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段歷史的時候很迷,秀吉確實有能力,夠能打,主張立信忠長子為繼承人利於掌控也是好手段,但即使這樣,感覺秀吉能順利繼承信長的政治軍事遺產中的大多數仍然還是挺讓人意外的。畢竟信長其他兒子還很多,信雄和信孝也都已經元服,怎麼說法理上秀吉想要繼承也太難了些。故有此一問,如果能,可能性有多大?如果不可能,又是為什麼?僅僅只是因為秀吉能力過人嗎?求解


秀吉於6月6日下午率兵撤離高松城,當天夜晚先在織田勢力範圍內的備前(岡山縣東部)沼城過夜。

7日夜晚抵達姬路城;9日早上自姬路城出發,夜晚抵達明石;10日早上自明石出發,夜晚抵達兵庫;11日早上自兵庫出發,下午抵達尼崎;12日早上自尼崎出發,夜晚抵達富田。

織田信孝在1582年被任命為四國征伐的總司令官,織田氏的宿老丹羽長秀與其堂兄津田信澄也做為其副將,和他一起行動,但是,卻在他們準備從堺渡海到四國時發生本能寺之變。

本能寺之變發生後,隊伍陸續有逃兵現象發生,無法積極的展開作戰行動,他還將身為明智光秀女婿的堂兄津田信澄殺害。之後在攝津國富田,與進行「中國大撤退」後的羽柴秀吉軍合流並參與山崎之戰,擊破了造反的明智光秀。

也就是說,秀吉基本上就是在所有人到達以前,就已經抵達第一線,他的軍團戰鬥力強且人員齊備,加上剛剛在對毛利的戰鬥當中佔了便宜,士氣正旺。

織田信雄直接就沒有參加這次討伐,織田信孝則是因為手下人鬧了混亂,所以這樣一支軍隊肯定不如秀吉的人能打,所以他們一直到秀吉來了以後才開始進兵,這也說明了他們自身的情況,所以秀吉軍團作為主力存在也是很正常的。

除非是柴田勝家這個時候可以趕到,否則只能藉助秀吉為主打力量,但是柴田勝家一直到打完了都沒有到。

而且秀吉並不是只有自己的班底,在趕來的一路上,池田恆興、崛秀政、高山重友、中川清秀等全部都加入秀吉軍團,就像滾雪球一樣,不斷的把秀吉的部隊擴大。

信孝你不等他,那打不過明智光秀,你等他到了,大多數人都跟著他呢,加之滅明智光秀要緊,肯定只能先服從安排,所以信孝是名義上的總大將,秀吉是實際指揮。

也許有人會說,信孝再怎麼樣也是個總大將嘛,如果能有所表現,那也能博得頭彩啊,怎麼就打醬油了呢?

因為秀吉軍團在這場戰役表現得太好了,其他人插不上手,比如黑田孝高這個傢伙。

在返還的時候,黑田孝高向毛利家借了二十面旗幟,並向小早川隆景借來了旗使和旗奉行。來到備前,又向宇喜多秀家的家老們借了十面旗幟。回到兵庫後,如水將旗幟全部打開,張立在秀吉的陣前。

這樣,在實際的戰鬥前,敵人就會認為毛利和宇喜多家都站在了秀吉一方,這樣,就得到了奪取敵方戰意和提高本方士氣的效果。

然後在戰鬥的關鍵時刻,交戰的兩軍都想佔領大寶寺這要害中的要害,誰佔領了這裡,誰就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結果,孝高避開了光秀軍的主力,抄山路和秀吉的先鋒官脅長門守一起奪取了大寶寺。隨後,兩軍就圍繞這塊陣地的爭奪展開激戰,光秀的軍隊最終不敵崩潰,殘部向勝龍寺城退卻。

秀吉認為勝勢已立,想從四面包圍之,孝高建議,故意在戰場的北面打開一個口子,光秀軍的士兵們果然紛紛從這裡逃出城去,光秀眼見城已經不可能守下去了。

於是乘夜帶著五,六個隨從化妝逃出勝龍寺,向近江坂本逃去,在經過伏見山小粟棲的時候,光秀被當地的農民所殺。勝龍寺城於十四日開城,同日,高山,中川隊攻落了光秀的居城丹波龜山。

從開局打擊敵方士氣,再到迂迴奪取關鍵要地,再到最後的圍師必闕,黑田孝高一個人嗨翻全場,你看不到丹羽長秀、池田恆興等人有多大的活躍,簡直就是大多數人的躺贏之局,所以這些人的履歷到了這次戰役,都是跟隨作戰,具體幹了什麼不細說,因為確實是沒啥好說的。

然後再看信孝和信雄的履歷

信雄主要是這麼兩件事

1575年,織田信雄繼承北畠家家督。他繼承北畠氏之後,不但將岳父北畠具教及北田一門殺害,其妻千代御前亦自殺身亡,從此織田信雄完全取得北畠家的勢力。

然後,有過因為沒有得到織田信長的允許擅自進攻伊賀,不但慘敗,後來還遭到織田信長的斥責。

信孝是這樣

1568年,於父親織田信長平定伊勢國之際,成為投降的神戶城(三重縣鈴鹿市)城主神戶具盛的養子,繼承神戶氏。

1574年到1575年時,出兵參與伊勢長島一向一揆平定戰,後來也參與1575年的越前一向一揆平定戰,與1577年攻擊雑賀之戰,1578年則出兵參與對荒木村重的討伐戰。

可以說,如果不是因為是信長的兒子,他們哥倆在清州會議提一嘴的資格都沒有,再加上身邊沒有那種智計過人的謀士,這個任務太難完成了。

此外,織田信雄直接沒有參加平叛戰役,所以家臣大概率會推薦信孝,可信孝已經過繼出去了不是織田家的人,日本人是不太重視血緣,過繼了是一樣的。

所以在沒有上帝視角的情況下,功勞最多的秀吉選擇推薦嫡長孫,這是合乎情理的,再加上信雄也有不願意信孝接班的意願在,最後就成了這個模樣。

還有一點,秀吉人緣很棒,應該也有他和黑田孝高密謀的成分在裡邊,大多數在討伐戰受秀吉指揮的人,都力挺他,這也是秀吉在清須會議大獲全勝的重要原因。

所以除非是織田信忠還活著,他的身份註定了,這個位置搶不了。德川家康後來也是因為織田家這個結果,後來一直不和德川秀忠一起外出行動,一定要分隔兩地。


先說結論:有可能,但唯一機會是在「本能寺之變」後到山崎天王山合戰之前。

首先要說明的是,信雄和信孝在本能寺之變前已經被織田信長過繼給其他家族當了多年的養子。當時織田信雄叫北畠信雄,織田信孝叫神戶信孝。織田信雄和織田信孝在法理上都不屬於織田家,在繼承權上並沒有什麼優勢。織田信雄和織田信孝直到在清州會議後才回歸織田家本宗,身為外姓多年的兩人在分配織田信長父子遺產的問題上沒什麼話語權,基本沒有可能去爭奪實際繼承人。

豐臣秀吉繼承織田信長政治軍事遺產中的大多數也不是靠織田三法師這個所謂的法理繼承人,而是憑藉剿滅明智光秀的大功和人脈關係在分配織田信長遺產的問題上獲得了足夠的話語權,然後憑藉話語權在遺產分配上取得了實際優勢。

對於織田信雄和織田信孝來說,他們成為織田家實際繼承人的唯一機會就是在「本能寺之變」後第一時間消滅明智光秀。只要擁有剿滅明智光秀的大功,再加上織田信長親兒子的血緣關係,織田信雄和織田信孝就可以在遺產分配問題上獲得巨大話語權,進而讓遺產分配有利於自己。

但非常可惜的是,織田信孝在「本能寺之變」時實力太弱,而織田信雄又過於無能,以至於將剿滅明智光秀的大功拱手讓給了豐臣秀吉。再加上被過繼給別家的外姓身份,導致信雄和信孝在遺產分配問題上完全失去話語權。如果不是柴田勝家的支持和與織田信長的血緣父子關係,信雄和信孝恐怕連織田信忠的遺產都分不到。


瀉藥。

首先,但從法理上來說。信雄信孝哥倆繼承織田家其實沒有那麼名正言順。因為他們都被信長過繼出去了。所以,他們要繼承織田家就需要織田家內強力家臣的支持。

那麼,家臣們支持嗎?得看人。首先要明白。信長死前,織田家已經通知了日本中部了。手下那些軍團長的軍事實力也敵得過一個中等大名了。所以,軍團長們其實在信長生前就已經暗暗開始謀劃自己的前途。

信長父子的死不僅讓兩個織田家的繼承人躁動了,更讓這些軍團長們躁動了。他們有機會突破信長的限制發展自己的勢力了。

於是幾乎所有軍團長都跳出來討伐光秀 為的就是爭取法理上的優勢。而秀吉成功了。於是抬出三法師繼承織田家。

而所謂的青州會議,就是織田家大臣們的分贓大會,別看柴田和秀吉勢不兩立,其實都是盤算著把自己利益做到最大。

回頭說信雄和信孝。要想保住織田家對軍團長的控制,兄弟倆至少就不能鬧掰,起碼要跟毛利島津一樣表現出兄弟齊心的樣子。

但即便兄弟倆不為了當家的寶座翻臉,想要繼續駕馭那些老臣也不是簡單的事。因為這些軍團長們已經有足夠的實力了。如果繼續信長之前的政策,軍團會繼續膨脹;如果改變政策又會導致征伐速度變慢,家臣還是會做大。這個困境信長本人也沒有解決,才導致了本能寺之變。信雄信孝一樣沒能力解決,所以兩人成了秀吉和柴田的棋子。

最後說說秀吉。他同樣沒能力解決這個矛盾。但秀吉比較幸運的是,他不是織田家的人,不用繼續維護織田家的天下。他以軍團長的身份成長成新的勢力。但當秀吉的豐臣家即將停下征伐的腳步時,信長的困境仍然困擾著他。所以,秀吉選擇了侵略朝鮮。


看個電影就明白了

《清須會議》

三谷幸喜劇本寫絕了


了解的不深,談一談個人的想法,如有不對請批評指正。

秀吉在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可以以其在天正十三年(1585年)受封關白為分水嶺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安土時代的延續。在本能寺之變後,秀吉和信孝通過山崎合戰打敗了反叛者明智光秀,取得了織田家內部的話語權。信雄和信孝相繼拋棄外姓而參與奪嫡大戰。此時織田家的繼承人主要是信雄和信孝【因為本能寺之變導致信長及其次子信忠、六子勝長死亡。信長的長子信正過繼給織田信廣且其受本能寺之變的牽連而失去了繼承權。四子秀勝是秀吉養子。另外本能寺之變和山崎合戰發生的天正十年(1582年),七子信秀(沒錯,跟信長他爸一樣的名字)年方11歲,七子以下的孩子還沒有參與政治鬥爭的能力】。

隨後召開了清州會議,羽柴秀吉拉攏了織田信雄、丹羽長秀、池田恆興等人,瀧川一益身陷關東而未能參與會議,進而打壓了信孝和柴田勝家一派,推舉了織田信長的嫡長子信忠的兒子三法師作為繼承人予以提名,信雄成為了三法師的守護人。而後賤岳合戰的發生也是以三法師或者信雄的名義對戰信孝和柴田勝家、瀧川一益等人。賤岳合戰的勝利使得秀吉成為織田氏事實上的話語權人,以大坂城的建造為核心,標誌著秀吉在織田家的地位已經難以撼動,伴隨著秀吉實力的不斷擴張,信雄心生不滿。

天正十二年(1584年),信長昔日的盟友德川家康與信雄對秀吉開展,即小牧長久手合戰,但是信雄在戰役進行到一半便拋棄了家康而接受了秀吉的和談條件,承認了秀吉的統治地位,家康因為失去了開戰目的不得不與秀吉和談。此時的織田氏內部已經沒有了能與三法師開展奪嫡活動的勢力。尚未元服的三法師也因為某種原因遷移到了丹羽長秀的坂本城(可能因為信雄的反叛而取消了信雄的守護人地位)。天正十三年(1585年),秀吉通過越中征伐和四國征伐戰,降服了佐佐成政和長宗我部元親。

至此,織田氏在清州會議後始終是以織田秀信(三法師)為領導,羽柴秀吉為得力幹將的統治形式,因為織田氏大本營在安土城,所以可以在這裡我們稱之為安土時代的延續。

第二階段,桃山時代的開創。正十三年(1585年)7月11日,朝廷允其成為前久的猶子並就任關白,並應其要求賜予新的姓氏「豐臣」(とよとみし),羽柴秀吉改名為豐臣秀吉。此時的秀吉已經不需要織田氏了,因為他已經獲得了天皇為首的朝廷的許可,而織田氏僅僅是一個大名(信長未擔任征夷大將軍,切足利氏已經滅亡),獲得關白一職的秀吉地位與征夷大將軍幾乎無異。

回到問題,秀吉取得政權的原則是「廣積糧、緩稱王」,他自始至終一直堅持在織田氏合法繼承人的身邊,名義上沒有篡奪織田氏的繼承權,不滿於他實權位置的柴田、信雄都被打敗或者降服了,等到沒有競爭者的時候,秀吉跳出了織田氏的權力範疇,通過最高權力人天皇確立了自己的政權。

回到織田信雄和織田信孝有沒有搶在秀吉前順利成為織田家實質上繼承人的可能性的問題上來。

1、在安土時代。如果織田信雄沒有在清洲會議前被秀吉拉攏,如果信孝和柴田能動下腦子或者能打一點,如果信雄在小牧長久手之戰能堅持住不接受和談,也許秀吉就沒那麼快「稱王」。但是顯而易見地是,一方面,秀吉打擊勝家是包括外交斡旋在內的一系列手段,以清洲會議為例,勝家以為會議是個開始,但事實上已經變成了一個結果,勝家沒有可能決勝秀吉的可能;另一方面信雄兩面三刀和懦弱的特質使得他兩次被秀吉拉攏,予以說他在奪嫡,不如說他是秀吉死忠。

2、在桃山時代。誰坐織田家督的位置都沒有關係,因為秀吉的公司里,前任董事的股份已經少的可憐了……

所以,信孝奪嫡成功不大可能,信雄么,更不可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