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不想結婚,有一生獨自生活的心理準備,不想被周邊的人說說說,想有一個理由,下次被說的時候可以反駁。


只要不要有心理包袱,什麼事情都會覺得心安理得


結不結婚都是一個人的選擇!

國家只規定了可以結婚的年齡底線!

並沒有要求所有人都必須結婚!

蕭伯納說

想結婚的就結婚吧

想單身的就單身吧

反正最後都會後悔的!

何必在意別人看法!


想着反駁就沒法心安理得。你心安理得的花自己的錢買東西需要去反駁嗎?你想要反駁,說明不夠心安理得。獨身是你自己的事,關別人鳥事,還需要去反駁。不需要反駁,因爲獨身是你自己的事。


很多人都說人這輩子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其實我並不這麼認爲,我認爲是父母。

“父母就是你的父母,不管他們做什麼,他們都是你的父母,違背這層關係,就是違背目前社會所有的倫理道德。”

整個東亞文化意識裏,我覺得最厲害的是這一點,但最悲哀的似乎也是這一點。

我並不試圖說服別人去接受這種觀點,甚至我都不在意別人是否接受這種觀點。

但有一點我堅信:但凡是曾被父母左右和操控過的生活,沒有一個人會覺得那是一種幸福。

爲什麼我會在這樣一個話題裏首先談到父母呢?

毋庸置疑,這是選擇獨身最大的思慮甚至是障礙。

“你爲什麼不結婚?”

“你這樣是不孝!”

“你這麼些年書都讀到下水溝裏去了?”

“不結婚,以後就別回來!”

“你這麼有能耐,以後別管家裏要一毛錢!”

剛開始我會一遍又一遍耐心地解釋:

我不是因爲任何原因不想結婚,不想就是不想

而最詭異的是:我覺得這種生活狀態居然並沒有那麼“悲慘”,於我而言,舒適而自在。

我希望父母以後能理解我的選擇,但我並不奢求這件事。

我一點都不怪他們,畢竟這是中國,我們的血液裏流淌着修身齊家的祖訓。

接下來,我就聊聊我爲什麼會選擇獨身的七個理由吧。

大家覺得可聽則聽,覺得瞎扯則過,畢竟我們討論任何事情的一個基本底線是:尊重每一種不同的生活。

第一、 安全感永遠無法來自別人

覺得一個人的安全感並不能依靠另一個人。

其實,一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按理說婚姻這種最能帶來安全感的東西應該是我最爲渴望而羨慕的,可結果卻恰恰相反,理由就這麼簡單。我想過一種不必擔心失去現在生活的生活。

第二、 婚姻並不是“幸福人生”的標配

婚姻是成功人生的標配,但卻無關幸福。

第三、 我也支持男性不婚

保守計算,現在娶一個女孩需要多少錢?一個男人一生又能掙多少錢?讓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如果一個男人,現在有一百萬存款,爲什麼非得娶一個女人?按照中國目前的消費水平,在某個三四線城市,這筆錢也許能做很多的事情。

其實,這個邏輯在大城市也同樣適用,在北京有一千萬和上面的情況又有什麼區別呢?物價水平互相抵消,最後依舊是同樣的結果。

如果我有一百萬,我不會選擇一份婚姻,而是會投資自己。相比於穩定的結果,我更渴望未知的遠方,我堅信這一點。

第四、 關於自由

自由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甚至就連到底有沒有自由意志這種東西都是一種無法得出結果的爭論。工作原因,我見過無數的婚姻,坦白講,幸福到老的極少。出軌、背叛、彼此不信任、時間帶來的厭倦感、家庭瑣碎帶來的折磨,請注意,這些感覺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最終兩個人的人生慢慢變爲一種,或者說融合爲一種,這對於那些攜手白頭的人而言,絕對是莫大的幸福,但對婚姻不幸的人而言,就是此生的折磨和蹉跎。婚姻的誘人之處在於穩定,但這也是它最爲悲哀的地方。

第五、 關於性

很多人都會好奇這一點:如何解決生理需求?與其說是好奇,不如說是一種獵奇心理在作祟。首先,性不一定非得來自於性交。其次,獨身主義者並不意味着沒有性生活。最後,如果一開始就戴着有色眼鏡去看待這件事情,那永遠得不出正確的結論。但人們還是會好奇:濫交?自慰?約P?

關於這個問題,我只想說一句:生活的廣博程度,絕不是那些腦海裏天天想着小電影畫面的人所能理解的。

第六、 關於個體

結婚,其實是一種融入社會的選擇,這一點我完全同意。不婚主義者其實最後的下場都“很慘”,如果一個女人四十歲還沒結婚,這個社會就會自動給她貼上某種“標籤”,好一點稱爲獨立女性,最壞的情況就是被衆人的目光一刀一刀地切割。

如果你將不婚視爲一種反抗,我覺得這也是我的想法,但至於反抗什麼,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觀點,不可盡述。

人吶,認識你自己!儘管這個“別人”有時可能是整個社會。

第七、 關於選擇

人們總是受制於自己的眼界。不出去看看的時候,一個人會總以爲牀之外的生活,

婚姻是維繫社會穩定的基石,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面對個體時,婚姻就是一種無關道德批判的個人選擇。

年齡、性別、甚至多性人和變性人,這個世界不止一種顏色和生活,所以不婚也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


外人問就說自己有不適合結婚的家族遺傳病?但這個沒法跟父母說,跟父母還是實話實說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