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算是個文學愛好者吧。看到很多文章,分析我國當代傳統文學和網路文學的割裂,大概意思是傳統文學自我封閉,形成陽春白雪的小圈子。而網路文學越來越商業化(或者說就是商業化的產物),追求爽感,越來越沒有內涵(無貶義,真心希望有大佬推薦下有內涵的網路小說)

我個人生活經歷還算豐富,對嚴肅文學和網路文學都蠻喜歡。但感覺兩者差別太大了。現在只能在文學院教授的指導下,挖空心思,爭取發《收穫》,然後背地裡偷偷寫沒人看的通俗小說。不知大家怎麼看這個問題?


不用糾結,如果分出「故事」這個體裁就不會糾結了,本來就有這個「體裁」的。也就是說,網文寫的是「故事」,並不是小說。

沒必要把嚴肅小說的潛在標準非要套在網文上,網文就是在講好一個故事,尤其現在,它就是在為改編「劇本」而存在的。

他們是兩種東西,只是共用了網路這塊陣地而已。就像貨架上擺著手工咖啡,也擺著速溶咖啡。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要搞清楚自己的創作目的。你的目的是要寫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小說呢,還是希望你的故事可以被影視化?

但是,無論你選擇以上哪個方向,和選擇「網路」還是《收穫》是兩碼事。無論你選則哪個方向,個人認為選擇網路是更為合適的。你之所以糾結「陣地」,是因為你更容易接觸到網路,能感受到在網路出人頭地的難,而對於《收穫》之類的傳統文學雜誌你毫無了解,所以你不知道在這些地方出人頭地有多難。網路是平民化的,是大眾化的,不管你能不能出人頭地,但你至少能獲得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而《收穫》這些,你可能終其一生,連它的邊都摸不著。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要求更高,還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一個圈子,而且,相對很封閉,你得先有個機會混進那個圈子。怎麼混?拋開人脈,首先得有東西呀,得有作品呀,不然你和那些圈子裡的人談什麼呢?

這又回到了一個最最根本的問題——你先得寫!寫!

懷抱文學夢想的人千千萬萬,能寫出一個作品的大概百分之一都不到。想得太多,寫得太少,無論是選擇傳統文學還是網路文學都是難以實現自己的願望的。


目標讀者都不一樣,怎麼看啊。網文的讀者在網路不存在的時候,根本就不算讀者。

如果你能同時在《收穫》和通俗小說領域獲得成功,那自然最好,但如果兩邊都乏善可陳,不如就專精一個方面。

其實很多文學雜誌也不都是所謂嚴肅文學啊,也會有版面給"類型小說"吧?


我覺得你說挺對,我和你很像,也很喜歡兩者,但一些網路寫手的素質,確實令人喜歡不起來,不過好在他們出不了頭。

我平常都寫報刊文章,也是背地裡寫小說。

昨天,我也在想傳統小說自我封閉的問題,它的落後以及被網路倒逼的改革進化。

但是,我覺得單純的拿網路小說來對比,還不足以和嚴肅小說相提並論,因為它是通俗文學的一支,追根溯源也是屬於傳統文學的變異體,新體小說,殊途同源。

當然,我是指在文學價值,自我表達,傳播文化等方面,嚴肅文學承擔的責任與網路小說是不同的,網路小說更多是娛樂性。

用很多網路小說寫手的說法,小白文,yy文等都是為了迎合讀者,為了掙錢,所以傳遞思想,弘揚文化等社會責任是不足的,因此創作者表達是完全不同的,並不是因為網路才割裂,而是創作意圖根本不同。

現在閱文每年都搞現實主義題材徵文,而且是官方加持,委託主辦,很多傳統風格作品都再起點發表,而且收穫很大,比一般網路小說寫手強很多,身邊有真實例子。

同樣,很多網路小說寫手都是愛好者,不是職業作家,他們創作主要也是自我表達,釋放自己的想像力,掙點生活費,所以從根本上的表達是完全不同的。

當初,網路小說因為題材的大膽開創性,無法發在傳統媒體,只能發在網路,才催生了網路小說的繁榮。早期的創作方式其實與傳統無異,如果當時國內媒體足夠開放,網路小說作家大體會像黃易,漫畫家馬榮成之類,徹底釋放想像力,題材更加豐富。

所以,我現在看開了,工作需要就按工作標準來寫,業餘時間沒人管了吧,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吧,註定是不同的兩個方向,各有各的圈子,你也彆強求非要混到一起。

謝謝,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其實我希望能有一個不受商業影響的寫作平台出現,供那些不想受商業影響的創作者創作。

現在的網路小說平台太過商業化,這些平台會更多關注和推薦為了賺錢而寫成的小說,而不受商業影響,純粹為了自己而寫成的、有作者性的小說往往會被平台忽視,最終被埋沒。這樣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現在人們會下意識地認為寫網路小說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因為他們不知道也看不到有作者性的網路小說。

其實我在看一些早年的網路小說時(2008以前),發現那些創作者真的是抱懷著夢想和自由去寫作的(雖然作品不夠文學),不知道為何現在這樣的網路小說越來越難被發現了。


拙見!我倒覺得不存在「割裂」這麼一說,這個詞似乎是將網路文學看作傳統文學的新時代承托一般,但這倆不論從定義還是性質都截然不同。

私以為網路文學並非主流,傳統文學也是,話語權究竟在兩方背後的哪一群體很難說,也就是說大家都是衝上沙灘的貝殼——你發你的光我發我的光。而且追求爽感無內涵的文字,在哪一時代都是存在的,正如傳統詩學的文質之爭。眾口難調,審美不應被固化,與其互相爭輝,倒不如各自摸索各自的路,網路文學應該如何界定自己的存在,如何擺脫文化工業的侵襲,傳統文學又該如何在商業社會完存羽翼,乘風而起,這些比起「互踩」重要的多。

二者的區分僅是作品在評論維度上的區別,但作家卻不會,人是活的,作品風格不同,會分期很正常,會寫陽春也會望鄭風而心嚮往之,蔡伯喈庾信元稹梅聖俞誰沒寫過幾篇奇奇怪怪的東西你說是吧()只要你樂意寫,有膽子發,旁人憑什麼動你的筆杆子嘴皮子呢?


以下是我個人看法:

這兩類文學從來就是割裂的,但時代的發展令它們漸趨融合!

藝術,有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之別。

在我國古代,由於精英化文官體系的長期存在,文人掌握了社會的財富偏好及輿論導向,相較於市井小民甚至貧苦農民,他們的藝術修養、見識閱歷普遍更高。在那個時期,詩詞歌賦散文曲劇乃至長中短篇小說,創作它們的都是文人,都在追求藝術上的卓越,而即便是沒怎麼讀過聖賢書的戲子,下九流的行當,想要進入豪貴門庭獻藝收穫名利,也要盡全力雕琢自家劇目以期能迎合這些口味刁鑽的觀眾,只有自知無力為之,在這行當僅為混口飯吃的,才會將作品盡量「小白化」,以期能迎合沒什麼藝術鑒賞力的小民。作為藝術工作者,藝人們一般會非常清楚自己要走哪條路,連這都想不明白的,基本都餓死了。

那個時候,傳統文學(精英文學)與通俗文學不啻天壤,是最割裂的時代。

隨著教育普及,社會民眾識字率越來越高,小說作為一種文學體裁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受眾。而最重要的是,財富偏好與輿論導向慢慢發生了改變——小民們有越來越多的閑錢可以投入了,開始成為輿論形成的主要參與者了!藝人們逐漸醒悟:時代變了,將小民們迎合好了也能活得很滋潤,而且這比迎合精英文人要容易得多。於是,大批搶不到精英文學頭部資源的創作者開始進入通俗文學領域這片藍海奮鬥廝殺。

這個時候,是傳統文學(精英文學)與通俗文學融合的開始。

隨著教育的繼續普及與升級,創作者群體多了起來,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作品的傳播越發自由,無論精英文學還是通俗文學俱成紅海,行業競爭的內卷化愈演愈烈。就像社會以分工提升效率,文學行業的深度競爭帶來了創作的品類化,通過分類標籤,諸多小品類涇渭分明。在這一思潮的引領下,精英文學與通俗文學間顯得壁壘森嚴,儘管二者在實際上融合之態愈發明顯。

我有理由相信,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不斷升級,民眾的藝術審美不斷提高,通俗文學的下限也會越來越高,兩派文學也會融合得越來越緊密。如果有朝一日,兩者能不分彼此,說明民眾的文學審美能力已然均衡,那便是大同之世了。

當然,從哲學的角度說,我們的社會一直在螺旋式向上進步,卻永遠不會到達理論上的頂點。大同社會不會到來,但好歹精英文學與通俗文學融合的趨勢不會變。至於說,會不會有腦機接入,導致一部分精英人類藝術審美能力取得物種式跨越,精英文學與通俗文學間再現鴻溝,那就是賽博朋克的問題了。


我個人比較喜歡傳統文學總是感覺每一次都能看到新奇的點,可是我現在看網文完全感覺不到可能是現在的要更照顧讀者感受吧也可能是現在的網文門檻太低,總感覺他們有的寫蒸汽朋克和賽博朋克的抓不到核心很多都浮於表面,但是後來我仔細想了想可能網路文學是必然這樣的,我之前給別人推薦一本書結果他聽完就不想看了,他說感覺有點嚴肅,他還是喜歡看這些輕鬆點的,我不知道別人是怎麼想,但感覺或多或少都有點這樣的心裡吧。


很簡單的道理啊。

信息時代帶來的差異,以及受眾群體的分離。

假如你是傳統的紙媒及嚴肅文學的受眾,自然偏向傳統文學一邊。反之,你一開始就接觸網路平台更多,也就會傾向於那一方。雙方依據自己獲得的信息形成自己的小圈子,假若沒有踏出自己圈子去「其他領域」「看一看」的想法,就永遠都停留在自己原有的認知上了。


再增添一點自己的看法。

不同於其他答主專業化職能化的分類方法,個人以為,傳統文學專攻的點在文字語句的技巧上,如何描述,如何恰到好處的修辭,如何用不同方式抒發個人情感,網路小說重在劇情內容的爽點,而且恰恰將文學中戲劇結構的部分發揚光大,其獨特之處尤其存在於豐富的想像,對異世界的幻想。

單看網路小說的內容,可以和西方奇幻文學聯繫在一起,可是網路小說又不能等同於西方的奇幻文學。歸根結底,這是和中國文學發展有很大關係的。中國沒有西方通俗文學流行的繁榮時代經歷

明清白話文小說以後,文學在民國比起說是大眾或精英的休閑方式,倒不如說用以思想鬥爭更貼切些,缺乏通俗文學對喜聞樂見的戲劇性情節的需求。往後,由國內外學院派的推動,傳統文學向著更嚴肅、更注重技巧、更脫離普通人生活的方向發展,不管是西方曾經輝煌一時的「名著」小說,還是中國靠近現代的傳統的白話文小說,它們作為最可能接近於「通俗文學」「經典」文學,逐漸被現在「村上春樹」式嚴肅文學取代,不再能重返於當下。

同時,西方在歷史進程中早已演化出「奇幻文學」「科幻文學」等等分支,足以支撐嚴肅文學「一家獨大」時群眾對其他文學內容的需求。反觀中國,國內思想轉變急迫,根本不夠衍生更多的文學類別,便越發難以見到嚴肅文學以外的其他體系了。

以下是部分文學體系的名人和他們所處時代:

奇幻文學:約翰·羅納德·瑞爾·托爾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1892年1月3日-1973年9月2日),C.S劉易斯(1898年2月-1963年11月22日);

科幻文學:亞瑟·查爾斯·克拉克爵士,CBE(Arthur Charles Clarke,1917年12月16日-2008年3月19日),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羅伯特·安森·海因萊因(Robert Anson Heinlein,1907年7月7日-1988年)

某些找不出分類的怪誕文學: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霍華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1890年8月20日-1937年3月15日)

(暫時就這些人,偵探小說也算,更早一些,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就不舉例了)

現在網路小說的出現,正是在彌補大眾對嚴肅文學以外其他類型的需求,所以標籤經常能看到有「奇幻」「驚悚」「科幻」等等。

唯一問題在於,西方帶有此類色彩的作品依舊能算作「文學」,而網路小說呢?雖然也稱作文學,但離標準意義上的文學存在不小差距,這一點,看看馬丁《冰與火之歌》劉慈欣三體,就能比較的出。

對於「傳統文學」「網路文學」在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個人較為認同的便是西方文學體系走向,擁有自己的兼具「戲劇」「文筆」的文學類型,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劃分為「傳統文學」「網路文學」兩大類,相互對立,互不兼容。

至於說為什麼額外強調要擁有「文學性」,而非「網路小說」自身為求更新對這種「文學性」的忽視,我想這是每個受過良好文字教育的人都難以容忍的吧?明明很有看點的一個故事,偏偏少了一點潤色,感情上就沒那麼深刻了。


網路文學日趨商業化,所謂傳統文學,也不是什麼陽春白雪,有名文章尚且滿紙屎尿屁,這個叫作陽春白雪?二者同趨下流,這個就是他們的融合趨勢;為他們張目的言論,即令上下千載的談古論今,多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為一些人的裝逼和另一些人肚裡的生意經,尋些合法性。沒錯,不問是否臉孔正經,沒有一派的文藝真是為人民的,作者各有所好,唯獨缺乏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

這也不奇怪,古代的士大夫精神,雖說頗多男盜女娼,究竟還懂得口不言錢,自覺的認識到滿口銅臭的不高雅,今天文化漸高的大眾,在一些朋友眼裡,卻是怎樣一種不可救藥,日趨下流的俗物?用了取媚讀者的文章,賺飽了不知世事的孩子錢,再來說什麼未來俗會變雅,又當又立,喋喋不休。

不知二百年前,美國辛克萊《拜金的藝術》道盡了今天的困境,探討了資本的銅臭,與文學的高雅,它們的對立統一關係。作家為了生活,只好滿心裡塞著錢,可塞錢的心卻難以寫出好文章,作家由是不得不矛盾著,作著一種無奈的平衡。

那時候的文論,已經如此深刻的認識到了,文藝和金錢,這是一種矛盾,可今天多少朋友,還做著俗變雅的春秋大夢,彷彿一百年前社會主流思想中,人們階級意識的轉換,還能重來一次。

階級意識的轉換,意味著什麼,這不是希冀著我們整個社會,再來一場天翻地覆的生產關係和社會制度的大變遷?曾經的士大夫也好,現在的俗人大眾也好,有誰會覺得,滿肚子藏著生意經的一種文學,原是高雅的。

這麼說吧,而今的兩種文學,一邊為名,一邊為利,都不是啥子好東西。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