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第16次揚子鱷野外放歸活動在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涇縣雙坑片區核心區劉沖大塘啟幕。今年,280條人工繁育揚子鱷將在保護區中五個縣(市區)放歸,為歷年來放歸規模最大的一次。

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孫四清介紹,放歸魚是通過DNA遺傳背景分析,從320候選中遴選出的,保證了放歸鱷的遺傳多樣性。根據科研監測需要,研究人員還為其中的30條放歸鱷佩戴了衛星追蹤器。自2003年以來,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累計放歸人工繁育揚子鱷508。(光明日報)


巧了,這次我在現場,算是對這事來龍去脈比較清楚的人之一

先上結論,放歸數量和成活數量這些都不重要,對,完全不重要

大家留意新聞里的數字,2003年來累計放歸16次508條,其中2020年的第16次280條,2019年的第15次是120條,簡單加減一下,也就是說前十五年累計14次一共放歸了區區108條,平均每年放歸數量僅僅停留在個位數……

到2019年,一次放歸數量比前十五年總和翻了一倍多;2020年這一次,又比算上2019年的歷年總和翻了一倍多;揚子鱷數量大爆炸了?那為什麼以前放歸那麼少,這兩年突然放歸這麼多?

大家知道繁育基地里有多少條嗎?上萬條……只要保護區管理局樂意,再上一個數量級也不是什麼難事

跟大熊貓不一樣,揚子鱷的人工繁育根本不是問題,野外棲息地受破壞才是主要問題,人工繁育的再多,放歸到野外還是個死

2018年下半年有條揚子鱷保護區被侵佔的新聞,感興趣的朋友自己去搜,這條新聞跟秦嶺違建別墅事件大致是同時期的,政治敏感性不言而喻,我不多說了。這才是近兩年揚子鱷放歸數量猛增的背後原因

近兩年來,揚子鱷保護區對核心區範圍內違規建設進行了大規模清理,並增補了大面積的核心區,光從地方移交給保護區管理局的土地就有幾萬畝,搞野外放歸只是一系列整改措施中並不太重要的一條。

一方面,搞野外放歸是整改措施的一部分,算政治任務,另一方面,正是因為增補了幾萬畝的揚子鱷棲息地,才有底氣大量放歸揚子鱷,放歸後有更大的希望存活下來,恢復自然種群

所以我說,具體的一次放歸數量、存活數量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揚子鱷棲息地面積的恢復


280條是2020年的野放計劃,5月20日只野放了32條。

安徽:280條揚子鱷放歸野外_最新信息_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

www.forestry.gov.cn

圖片來源:安徽:280條揚子鱷放歸野外_最新信息_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

揚子鱷現狀

安徽揚子鱷國家級保護區內約有216-252條野生揚子鱷(2018年)。

人工飼養揚子鱷2萬多條。其中,安徽16000多條,浙江7000多條。

有兩個揚子鱷保護為主的保護區,安徽省揚子鱷國家級保護區,總面積約18565公頃,浙江長興揚子鱷省級保護區,總面積約67公頃。這兩個保護區是相鄰的。

野放

安徽從2003年開始野放揚子鱷,加上這次一共野放508條。而2018年時才累計野放了108隻,也就是說,主要是2019,2020年野放的,之前十五年每次都只野放十幾條。浙江從2012年開始野放,到2019年已經野放960條。

安徽的野放成果:2018年時,已累計產卵12窩210枚,自然孵出幼鱷106條。浙江沒有具體數據,只提到2014年時開始繁育。

此外,上海也引入了揚子鱷。2007年,崇明東灘濕地公園,從美國和浙江長興各引入3條,共6條揚子鱷,2015年又從安徽引入6條揚子鱷野放。該公園監測到揚子鱷產卵,孵化。

上海動物園孵化的揚子鱷幼崽

圖片來源:「奶凶奶凶的」 上海動物園小揚子鱷首次展出

棲息地是關鍵

揚子鱷的人工繁育問題1982年就取得突破,1988年人工繁育總數就超過2000條。而野外揚子鱷數量卻極速下降。 安徽省1979年開始繁育揚子鱷時野捕了212條,而2018年調查結果,估算野生數量為216-252條。

侵佔揚子鱷國家級保護區,在2018年10月上了央視。

新聞頻道_央視網:

督察人員查證,從2003年開始到2018年間,揚子鱷保護區的核心區被侵佔的面積達到3平方公里,相當於400多個標準足球場面積。

原本科研活動也要受限的核心區變成開發區。侵佔濕地,補回山地。可以看到下圖,紅色原核心區內密密麻麻的人工設施。

查發現,由安徽省林科院編製的揚子鱷自然保護區的界樁圖,比國務院批複的規劃圖整體向東北方向偏移,其中向東偏移約2.4公里,向北偏移約1公里。侵佔的是濕地,補回來的卻是山地。

2017年,中央督查後仍未改觀

記者在當地政府官網上看到,網站有專門開闢的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的專題界面。其中,就揚子鱷保護區的問題提出要開展拉網式清查,拆除非法建設,恢復自然生態環境,並要求在2017年11月15日前完成所有整改工作。然而記者發現,即使在中央環保督察後,現場仍未改觀,一些新項目、企業、培訓中心仍在運行。

這之後,大規模整改才開始。這也是2003-2018年總共野放108隻,到2019-2020年兩年就野放400隻的原因。

而國家定下2035年2000隻的目標,只要保護好棲息地,這個目標是可以達到 。

安徽涇縣: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問題整改進行時_央廣網:

國家下達的保護目標是:

力爭到2021年揚子鱷野外種群數量達到600條,2023年達到1000條,2028年達到1500條,2035年達到2000條,2040年左右擺脫極度瀕危狀態。

大熊貓的棲息地保護得較好,野生大熊貓的數量,從1988年的1100多隻,增長到2014年的1800多隻。而截至2014年年底,總共才野放了4隻人工繁育大熊貓。這就說明,只要棲息地保護得好,哪怕一條也沒有野放,野生種群也能壯大。

當然這不是說野放沒有意義,比如上海崇明的例子,野生揚子鱷很難從安徽自然擴散到上海。


鱷魚不同於哺乳類捕食者。它們的捕獵行為是非常本能的,在圈養條件下和野生狀態下沒有什麼差別。不能真正意義上被人類「馴化」也就不需要特意的「野化」。

而揚子鱷,主要就是吃吃魚,因體型限制也無法捕獵大型獵物。如果生境健康的話,還是不難生存的。

280條,當然對保護這一物種有積極意義。


簡單說 龜鱉鰐鯢蛙,兩爬類突破繁殖難題保育就算基本成功了,沒有馴化難題。這些冷血動物的生存技能模式是基因記憶。躲過第一年的天敵,死亡率非常低。


揚子鱷的問題在於棲息地破壞,人工個體和每年放歸其實不少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