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爬山,野路子


一個人的自由

熟悉的路可以不用思考,隨著自己的心情走,可以追求速度與激情,也可以隨性遇到各種驢友。

不熟的路線給人一種探索感,總感覺前方有未知在吸引著自己。

不同的風景、不同的人、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感覺。


一是風景真好,空氣真好;

二是體力還好,還行;

三是水,水,水;

四是汗,汗,汗,怎麼這麼多汗!

當然了,還有很多種體會,不愛爬山的人體會不到的,豐富多彩的人生,猶如爬山。過程裏還能體會到很多的哲理。


首先簡單做一個自我介紹!本人畢業於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所學得專業是體育與旅遊管理!

大學時,有一門專業課叫徒步穿越社會實踐課!真是讓同學有愛有恨!愛到什麼程度呢?平時的時候茶不思飯不想得想著它,事到臨頭又深惡痛絕!

為什麼愛呢,因為每次征服一座山峯都會給自己帶來好長時間得成就感!

為什麼恨呢,每次征服回來都躺幾天,每走一步那酸爽,可能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吧!

今天就簡單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次參加徒步穿越課的經歷還心理活動!

第一次參加徒步穿越課,去得是堯山!

也記得是太清楚是什麼時間開始登山得,唯一記得的就是當時天氣環境很是不友好!清楚的記得當時山腳下著雨,山頂下著雪!

這是在一天行程中段得照片!

當然雨過總會天晴的,陽光總在風雨後!這是第二天得圖片!

當然路邊也有小驚喜,也會有讓人望而生畏得地勢地貌,不得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這不知是野豬還是家豬?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畢業這多年了!對待爬山也從原來深惡痛絕到了現在得喜愛又加!

好懷念大學的那段時光!


感受到了沉浸在自然的感覺,雖然在山裡的時候往往很虐但出來之後回想總會覺得是一段很美好的經歷


看爬什麼山,500米的山就是休閑活動,1000米的山景色秀麗,2000米的山驚險刺激,3000+的山變幻莫測,人生於天地之間應心存感恩,切莫自大。


爬野山和爬那些鋪好了臺階,設好了欄杆,只能沿路爬,不想爬了還能坐索道的山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野山還要看有多野。曾經一個人鑽進了一片山區裏,山頭不算高,海拔200-300米,但是一個連一個,看不到出口在哪裡。開始還有驢友踩出來的路,以為沿著路走就一定能走出去,但走著走著路就不明顯了,看著像路又不像路,自己拿不定主意,也沒有人可以問路,手機沒有信號,即使有信號也不可能指示怎麼走,地圖上就是一片綠色區域。

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叫人,估計喊破喉嚨也不會有人來,那就只能靠自己了。先是尋找之前的驢友在樹上系的路標,看不到路標就尋找地上的垃圾(塑料袋,礦泉水瓶,牛奶盒),第一次這麼希望能看到垃圾,沒有垃圾就憑著我敏銳的男人的第六感,跟著感覺走,終於在5個小時後見到了村莊。

這一次的經歷應該很難忘記了,因為它讓我體驗了一把「沒有路」的感覺。看到這篇回答的各位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長經歷,你真的走過沒有路的地方嗎?(踐踏草坪和翻越欄杆的行為不算)

現實中,不管是農村長大的還是城市長大的,上學、放學、玩耍、回家、公交、騎行、走路、私家車、泥路、土路、柏油路、石子路……都是有路的,而且明確的知道路的盡頭是哪裡。

生活上,喫奶、學走路、學說話、學前班、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畢業、工作、結婚、生子、退休、養老……也是有路的,有錢的可以自己鋪路,沒錢的走一條不得不選的路。

真的很少有人能體會這種「沒有路」的感覺。

沒有路的時候,需要你自己去尋找路,自己去開闢路,披荊斬棘之後遇到的可能是武陵人的桃花源,也可能是平平凡凡的小村莊,但至少尋路的過程是有趣的。

不知道往哪裡走的時候才會思考自己想要往哪裡走,人這一輩子就是一個走路的過程,你可以沿著前人踩出來的路走,可以走父母想要你走的路,可以走社會約定俗成的路,也可以走一條自己想走的路,終點都是一樣的,但是路上的風景各有不同,你開心就好。


謝邀。爬過野山後,已經不願意進景點了,要不是現在疫情村裡都封路了進不去,一定不會進景區的 。

最主要的感受就是舒服和放鬆了,遠離人羣,安靜,聽著各種蟲鳴鳥叫,看著各種花花草草,感覺就像回到無憂無慮,精力充沛,好奇心旺盛的少年時期 。


我一直都在超越別人的喜悅!


去年去岡仁波齊峯轉了個山,山門4800的海拔,埡口5700海拔,52公里,一個人,兩天。感受到什麼的話,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一路上有佛教信徒,印度教信徒,還有苯教信徒還有很多宗教的信徒。全球各地的人都有(尼泊爾 印度居多)大家一路一步一個腳印的繞著神山。

走累了,坐下來看看神山,思考思考之前無法解決的問題。一趟下來,其實說實話問題怎麼解決並沒有想出來,但是卻變得不在乎了。有些問題沒必要去追究到底。人生嘛,上坡,下坡,踩到冰窟窿,摸著石頭過河,遇到上坡要慢慢來,有下坡也別著急,著急會跌的更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