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看過《芳華》,所以無從比較這兩個片子。能跟你講的也只有《無問西東》這部電影了。

其實《無問西東》這部電影細節處理得真的很到位,像白描一樣,在黑板上寫下「靜心聽雨」、盤坐在牆角講讀古文、從容而長身而立,將烽煙瀰漫的戰場變成一個堅定從容的校園。讓我感動的不僅是家國天下,更是清矍優雅的文人風骨。時代造就了西南聯大,而立在期間的傲骨才是真正的精神。

就像佛祖拈花的一笑,他們只是站在那裡,就是一副錦繡山河。

於我來講,茫茫然地生活,拚命掙扎都只能維持現狀。可我也曾幻想自己也有那樣不屈的脊樑,生活算什麼,一簞食一瓢飲也自得其樂。然而,現實卻如此強大。我終究成了這樣平庸的人。奔波不可怕,可怕的是丟了心裡的東西。所以,這部電影,我從頭到尾一直都在流淚。就像已經看到了自己憧憬的那麼美好的世界,卻只能躲在外面徘徊。終究不可得。

我覺得這是一種美。而每個人喜歡的美不一樣,所以你不會對這部電影感動也無可厚非。一定會有一部電影你看了之後眼淚停不下來。

最近有兩部所謂的情懷片很火,一部是描寫一批文工團青年生活軌跡的《芳華》,一部是作為清華百年校慶獻禮的《無問西東》。不少人觀影時流淚,說感受到了那種「情懷」,而我卻沒有被感動。

我們來分析一下。要說《芳華》還是有些情節的,它描述了幾個青春活力的少男少女經歷了一系列的人生和思想轉變的故事。但是細看就會發現,情節不合理、邏輯混亂,主題也有很大的偏離。我看到不少在部隊呆過的人認為電影侮辱了純潔的戰友情。我也有同感,假如僅僅因為一個人生理上的缺陷而集體排斥、孤立一個人,應該只有完全不懂事的幼兒,或者道德低下的成年人才做得出來,這不是青春,這是幼稚或邪惡。還有何小萍莫名其妙的精神病和劉峰作為殘疾軍人卻艱苦討生活的情節也是脫離現實,讓人匪夷所思。而且,整個情節跳躍性很大,很多個銜接處只有冰冷的字幕,完全感受不到事態的連續發展。

再看《無問西東》,影片一共有四個故事線,一個無私救助貧困嬰兒、一個順從內心選擇了文科、一個拋棄富貴現身革命、一個追求了自己真正的愛情,四個故事都是平鋪直敘、毫無轉折,除了部分畫面可圈可點,情節實在沒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也沒有哪個形象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影片的主題看似宏大,其實並無新意。它凸顯的是排除世俗,追隨我心,這是每一部青春主題的文藝作品都會發出的聲音,其他還有善良、真實、愛國、無畏、誠摯,這些都是我們所熟知的美德,放之四海而皆準。作為同樣帶著些許人文情懷的讀書人,並沒有在影片中感受到百年清華的獨特內涵,反而不禁聯想到《中華美德教育》。影片想模仿多段體散文,最後卻是「形散神亦散」。最後,影片用很牽強的線索把四個故事串起來,牽強到可有可無。

既然兩個電影都不過爾爾,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感動流淚呢?我認為,大家並不是因為電影而感動,更重要的是因為電影中的元素而感動。《芳華》展示出了文工團生活的點點滴滴,還穿插了很多那個年代的真實事件,算是對一段歷史的再現,這就讓經歷過這段歷史的人,特別是在部隊呆過的人,產生很強的共鳴。他們通過看電影,回憶起了自己的崢嶸歲月,回憶起了自己生命的很多瞬間,更多的是一種自身的傷懷。同樣再看《無問西東》。看起來四個毫無關聯的故事之所以同時出現,是因為這幾位主角都是清華校友,裡面有諸多場景發生在清華園中,甚至一些路人都是清華園走出來的了不起的人物,奶茶妹妹的客串也說出了清華特有的用語。這些清華元素,一定能讓清華校友產生共鳴,回憶起自己在清華園的生活,甚至想到清華對自己的教育和幫助,不由感慨萬分。甚至有些不是清華校友,也引發了對自己校園生活的回憶。同時影片也同樣穿插了一些重要事件,比如抗日戰爭、比如原子彈試驗成功,這讓更多的有著愛國熱情的觀眾也受到了震撼。所以說,觀眾是因為影片中的元素契合自身經歷或情結而產生了情感,並不是電影本身的功勞。既然是這樣,為什麼不進一步尊重事實,拍一部教育片或紀錄片,而是請來明星大腕來拍商業片呢?

這兩部電影之所以稱不上經典,是因為它們除了能讓有相似經歷的人群產生共鳴外,並不能讓所有觀眾產生共鳴。假如作為特定用途的電影,比如《無問西東》只在清華校慶中播放,那不需要照顧到所有觀眾,但作為商業片,就需要對每一位買票入場的觀眾負責。只靠堆砌元素、硬煽情懷,恕我作為與部隊和清華都幾乎沒有交集的人無法感同身受;對於愛國這一主題,我認為觀看紀實作品或真實直播比看這種毫無新意的文藝作品感觸更深。

那是不是電影這一藝術形式本身力量有限,很難感動沒有相似經歷的人呢?肯定不是。有很多經典電影,通過巧妙的構思、真摯的演繹,都讓我這個毫無關聯的人感同身受,也正是因為這樣,它們才成為經典。比如《鋼琴師》,它反映的主題是揭露二戰期間納粹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這個事件離我實在是太遙遠了,假如簡單地堆砌史實,不停地為猶太人叫屈,那很難讓人感動。但這個電影卻獨具匠心地塑造了鋼琴師這樣一個角色。這個頗具才華的波蘭猶太鋼琴師每天的工作是在電台和宴會上演奏鋼琴,生活優雅而富足,有著一大批崇拜者。他只熱愛音樂,對政治一竅不通,卻不明所以地被納粹的槍炮聲擾亂了平靜的生活,甚至家破人亡。他艱難地躲過了屠殺,在城市廢墟中苟且偷生,悲慘而無助,本來英俊的面龐也逐漸變得不成人樣。有一天,他還是被一位納粹軍官發現了。在瀕臨絕望之際,納粹軍官卻被他的音樂才華所感動,不僅沒有殺死他,還每天給他提供食物,直到德國戰敗撤離,鋼琴師得以重獲新生。這個情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給人非常大的震撼。我也從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戰爭給普通民眾帶來的災難,和亂世中反映出來的人性之美,即使我從來沒有關心過世界歷史和政治。不久前上映的《尋夢幻遊記》,也通過亡靈這個新穎的構思,和中間巧妙的轉折,突出了親情至上這個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主題,不僅讓人心領神會,也得到了奇妙的體驗。

說到愛國情懷,革命精神,我記得有部電視劇叫做《恰同學少年》,講述的是毛澤東年輕的時候在湖南第一師範,和一大批同樣具有革命理想的青年在導師楊昌濟的指導和鼓舞下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最終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劇中向警予、陶斯詠、楊開慧這幾個進步女性都曾是大戶人家或書香門第的千金,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卻為了理想拋棄了榮華富貴,和蔡和森、蕭子升等幾位熱血青年,與毛澤東團結在一起,指點江山,揮斥方遒,彼此間建立了偉大的革命友誼,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國家危亡之際愛國青年的勇敢、無畏和智慧,讓人看了激情澎湃,這才是一代人的「芳華」。假如拋棄背景知識,劇中湖南第一師範不拘一格地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還具有一片愛國的赤誠之心,更應該成為中華第一學府。

與這幾部優秀的作品相比,《芳華》中描繪的低級的爾虞我詐和《無問西東》里塑造的無可挑剔的完美青年,都顯得無比蒼白,僅僅是給粗糙的構思和設計包上一個高貴的外殼,實在不能算是好電影。

除了電影構思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我不太希望看到中國影壇大量充斥著回憶過去的題材。喜歡回憶過去、回憶青春是國人普遍的一種情結,本身無可厚非,但國內影壇無休止地利用這個賣點大書情懷、謀取利益,又不精於構思和設計,不能不讓人懷疑情懷是假、炒作是真。這樣不僅很難塑造經典,很難開拓國際市場,還引導國人孜孜不倦地回憶過去、沉湎於過去,彷彿過去的才是最好的,這種文化的瀰漫不可取。反觀好萊塢大片,主題多以英雄、探險、宇宙、災難為主,類型也是喜劇、動作、懸疑、驚悚百花齊放,雖然商業味道十足,但是能讓人打開腦洞、暢想未來、刺激荷爾蒙、開啟視聽盛宴,這就達到了商業片的目的,其中也不乏主題深刻、滿懷深情的佳作,如《金剛》、《星際穿越》等。還有印度和韓國電影,如《三傻大鬧寶萊塢》《摔跤吧爸爸》《熔爐》《老男孩》等,雖然都帶著極強的民族文化和現實主義色彩,但因為透視人性,直逼人心,這就衝破了文化的隔閡,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其實國產電影也不乏傳神之作,如《霸王別姬》《紅高粱》《卧虎藏龍》等,早先我也被一部抗戰主題的電影《黃河絕戀》深深地感動過。影片從一位美國飛行員的視角,將抗戰時期飽經摧殘的中國人民善良淳樸、不屈不撓的精神刻畫得淋漓盡致。

最後我想說,過去的時光不論好壞,都已經過去了,我們無力改變,而當下,才是最寶貴的,未來,才是最有希望的。我們要多看看當下,多想想將來,這不僅是電影創作應有的思路,也是過好我們的人生的思路,同樣也是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思路。


好比單身了二十多年的你看《前任3》。

小透明為啥被邀請了(⊙_⊙)?

我也沒看,因為聽到越多推薦說電影多感人我就越不吃這套。故事應該都是好故事,但沒必要非得期待被感動,這倆導演還都為了表達一些情懷,所以你如果理解它那個勁兒就算沒白看。 有時候劇場里ktv里那些淚汪汪的,都是在為自己不開心的事被劇情中某些相似點喚起,大家都在為自己慨嘆吧。


謝邀,還沒看《無問西東》。我的簽名是不要再邀請我回答《芳華》相關的任何問題了(^???^)希望以後邀請回答的筒子們能看一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