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坐地鐵時,我發現了我自己以前沒有發現的狹隘之處,我坐在座位上,身旁站著,一個媽媽帶著兩個孩子,此時身旁的一個阿姨讓了一個位置,媽媽讓她兩個孩子坐下,自己站著,此時,兩個孩子在不停的嬉戲,腿腳會碰到我身邊的小姐姐,此時小姐姐起身讓座,媽媽坐下,坐在了兩個孩子中間,以便停止兩個孩子的嬉戲,身邊不知從何時上來一位孕婦,坐在我右手邊的阿姨,起身讓座,自此期間,我沒有表示同情,也沒有讓座,大約過了兩站,孕婦離座,一位老奶奶坐下,身旁站著他的丈夫,阿姨想把丈夫身上的包包拿著,以便減輕負擔,丈夫沒有把包包拿給老奶奶,一人站著拿著包包站在老奶奶旁邊,此時我起身,離座,讓位,距離我下車還有四個站,此時讓我想起了這個問題。總是在懷疑自己中長大,同時又不知道如何去長大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定要學習到的一門功課就是付出與獲得,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是獲得的,沒有人欠你的。所有如果在孩子的成長經歷中長輩是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方式,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就會越來越自私。可是沒有一個人喜歡自私的人,自私的人甚至不懂得對自己負責人。慢慢地他/她就會被周圍的人孤立,在人際交往和溝通這一塊就會越來越被動。


自私和無私跟長大沒關係,天生帶來的,改變不了,


謝邀。

對於題主在讓座事件中懷疑自己的事,我的話,現在情況,有空座位就看心情坐吧,讓座的話,看到老爺爺老奶奶,看起來腿腳不便或者孕婦什麼的,會讓,大概是那種被社會公德強制了。設想一下,如果我腿腳不便,應該就不會讓了,這是自私嗎,我也不清楚,但是我沒什麼好愧疚的。所以讓座這種事我基本隨緣。(也不知道我這觀念有沒有問題,其實我是被說過三觀有問題的!題主看看就好……不自信的我,其實我比較獨孤獨生長,就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自己知道的……)

想了想我自己,大概在成長中,都有自私和無私吧。因為懂得多了,知道了多了,我會在能幫別人一把就幫吧,不喜歡落井下石,不想成為壓死別人的最後一根稻草……也看到街道上似真似假的行乞,我會隨緣給,也可以全程漠視,反正一點波瀾都不一定起的那種。也會雙標,對喜歡的人超級好,對不喜歡的人hh。也不會和小時候上學時為了學別人每走一個地方撿一次垃圾。

其實小時候有因為動畫片而引發的英雄夢(拯救地球的那種,沒錯,就是中二)。到長大之後(現在處於剛成年時期),那種英雄夢早就淡了,但是呢,有時候會想自己的未來到底是什麼,反正最後結論就是做有價值的人,什麼是有價值的,往大的說,願世界和平,往小的說,踏實做好自己的本分。

曾從小說(我是個小說迷,其實我自己都覺得大部分的價值觀都是從那來的)里知道,比較有價值的是學醫和學法,因為可以救人的那種,然後我學醫去了(雖然現在有點迷茫)。

對於以上,對於有些部分講無私還是自私都語氣太重了。

所以自私亦或是無私沒有什麼不好的(不知道會不會被人diss),所以別苦惱了。

然後我選第一個解釋。


謝邀。無私不可能。成年人看來自私與否的前提是否損害到了自身利益。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假設他人都對你自私了你又何必對他人無私。況且,對自己好點有什麼錯呢。


看情況,因人而論


無私。一般是這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