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很好,也算良心,可是專業性不如zealer,至於中立性,完全中立在測評屆活不下去。

首先說明一下,我自己也是工程師,從我的角度,科技美學的測評專業性稍有瑕疵。

拿充電速度對比,那巖是以充電百分比作為速度依據,這個嚴重不妥,因為忽略了電池容量。舉個例子,運動員A花1h跑完了10km賽道的50%,運動員B話費了10min跑完了1km賽道的50%,得出結論,運動員B成績更好,因為B用更短的時間完成50%。再拿拍照來說。

科技美學的拍照對比,其中有那巖用一個自拍桿架多臺手機,通過跑步,測試手機視頻錄製防抖性能。

防抖有硬體防抖和電子防抖, 硬體防抖又稱為OIS光學防抖,這種防抖技術的原理是通過在鏡片組中增加一個使用磁力懸浮的鏡片,配合陀螺儀工作,當機身發生震動時,能檢測到輕微的抖動從而控制鏡片浮動對抖動進行一定的位移補償,從而避免了光路發生抖動,實現光學防抖。

注意是輕微抖動,是模擬人正常拍照和錄製視頻的輕微手抖,而不是跑步。那巖的測試方法有待商榷。

拍攝樣張時,視頻裏有用手拍攝,手的抖動是一個不可控的實驗變數,特別是夜景需要長曝光,這時候相片質量很大程度取決於手抖的輕微與否。

如果公平,就用同同一個架子,同時拍攝。

再說說客觀性,最近mix2s的拍照對比居然是綠廠的R15,正常應該是三星蘋果這兩個業內標杆,現在可以加上華為p20。就算排下來,再數十個,也輪不到R15。話不多說,懂的依然懂。

我不噴科技美學,也不噴自如,因為完全中立真的很難活下去。誰不想把評測作品做好呢?可是先得活下去吧。最後說一下,fview,最大的槽點是主觀性略強,而評測最不需要的就是主觀。

首先聲明,我是鈉鹽粉。

科技美學大概有這樣幾種的形式

1.每日資訊

2.鬥魚直播

3.第一時間開箱上手

4.深度測評(手機or其他數碼設備)

從高中看到現在,也有7、8年的時間了,所以我還是有些發言權的。

鈉鹽開箱的1020,1520引起了自己的注意,中間一度停播,鈉鹽也在高校裏演講吧。當時自己是想去看看的,最後種種原因擱置了,

我認為在zealer,小白,鈉鹽,大米,吳陽,科技美學裡讓我只能看一個的話,我會選擇科技美學。但是如果加上Fview,愛玩客,就不一定了,17年Fview的測評我認為達到了兩個點,第一,專業性,第二從用戶角度出發。這裡可以從電動牙刷和空氣凈化器兩個體現出。

而科技美學每年的必看《四大旗艦年度對決》,給我的感覺像是交作業一樣的產物。

zealer,Fview活下來的方式我認為科技美學可以借鑒,現在這種方式,給人有種雞肋的感覺。

具體怎麼雞肋有人看了再答吧。


視頻節目,客觀性不強。

畢竟 「節目」


評測客觀性有時候不夠強 畢竟要運營怎麼能不收錢幹事。。。


以前很喜歡,也關注了公眾號,給我數碼世界觀做了啟蒙,但是公眾號取關了,因為有時候有點標題黨,視頻節目嘛 就像樓上說的有點不專業,但還是喜歡的只是沒以前那麼喜歡了


這個那巖評測客觀性不強,有時候還帶節奏。

關注了很久。經歷了娜研兼職做評測。中間停播。後來找到生存方式。

一句話概括,挺好的節目。

兼顧專業良心和生存。速度也是數一數二的。


以前真的是科技美學稍微一點的老粉,14年開始看,到去年這四年也陸陸續續看了愛否,zealer。是真的漸漸被科技美學老梗看的稀碎

萬年一米一的數據線

撕膜的聲音

萬年亞瑟

可能是我太矯情和審美疲勞,現在看到這些真的感到煩,現在也就只看看科技美學其他的正式點的測評什麼的,直播錄的看的也少了,不過可能真的現在喜歡看專業的視頻了吧,愛否又娛樂又專業,是我這種只瞭解皮毛的手機愛好者的最好的去處,然而以前因為愛否這個名字極度排斥過,哈哈哈

不過還是希望科技美學稍微再專業點,改變改變,從前不專業可以理解,因為瞭解的人也不多嘛,為了儘可能的擴大受眾面。可是這也幾年了,觀眾羣也固定了不少,年紀也上來了,比如我吧,從初三開始看到現在高三,難免也有了多多少少知識儲備,循序漸進的專業點好,再加上老梗,不就有了差異化,就做出核心競爭力了嘛


一般小白看看鈉鹽瞎白話就成了。(ps:我是娜妍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