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非哲學專業,

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矛盾論」說明瞭

事物「同一性」與「鬥爭性」的性質,

但未說明

如何執行同一性與鬥爭性的步驟、方法。所以一般人拿到矛盾論鮮少會用。如何執行同一性?如何執行鬥爭性?同一性的執行方法:道德經鬥爭性的執行方法:鬼谷子

若矛盾論屬於哲學,則上述二經典應該都屬於哲學吧,因為他們內容除了涵蓋矛盾論外,更說明瞭用法。孫子兵法與鬼谷子相同,都屬於探討鬥爭性方法論的學問。鬼谷子後於孫子兵法。

私下認為

鬼谷子算是將孫子兵法的執行細節拆得更細、更嚴謹的學問。在古代,並沒有同一性與鬥爭性這些名詞。在古代,同一性叫做「合」、鬥爭性叫做「分」。

這些經典,

就是在探討事物分合的學問。

並沒有全部涉獵過,但《鬼谷子》其中涉及到對於世界的認知和因果關係的討論可以被認為是本體論層面上的內容,因此可以說是包涵有哲學的內容。

而《孫子兵法》作為兵書,裡面雖然能夠體現出一定的思辨性,但並沒有涉及到哲學問題的探討,所以不能算作哲學書籍。

另外中國古代的著作其實沒有原生的哲學著作,因為創作時並沒有以哲學作為目的來進行創作(畢竟哲學是舶來品),有的只是涉及到哲學,或者包含著哲學的著作,進而被後人以哲學的思維方式和視角重新進行梳理和解讀。


一切書裏都有哲學,看你怎麼提取了,小黃書也有

作者的出發點不是哲學,是實用主義。

但是某些方面和其他事物的規律高度相似,所以能有哲學上的共鳴。


孫子兵法我認為不是。這是一門實踐性書籍。

比如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這句話更像是對過往經驗的總結。孫子兵法有些地方只有經驗的總結和歸納,並無推導過程。哲學書可不是這麼玩的。


希臘人創造的哲學一詞,意思為熱愛智慧。

按照這個來說的話彷彿說上述2本書是哲學書也無可厚非。

但是個人的感覺來說讀2本書的感覺

讀孫子兵法的感覺就像一個智者總結好了一切的規律,從上向下的方式告訴你該如何去做,即使這樣也告訴你兵者詭道也,世事難預料保守一點。

而讀鬼谷子的感覺就像一個很熟悉的親密朋友告訴你一些處世之道,甚至可以選擇棄主。

但是讀這兩本書的時候的感覺又和讀西方哲學書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好像上面2本書只是兵書。

才疏學淺最後也沒辦法總結這個問題。


《孫子兵法》在某版本《中國哲學史》裏有記載,故算之。《鬼谷子》還是洗洗睡吧。

其實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比如說《孫子兵法》,這是兵書,但是應用在商業上也非常成功。而其中很多話都是充滿哲理的。比如「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這裡論述,哲理很足。

《鬼谷子》就更不用提了,上篇確實講述的是捭闔之道,但是這裡的捭闔之道,處處都有陰陽的影子。至於《陰符經》篇更是有無數的哲言,甚至於預測術數之中的五行,六神都有論述。這樣一來這本書就很雜了。單純一個哲學概念,是不足以概括的。


我覺得更偏向心理學吧,如果你非要給他們安一個西方標籤的話。

實用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