是這個;任何語言都會發生音變,為什麼西德意就沒有出現拼讀高度不一致呢?

主要原因是西德意等語言進行過數次以拼讀一致為目的的正字法改革(orthography reform),把偏離了實際發音的書寫改掉。英語正好相反,正字法比較重詞源,外來借詞通常保留原拼寫但吸取一些原語言的發音(而不是像西班牙語義大利語一樣根據現代發音重拼),以至於英語正字法改革就是有,也會保留習慣,不會因拼讀一致而大改,可能是習慣了拼讀不一致的設定了吧。詞源反而越來越重視,以至於還鬧了個笑話,把日耳曼詞iland誤當作羅曼詞isle同源詞而塞了個不發音的s變成island。(所謂folk etymology)

英語這個特點,壞處是拼讀規則非常不一致,好處是可以通過拼寫更容易分辨其他語言中的同源詞,即使發音已經變得相去甚遠了。

例子?懶得整理了,評論區里問到哪方面的我再補充


因為很多英語單詞是來自法語等語言的外來語。


現代英語拼寫的不規則性主要有兩方面原因:1. 語言在歷史發展中讀音的自然變化沒有完全系統地體現在正字法上;2. 從其他語言傳入的借詞保持了辭彙在原語言中的發音和拼寫,但與英語的發音拼寫規則相悖。這個展開講的話可以作為大學一學期的課程了,如果題主有興趣可以讀讀Albert C. Baugh和Thomas Cable的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這也是我們當年的教材。

具體回到題主的例子:

  1. vase

首先需要糾正的是vase的英音應當為/vɑ?z/或/v??z/,而非/?/。這個發音並沒有遵循我們英語課上所學的aCe發/e?C/的規律,因為vase借自中古法語vase(/vaz/或/vɑz/),保留了原有的拼寫並基本保留了原來的母音。值得注意的是,vase在美式英語中是讀作/ve?s/或/ve?z/的,這顯然是按英語的拼寫規則直接發音的結果。

2. have

have(/h?v/)也沒有遵循之前提到的發音規則,但have並不是外語借詞,而是源自英語本身的日耳曼語族詞根(原始日耳曼語 habjan? → 古英語 habban → 中古英語 haven)。發音上,中古英語haven中的母音本來是/a/,但經過14-15世紀的母音大推移(Great Vowel Shift)變為/?/,同時丟掉了動詞詞綴-en。至於為什麼have在拼寫上還保留了結尾的e,大概率是因為拼寫習慣,即以濁音/v/結尾的詞一律寫作-ve,類似的如live,leave,drive,strive等等。

英語一部分不規則動詞如take-took-taken,sing-sang-sung來源於原始日耳曼語中的強變化動詞,這些詞的過去式和過去分詞變的是動詞詞根的母音,而非像弱變化動詞那樣在詞根結尾加齒音詞綴。但have不屬於強變化動詞,had顯然是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弱變化動詞的變化規律(-d結尾),但在其基礎上又做了進一步簡化(詞尾輔音團變為單一輔音)。這一類動詞我們叫做不規則弱變化動詞,類似的還有make–made,say–said等。這些詞沒有規律可循,題主只有死記硬背。

3. rose

需要糾正的是rose中的o並不讀/o:/,而是雙母音/??/或/o?/,/o:/是15世紀末到17世紀中晚期近代英語的讀法。這個詞可能是從拉丁語rosa直接借來的,經歷了/o?/ → /??/ → /o?/ → /o?/的母音大推移,拼寫也遵循了VCe中V髮長音的規律(這裡的長音既包括長母音也包括由長母音發展而來的雙母音)。

文中可能有紕漏,歡迎指正。


vase是一個法語詞,所以根據法語的發音,發啊的聲音。

Have作為常用詞(類似的還有love, come)都會有堅持從前的發音,但因為人們的文字由於書寫傳統懶得改,但語音卻發生了改變,就有了現在的不規則。

至於為什麼某些動詞的其他形式跟詞根不一樣,甚至有一個完全不同的首字母(如go went),這也是歷史原因,但是我們作為中國的學習者一定要對外語是一個包容開放的態度,人家的語言有人家的發展,就像外國人不能妄下定論說中國沒有民主,中國沒有人權,中國是專制一樣。必須要從具體的情況去看待,理解了別人的歷史社會情況之後,尊重語言本身的美感,擁抱規律同時也擁抱不規律,你學習語言起來,會發現許多問題都迎刃而解,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因為英語本身稱不上是一門獨立性的語言,和日語一樣,有太多外來語的成分,甚至外來語成了主體,單詞一大部分都來自於希臘拉丁古法語,語法沿襲了拉丁語的古典語法,很多習語照搬照抄法語中的說法。

再細談發音,首先因為英語單詞來源多,發音多來源於對單詞在外來語本來發音的模仿,主要是拉丁語和法語,當然保留了獨特的開閉音節規則,細究下去,其實大部分的單詞的底層形式都符合發音規則。

有小部分的發音不規則的辭彙是人們對這些單詞的約定俗成的發音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了變化,但是辭彙形式仍然保持不變。譬如 ,pretty 這裡的e明顯重讀,且是閉音節,只有可能是短音e,卻發成了短音?,

are 這個拼寫形式明顯是A的R重讀開音節e?,卻發成了A的R重讀閉音節ɑ:

這種需要特殊記憶,無他法,還好不多。


總共也就兩類單詞:英語本族單詞和外來詞源的單詞。

無論哪種來源的單詞,其本身的讀音和拼寫二者本身的發展也不同步,再加上1500年左右發生的母音大推移,導致了很多英語單詞讀音不符合拼寫的慣例發音。


語音的訛變是必然發生的,任何語言都會發生語音訛變。要維持音形一致性,就不斷頒布正字法,像德語一樣。

英語除了必然發生的語音訛變,還被外來詞外來語不斷衝擊


因為有這麼一個說法:

現代英語,69%來自法語,30%來自德語,剩下那1%才是古英語。

這就是為什麼英語並不是嚴格的拼讀文字,很多詞的發音都無法通過拼讀規律念出來。

順帶再說一下,英文中大部分動詞的過去式和過去分詞,都是加ed,對吧,但類似have-had-had,drink-drank-drunk,沒記錯的話都是來自於德語(當然了,現代德語中並沒有這些詞。)


第一,這是兼容的結果。第二,老多語言讀音都不符合發音規律!


大部分的動詞都是不規則的,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不常用的不規則動詞人們記不住,就把它們變成規則的來記,只有那些常用的動詞,因為常用,經常出現,人們才記住它們的本來形式,即不規則的形式。

所以不規則才是原本,而不是規則變成不規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