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資深兒童自閉症專家,負責任的告訴你----我們探索了許久,依然想更深入地了解它

從1943年美國兒童精神科醫生Leo Kanner最早報道「孤獨症」開始,人類一直找不到導致自閉症的病因和有效的治療方法。這些「星星的孩子」對這個世界上的一切缺乏應有的反應,有視力卻不願和你對視,有語言卻很難和你交流,有聽力卻總是充耳不聞,有行為卻總與你的安排違背。

是教育方式問題?

當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以後,很多父母會有自責的情緒,總懷疑是因為自己在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上犯了什麼錯誤。

而事實上,自閉症是一種大腦廣泛發育障礙,是先天性的由其大腦某些區域的神經連通過度或不足,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沒有直接關係。

自閉症與食物、藥物有關?

「養育方式」的理論一度是解釋孤獨症病因的主流。在此之外,一些人認為食物中的酪蛋白、疫苗以及自身免疫反應或者是營養缺乏從而導致自閉症,這些說法都沒有得到證實。

智力水平異於常人?

自閉症患者難道都有智力問題嗎?他們都是「弱智」嗎?有相關數據統計,在孤獨症患兒中大約有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的患兒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問題,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自閉症患者的智商等於或高於普通人。

「特異功能」?

據統計,有「特殊能力」的自閉症患者只佔自閉症患者的10%-20%,絕大部分自閉症患者仍然是一個不懂交往、不會融入、甚至生活無法自理的人。

藥物治療有用嗎?

儘管醫生有時候會使用一些藥物,但藥物只是針對某些癥狀,比如焦慮、多動行為、重複刻板行為、衝動攻擊行為、食慾和睡眠障礙等。而對於自閉症的核心癥狀,任何藥物都幾乎沒有效果。

如何幫助自閉症孩子?

不管多大的孩子,一旦發現有自閉症,都有恢復的希望,不能輕易地放棄希望;同時康復訓練一定要抓住重點,要在專業人士指導下科學進行,而且一定要堅持不懈。

康復的核心:家庭干預

家裡有自閉症孩子,父母一定要知道以下幾點:

  • 到目前為止,自閉症治療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持之以恆的科學的家庭訓練。
  • 訓練一定要抓住自閉症核心目標——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 自閉症的訓練多數需要伴隨終生。
  • 自閉症的訓練需隨時隨地進行。
  • 自閉症的訓練越早越好,但沒有「最晚」,終生都有訓練價值。
  • 所有的自閉症訓練的終極目標是擁有生存下去的社會功能。

舉一個例子:眼神訓練就是社交中最關鍵一步。自閉症的孩子們,關注點是物,首先找到孩子喜歡的東西,然後把注意力吸引到我們身上。那麼如何訓練眼神?

製造快樂,讓孩子眼神追蹤

誇張動作表情吸引孩子注意

道具引導孩子發音

身體高度和孩子保持一致

等待孩子反饋,觀察表情動作

說起來就幾個步驟,可實際上在具體訓練過程中會遇到非常多的問題,比如:孩子不配合,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吸引孩子注意力,強化物都找不到,當家長在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往往束手無策!

遇到這種情況,你需要專業的指導意見,1對1的定製訓練計劃,我們可以幫助到你!讓你在家就能輕鬆給孩子做訓練!

參與方式:點擊→ 自閉症家庭訓練

都是醫院的在職醫生,所以平時工作繁忙,每天僅限給3個家長做在線長期計劃的定製,其餘時間在門診接診,各位請多多諒解!


你可能還想看,點這裡↓↓

醫教寶:成都自閉症孩子考上本科!這位媽媽只做了4件事?

zhuanlan.zhihu.com圖標9種訓練方法,從手部開始鍛煉自閉症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zhuanlan.zhihu.com圖標被甜到了!自閉譜系人士的戀愛之旅,《Love on the Spectrum》:笨拙而真誠地擁抱愛?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我是醫教寶兒童健康管理專家,關注我關注兒童自閉症!


什麼是孤獨症?

孤獨症是一種腦發育性障礙,以社會交往障礙、溝通交流障礙和重複局限的興趣行為為主要特徵。孤獨症起病於三歲之前,三歲以後表現明顯,絕大多數兒童需要長期的康復訓練和特殊教育支持。

孤獨症和自閉症是一回事嗎?

是的。孤獨症的專業名稱為孤獨症譜系障礙(ASD),孤獨症和自閉症是英文Autism的兩種譯名,「孤獨症」主要被中國內地的醫學以及特殊教育界所使用;「自閉症」則主要被中國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和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有使用漢語的國家所使用。

孤獨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嗎?

孤獨症不是一種心理疾病,但大部分孤獨症兒童會有心理問題,如認知、情緒和行為問題;孤獨症也不是性格孤僻。

孤獨症屬於哪類殘疾?

2006年起,我國將孤獨症歸類為精神殘疾。但孤獨症譜系障礙會伴有其他各類癥狀,如言語語言障礙、社交行為障礙等。

國際和國內首次診斷孤獨症是什麼時候?

1943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著名兒童精神科醫生 Leo Kanner 發表了第一篇關於孤獨症的論文,裡面列舉了 11 個孩子的病例,並首次提出了孤獨症的概念。1982年,南京腦科醫院兒童精神病學家陶國泰教授首次報告了4例孤獨症患兒,此後引起國內關注。

孤獨症的患病率是多少?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的全球平均患病率為62/10000(0.62%),相當於每160個兒童中有一位孤獨症兒童。從各國報告的情況來看,孤獨症的實際患病率可能還要高於這個數據。

孤獨症的發病有性別差異嗎?

孤獨症的發病有明顯的性別差異,男孩患病率顯著高於女孩,一般男/女患病率之比為4-6/1。

為什麼會產生孤獨症?

孤獨症至今病因未明。流行病學研究已經篩查出很多可能導致孤獨症的危險因素,但是沒有一種是導致孤獨症發生的直接因素。比較公認的原因是基因變異與不良環境的交互作用,特別是新生突變(de novo mutation)可能是孤獨症發病的主因,但具體致病因素和機制不明。研究顯示,一些因素如高齡父母、孕期感染、孕早期不良用藥或接觸化學物質等有可能增加患孤獨症的風險。

孤獨症是由於父母不稱職造成的嗎?

不是。幾十年前,在人們對孤獨症還不了解的時期,有些人認為,大人撫養孩子的方法不當會導致孩子患有孤獨症,尤其是孩子的母親。有一種說法叫做「冰箱媽媽理論」,意思是母親冷淡的養育方法會使孩子患有孤獨症。這種說法已經被科學和事實推翻,研究證實孤獨症是一種腦發育性障礙,與父母教養方式無關。

只有兒童才會得孤獨症嗎?

不是。研究發現,孤獨症是在兒童出生前產生的,在出生後幾個月至3歲前逐步出現孤獨症癥狀,有的起初表現與普通兒童無異,但功能逐漸倒退產生孤獨症癥狀。需要注意的是,孤獨症的核心癥狀可能會持續終生。雖然科學與及時的康復可以幫助孤獨症兒童不斷進步、走向獨立,但並不表示孤獨症會止於兒童時期。

為什麼不能在孩子出生時診斷出患有孤獨症?

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兒童1歲以前,可以展現的行為範圍有限,對其行為類型和發育狀況進行決定性的診斷依據不足,也沒有有效的儀器測查。

(2)孤獨症兒童中,有很大一部分智力也有問題,許多家長因為對智力障礙的擔心而將孤獨症忽略了。

(3)孤獨症的主要問題之一是語言發展的問題,而語言發展問題不到3歲是不能完全判明的。

(4)一部分孤獨症兒童開始時的發育呈現與正常孩子相同的狀況,直到2—3歲時孤獨症癥狀才顯現出來。

(5)一部分父母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缺乏知識,一開始是忽視,後來是不相信,想觀望一段時間,結果使診斷時機推遲。

(6)目前許多醫院醫生對孤獨症診斷知識欠缺,缺乏足夠的臨床經驗,特別是對輕微的小年齡的孤獨症癥狀確認困難,因而把孤獨症看成是暫時性疾患的情況很多。

如果第一胎是孤獨症,第二胎有沒有可能還是孤獨症?

如果沒有明確的基因檢查,生第二胎確實會有一定的風險。但每個家庭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一般來說,90%以上有孤獨症孩子的家庭,也能生下正常健康的孩子;如果第二胎生女孩,患病的危險性更低;從世界各國的案例來看,連續兩胎生孤獨症孩子的例子很少。

孤獨症癥狀一般出現在什麼時期?

根據衛生計生委於2010年7月23日頒布的《兒童孤獨症診療康復指南》,兒童孤獨症起病於3歲前,其中2/3的患兒出生後逐漸出現孤獨症的癥狀,約1/3的患兒經歷了1-2年正常發育後出現了倒退,並開始出現孤獨症癥狀。

孤獨症會誤診嗎?

因為孤獨症的診斷是基於行為癥狀學指標,所以誤診難以避免。如果醫生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誤診一般不會出現。最可能出現的誤診會出現在某些情況非常輕的孩子身上,他們的癥狀有可能被醫生忽略了。

另外,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來說,如果經過系統的訓練他們的情況會有明顯的改善,也就是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邊的人或者家長會覺得孩子被誤診了,其實是由於孩子的整個狀態恢復得較為理想。

孤獨症主要有哪些表現?

(1)社交發展方面

◆缺乏與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與父母親之間缺乏安全依戀關係;

◆與人接觸時缺乏目光接觸,很少或不能主動交往。

(2)溝通方面

◆語言交流障礙,語言發育落後,或在正常語言發育後出現語言倒退,或語言缺乏交流性質;

◆鸚鵡學舌語言。不斷重複他人說過的話或聽到的廣告詞等。

(3)行為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拒絕改變習慣和常規;

◆興趣狹隘,會非常專註於某些物品,或者是對特定物品特別感興趣;

◆刻板、重複或儀式性行為;

◆其他常見行為包括多動、注意力分散、自我刺激行為等。

每個孤獨症兒童的表現都一樣的嗎?

孤獨症兒童的表現每個人都不同。

智力方面,從智商不足40到高於120的天才智商;

語言方面,從毫無語言到機械仿說、雄辯甚至詭辯;

社交興趣方面,從對人毫無興趣到對人感興趣到煩死人家;

興趣行為方面,從瓶子蓋到天文,從磚頭瓦塊到地圖、交通路線,從廣告到歷史傳記,從不識數到常人不能企及的推算萬年曆、開平方以及數字演算,從不識字到過目不忘的識記天才;

除了孤獨症孩子特有的交流和社交的特異性表現外,每個孩子的表現都不相同。

孤獨症兒童不會說話嗎?

孤獨症兒童「會」說話,但普遍缺乏語言溝通能力。現有數據表明,大約25%的孤獨症兒童沒有口語語言或僅有有限的口語語言表達能力。經過康復訓練後,隨著社會交往功能的提高,孤獨症兒童的語言能力也可以逐漸發展。

孤獨症兒童智力有問題嗎?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2009年的調查,大約46%的孤獨症兒童擁有平均值或者平均值以上的智商。雖然目前尚無靈敏可靠的測試孤獨症兒童智商的工具,以上提供的智商指數也僅代表一個估測,不過這個結果可以說明部分孤獨症兒童擁有與普通人群一樣或更高的智商。也有研究報道60%的孤獨症兒童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發育落後。

孤獨症患者會有攻擊行為嗎?

孤獨症患者一般不會有意攻擊別人,只是由於其溝通和表達障礙,有時會用異於常人的方式與人「溝通」,或人們不理解其需求和意願的時候,會出現行為和情緒問題。孤獨症患者全無「害人」之心,不會算計人,缺乏反抗行為,被認為是最真實的人。

孤獨症兒童都特別聰明嗎?

孤獨症兒童個體差異很大,大部分沒有特殊能力表現,只有小部分表現出「孤島智慧」,在繪畫、樂器、音樂、色彩、計算、機械記憶、方位辨別等方面有特別突出的表現,如果加以合理引導與培養轉化,這些能力對其職業開發會有積極意義。

孤獨症兒童感覺方面有問題嗎?

研究顯示,56-90%的孤獨症兒童存在感覺統合失調,所以大部分會有感覺方面的問題。如,聽知覺敏感:喜愛某些聲音,對另一些聲音特別恐懼;觸覺異常:不喜歡擁抱或觸摸;痛覺異常:多不怕痛;視覺異常:對特別圖像的喜好或厭惡、喜歡斜視、倒視;本體覺異常:喜歡坐車、怕坐電梯、喜旋轉。

孤獨症兒童運動方面有問題嗎?

部分孤獨症兒童在運動功能方面也存在著過敏或低敏的表現,比如不喜歡粗糙的地面,容易暈車、暈船,不喜歡被推,行動時總要抓住某些東西來保持平衡。還有些喜歡前後擺動身體,喜歡轉圈,不喜歡靜坐、喜歡保持活動狀態等。

孤獨症會合併其他疾病嗎?

超過70%的孤獨症患者會有不同類別和程度的其他病症(共病)。常見的是精神障礙、感知覺異常、胃腸道問題、注意力障礙、智力障礙、癲癇、免疫失衡、焦慮抑鬱等。這些病症對孤獨症患者的生活質量、康復效果以及預後等都會造成不良影響。

孤獨症有葯可治嗎?

由於孤獨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仍不清楚,所以目前尚缺乏針對孤獨症核心癥狀的藥物,主要依靠康復訓練和特殊教育手段,藥物治療為輔助性的對症治療措施,如抗精神病類、抗抑鬱類和治療多動類的藥物對治療相關癥狀會有幫助。

在公共場合應當怎樣幫助孤獨症兒童?

作為陌生人,看到孤獨症兒童時,根據情況可以作出不同的反應。如果他們主動和你打招呼,我們可以點頭微笑做出回應。如果他們出現了一些不恰當的行為,我們可以忽視,不要給家長亂出主意,有時候忽視也是一種包容和接受,同時建議一些公益活動與孤獨症兒童的接觸行為要謹慎而行!


一般智障是指各方面的發展都相對遲緩,但自閉兒是除了語言、人際關係發展遲緩,其他發展是正常的。根據目前美國 DSM-IV的診斷標準,是在社會、語言、行為與興趣發展上出現異常。與同年齡兒童之發展作比較,出現人際關係遲緩現象,缺少主動與人分享快樂、興趣、成就。缺少社會或與人情緒的互動。

他們有明顯的社會關係上之質量上障礙,明顯非語言溝通障礙,譬如眼對眼接觸障礙、面部表情障礙、特殊身體姿勢、社交應對的姿勢障礙。

溝通上的質量上的障礙包括:

(a) 語言發展遲緩或完全沒有語言發展(不包括嘗試用姿勢或啞巴與來溝通著)

(b) 有些語言發展,但無法開啟或持續一個對話。

(c) 固執重複性的怪異語言。

(d) 缺乏合乎發展階段的遊戲或社會模仿。

重複固執行為、興趣活動:

(a) 一種或多種的固執或狹窄、不正常偏好的興趣。

(b) 堅持某一特定的儀式或日常生活模式。

(c) 重複固執的小動作(譬如,拍手或拍指頭,或旋轉手與指頭,或某些動作)

(d) 愛東西某一小部份。

自閉症是在30個月以後,便開始出現社會關係、溝通發展、怪異固執行為的一種兒童發展疾病。通常自出生後便發現,他們無法以正常關係與人互動,也同時發現有過份的固執與重複行為。非堅持一致性,不易接受改變,同時注意到他們有明顯怪異溝通型式,譬如鸚鵡式仿說,或代名詞混淆不清。

我們的服務 | 啟兒寶家庭工作坊?

www.qierbao.com圖標

孤獨症(autism),又稱自閉症或孤獨性障礙(autistic disorder)等,是廣泛性發育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DSM-IV-TR》將PDD分為5種:孤獨性障礙、Retts綜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礙、Asperger綜合征和未特定的PDD。其中,孤獨性障礙與Asperger綜合征較為常見。孤獨症的患病率報道不一,一般認為約為兒童人口的2~5/萬人,男女比例約為3:1~4:1,男孩癥狀一般較女孩嚴重。

臨床上首次描述孤獨症是在20世紀40年代。1943年,美國醫生Kanner報道了11例患者,並命名為「早期嬰兒孤獨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他當時描述這個類群的患者特徵如下:嚴重缺乏與他人的情感接觸;怪異的、重複性的儀式性行為;緘默或語言顯著異常;高水平的視覺——空間技巧或機械記憶能力與在其他方面學習困難形成對比;聰明、機敏且具有吸引力的外貌表現。最初,Kanner報道的這類患者被認為是兒童精神分裂症的一個亞型而未受重視。在20世紀40~60年代,又有數人描述了與Kanner報道相似的病例,並冠以各種各樣的名稱。當時的國際及美國精神病分類與診斷標準將這類患者歸入「兒童分裂樣反應」類別中。對於孤獨症的病因學,當時普遍認為是父母養育方式不當造成了孤獨症的發生。Kanner將孤獨症患兒的父母描述成一群高學歷的、事業心很強但又冷漠無情的人,這一觀點在當時似乎很少有異議。

兒童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該病男女發病率差異顯著,在我國男女患病率比例為6—9:1。其主要癥狀為:

1、社會交流障礙一般表現為缺乏與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與父母親之間缺乏安全依戀關係等。

2、語言交流障礙語言發育落後,或者在正常語言發育後出現語言倒退,或語言缺乏交流性質。

3、重複刻板行為。

4、智力異常70%左右的孤獨症兒童智力落後,但這些兒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較強能力,20%智力在正常範圍,約10%智力超常,多數患兒記憶力較好,尤其是在機械記憶方面。

5、感覺異常表現為痛覺遲鈍、對某些聲音或圖像特別的恐懼或喜好等。

6、其他常見行為包括多動、注意力分散、發脾氣、攻擊、自傷等。這類行為可能與父母教育中較多使用打罵或懲罰有一定關係。

7、與教育有一定關係.有些也是後天形成的.比如,父母的關愛不夠.感到孤獨寂寞.特點 英文學名:Autism

病症特點

自閉症的病因仍然未知,很多研究人員懷疑自閉症是由基因控制,再由環境因素觸發。雖然環境因素所扮演的角色仍未有定論,研究人員發現七個經常出現在自閉症病人的基因組。

美國國家精神衛生學院保守估計美國自閉症的發病率為每一千人有一人。總計男性患自閉症的比率,比女性高三至四倍,但女性發病時病徵會較男性嚴重。聯合國發布的數據表明,自閉症的發病率為1/150。診斷是建基於一系列的精神病學原則,而有一些臨床測試可以協助斷症。

自閉症是生理上不明顯,故此斷症需要完整的身體和神經評估。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定義,自閉症必需要三歲前出現社會互動、言語及社交溝通遲緩發展。ICD-10也要求病徵需要在三歲前出現。部分自閉症患者可經過診療、實習及特殊教育,可改善他們的社交能力,而可參與主流教育及社交活動。但以現時醫療科技水平來說,並不可能完整根治自閉症。

基本特徵:

一般而言,患有自閉症的兒童在三歲前會出現的基本特徵有下列三方面:

(一)社交發展方面:

對外界事物不感興趣,不大察覺別人的存在;

與人缺乏目光接觸,未能主動與人交往,分享或參與活動;

在群處方面,模仿力較弱,未能掌握社交技巧,缺乏合作性;

想像力較弱,極少通過玩具進行象徵性的遊戲活動。

(二)溝通方面:

語言發展遲緩和有障礙,說話內容,速度,及音調異常;

對語言理解和非語言溝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難;

可能欠缺口語溝通的能力。

(三)行為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堅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絕改變習慣和常規,並 且不斷重複一些動作;

興趣狹窄,會極度專著於某些物件,或對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 形狀的物體特別感興趣。

此外,患有自閉症的兒童也有可能有下列相關的特徵:

(一)感知模式:

對某些聲音,顏色,食物或光線會產生焦躁不安或強烈的反應;

對冷,熱,痛楚的反應很弱,所以對危險行為缺乏警覺及適當的反應;

會不斷轉動身體或用異常的方法探索物件,把自己沉迷在某種感官刺激中。

(二)發展方面:

大約有百分之三十的智力發展正常,百分之七十智能發展遲緩或者智商會在七十或以下;

在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不平均,而且發展過程和一般兒童有差別。

(三)情緒及行為方面:

由於溝通上有困難,加上未能適應轉變,所以比較容易受情緒或環境因素刺激,表現衝動或有傷害性的行為。

(四)生活習慣:

會抗拒某種味道,顏色或未曾吃過的食物,因而形成嚴重的偏食行為;

會有難以入睡的情況。

(五)強項和興趣:

部分患者可能會有異常的記憶力;

在個人興趣和技能方面可能有特別超卓的表現。

(六)社交方面:

甚少與別人有目光接觸,也不會注意別人的表情和情緒變化,更難從別人的言語,行為推斷別人的想法,意願和意圖或理解別人的感受。

有時候會有不恰當的情感表現和社交行為,例如在別人不開心時大笑,在某些場合說些不恰當的話,或未能與人分享快樂。

表現類型:

1、無語言型:通常會被誤認為聽力有問題或是失語症。

2、立即仿說:分為有變化有彈性的仿說、沒有變化沒有彈性的仿說。前者被視為自閉症兒童具有表達溝通的意圖;後者多半不具有溝通意圖。

3、延宕仿說:在一段時間之後喋喋不休地重複某些字、詞、成語、句子、整首詩或是歌曲,同樣也會有溝通性或非溝通性之分,而這種行為通常和情境、壓力有所聯繫。

4、說話不帶感情:無真正意義上的交流。

5、無法掌握音調、音量:說話時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機械化,無法通過語音的音調、節奏、抑揚頓挫來表現情緒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義無法變化:如學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讀音。

7、代名詞反轉:「你」、「我」、「他」等代名詞有混淆的現象。

8、不清楚肯定與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較少使用甚至不會使用「是」或「好」。

9、文法結構不成熟:無通常意義上的文法含義。

10、很少發問:除了強迫性的行為表現外,他們很少會提出問題來發問。

11、固著性:不管情境的變化,重複地念著某句話。

12、不會使用因果性的語言:如因為、所以、因此、如果等辭彙。

詳細表現:

(1)孤獨離群,不會與人建立正常的聯繫

即是缺乏與人交往。交流的傾向,有的患兒從嬰兒時期起就表現這一特徵,如從小就和父母親不親,也不喜歡要人抱,當人要抱起他時不伸手表現期待要抱起的姿勢,不主動找小孩玩,別人找他玩時表現躲避,對呼喚沒有反應,總喜歡自己單獨活動,自己玩。有的患兒雖然表現不拒絕別人,但不會與小朋友進行交往,即缺乏社會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時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過去摟人一下,然後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為了找人聯繫而只是一個動作,或者說只存在一個接觸的形式,而無接觸人的內容和目的。他們的孤獨還表現在對周圍的事不關心,似乎是聽而不聞,視而不見,自己願意怎樣做就怎樣做,毫無顧忌,旁若無人,周圍發生什麼事似乎都與他無關,很難引起他的興趣和注意,目光經常變化,不易停留在別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們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們的目光不注視對方甚至迴避對方的目光,平時活動時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時常眯著眼,斜視或餘光等,很少正視也很少表現微笑,也從不會和人打招呼。

(2)言語障礙十分突出

大多數患兒言語很少,嚴重的病例幾乎終生不語,會說會用的辭彙有限,並且即使有的患兒會說,也常常不願說話而寧可以手勢代替。有的會說話,但聲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語重複一些單調的話。有的患兒只會模仿別人說過的話,而不會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交談。不少患兒不會提問或回答問題,只是重複別人的問話。語言的交流上還常常表現在代詞運用的混淆顛倒,如常用「你」和「他」來代替他自己。還有不少孤獨症兒童時常出現尖叫,這種情況有時能持續至5~6歲或更久。

(3)興趣狹窄,行為刻板重複,強烈要求環境維持不變

孤獨症兒童常常在較長時間裡專註於某種或幾種遊戲或活動,如著迷於旋轉鍋蓋,單調地擺放積木塊,熱衷於觀看電視廣告和天氣預報,面對通常兒童們喜歡的動畫片,兒童電視,電影則毫無興趣,一些患兒天天要吃同樣的飯菜,出門要走相同的路線,排便要求一樣的便器,如有變動則大哭大鬧錶現明顯的焦慮反應,不肯改變其原來形成的習慣和行為方式,難以適應新環境,多數患兒同時還表現無目的活動,活動過度,單調重複地蹦跳、拍手、揮手、奔跑旋轉,也有的甚至出現自傷自殘,如反覆挖鼻孔、摳嘴、咬唇、吸吮等動作。

(4)大多智力發育落後及不均衡

多數智力發育比同齡兒遲鈍,少數患兒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動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議,有不少患兒的機械記憶能力很強,尤其對文字元號的記憶能力。如有位3、4歲患兒特別喜歡認字,見字就主動問念什麼,並且只問一次就記住,為此他能毫不費力地流利地閱讀兒童故事書,說明他掌握不少辭彙,但當他要用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時則存在明顯的困難,說明他們存在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能力方面的損害。

判斷標準:

美國兒科學會公布了11種最新的兒童孤獨症特徵,其中語言能力滯後、缺乏人際交流的能力是最直接的外在表現。

如果嬰幼兒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以下特徵,那麼極有可能患上了孤獨症。

一、當嬰兒盯著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時,卻沒有表現出高興的反應。

二、出生後2個月還不會笑,對周圍事物反應差

三、5個月左右的孩子,不發出交流的咿呀聲。

四、不能辨認出父母的聲音,當爸爸媽媽叫他名字時沒有反應。

五、不和別人進行眼神交流。

六、9個月後才發出咿呀聲。

七、說話前很少配合手勢,如揮動小手。

八、拿著某樣東西,反覆重複一個動作。

九、16個月大時還不能說出一個字。

十、一周歲時仍不會發出咿呀聲,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勢。

十一、兩周歲不能說兩個字的詞語。

十二、即使會說話了,但卻缺乏語言技巧。

十三、不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語言單調,經常說重複語言、刻板語言或自造詞句。

診斷:

自閉症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同時也是對家庭的打擊,看著人家的孩子都活潑可愛,但是自己的孩子卻沉默不語,甚至不與人交流,這讓不少做父母的都很是憂心,自閉症對兒童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生活中如果孩子出現自閉,那麼做家長的平時需要多多關注孩子的表現,如果患有自閉症能夠儘早發現。因此,若不及時治療,孩子將失去和人正常交流的能力。

1到2歲為最佳判斷年齡

雖然自閉症患者年齡最小的只有3個月,但要看出幾個月大的寶寶是否有自閉傾向卻並不容易。一般到1歲後,父母才能看出寶寶的異常行為。所以,最佳判斷年齡為1到2歲,如果家裡孩子到2歲還不會說話,排除耳朵、發音器官的病障後,應該立即做自閉症檢查。

5歲以上才查出自閉症的孩子,自閉症的影響就更大了。甚至有20多歲的患者,不會使用生活中最簡單的工具,遇到不順心的事便大吼大叫,更別提外出工作,正常的戀愛了。

自閉症家長診斷:看眼睛

和患自閉症的孩子語言交流很困難,常常答非所問、自言自語。段主任指出,其實判斷自閉症,看眼睛比聽他說話更重要。

孩子若患自閉症,和人很少有目光交流,只關心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但這種興趣通常很奇怪,比如出門前後,一定要做一套完整的儀式,否則就大吵大鬧。想要東西,卻不會望著家長的眼睛說出來,而是像對待沒有生命的物體一樣,達到目的即可。

如何訓練?

自閉症幼兒生活能力訓練一定要詳細分析的情況,提出最適合他的訓練模式。如簡單的進食訓練,不同自閉症幼兒就要採用不同的訓練方法,才能取得最優化的訓練效果。如自閉症孩子XX,交往嚴重困難,無語言,幾乎不吃學校的午餐,甚至對學校的餐具也懷有害怕心理,他的體能發育特別好,力氣大、耐力好,教師要想運用強制方法讓他進食,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對XX的進食訓練不能採取強制訓練方法,在他認為不被傷害、安全的情況下,用脫敏、強化、替代等方法綜合運用進行訓練。而另一自閉症幼兒YY也是嚴重的自閉症癥狀,挑食情況嚴重,米飯他從出生從沒嘗試過,但他的脾氣比較好,對事物的反應不強烈,所以對YY的訓練就從替代訓練開始,也可適當運用強制,再配合時間延遲法,效果很好。

1.穀類食物

我們所說的穀類食物主要指大麥、燕麥和黑麥等製成的食物,不包括大米和土豆等我們經常食用的食物。因此,自閉症的家長應注意盡量避免給孩子食用諸如黑麵包、燕麥片、麵食類(如饅頭、包子、餅乾)之類的東西。

2.蛋白食物

由於自閉症兒童無法徹底分解牛奶中的酪蛋白,造成消化道內帶有鴉片活性的短肽鏈增多,從而影響他們的癥狀,因此,控制自閉症兒童不吃或盡量少吃奶製品對他們來說是有利的。除此之外,還有雞蛋、鮮奶蛋糕、乳酪、冰激凌、酸奶等食物也同樣富含酪蛋白,家長應該控制其孩子對這些食物的攝入。值得提出的是,由於牛奶含有豐富的營養,因此家長在控制這些食物的同時,應注意補充各類替代品,如豆奶或蔬菜等。

3.色素的食物

硫酸鹽對人體的消化功能有著非常的作用。如果人體的胃腸道內缺乏硫酸鹽,那麼消化道的可同透性就會增加,帶著鴉片活性的鈦就容易進入血液,自閉症患者的癥狀也將變得惡化。因此,這些食物應盡量避免給孩子吃。

4.水楊酸鹽食物

含水楊酸成分高的食物對自閉症患者有不良作用。因為水楊酸對人體的胃腸道有嚴重的負作用,會導致消化道的可通透性增加,這些食物包括橘子、橙、胡柚、檸檬、番茄等。值得提醒家長的是,阿司匹林也含有大量的水楊酸。因此,家長不僅應注意盡量避免給孩子吃這類食物,在孩子感冒發燒時也盡量不要使用阿司匹林。

家長應該如何做?

1、自閉症孩子比較欠缺忍受挫折地能力,因此教一項新地技能,最好先找到他會地部分,先讓他有成就感,再一步一步地改善病情。

2、對於改善自閉症孩子地刻板行為,盡量幫他找到他感興趣地事物活動,多用其他地活動或玩具來吸引他地注意力,不要讓他無所事事,以免他覺得太無聊,一直重複同樣動作。另外,讓這些重複地動作加以意義化,也是改善刻板化行為地方法之一,例如:如果孩子喜歡轉東西,你可以教他玩陀螺;如果孩子喜歡搖晃身體,你可以放音樂,讓他用不同地方式隨著音樂搖擺身體。

3、自閉症孩子如果伴隨溝通方面地障礙,遇到挫折或不順心地事時,容易以哭鬧地方式或是自我傷害地方式表達,因此平時應多觀察他喜歡地事物藉以轉移注意力,更重要地是要協助他用任何方式表達,找出哭鬧地原因,了解他地情緒。

4、如果自閉症孩子因為欠缺忍受挫折地能力容易生氣、發怒,可以利用一些自我教導地策略,例如:發現自己生氣地時候,要告訴自己:『我不生氣,因為我是乖寶寶;我不生氣,我要深呼吸,因為我是好孩子。』

5、有些自閉症孩子對於危險事物不夠敏感,例如:有一些孩子習慣爬高,或是喜歡亂跑,因此要注意安全地考量。

6、自閉症孩子對於固定地事情改變非常敏感,因此最好不要輕易地改變,若要改變也要在他不知不覺中改變,或是設法轉移他地注意力。

7、自閉症孩子通常不太喜歡與人主動接觸,因此利用各種機會讓他和家中兄弟姊妹或是其他鄰居孩子多接觸及互動式很重要地,可以找一些他有興趣地活動或遊戲來吸引他,增加他與其他人地互動。

語言特徵:

1、無語言型

通常會被誤認為聽力有問題或是失語症。

2、有語言型

1)立即仿說:有變化的仿說被視為自閉症兒童表達溝通的意圖,而沒有彈性的仿說多半不具有溝通意圖。

2)延宕仿說:在一段時間之後喋喋不休的重複某些字、成語、句子、整首詩或是歌曲,同樣也會有溝通性或是非溝通性之分,而這種行為通常和情境、壓力有所聯繫。

3)說話不帶感情:只是在告訴你,而不是和你談話,也沒有一般人說話時一問一答、一來一往的特性。

4)無法掌握音調、音量:說話時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機械化,無法通過語音的音調、節奏、抑揚頓挫來表現情緒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5)字義無法變化:如學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讀音。

6)代名詞反轉:「你」、「我」、「他」等代名詞有混淆的現象。

7)不清楚肯定與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較少使用甚至不會使用「是」或「好」。

8)文法結構不成熟:會使用自己的語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觸的人才了解其語言所隱藏的涵義。

9)很少發問:除了強迫性的行為表現外,他們很少會提出問題來發問。

10)固著性:不管情境的變化,重複的念著某句話。

11)不會使用因果性的語言:如因為、所以、因此、如果等辭彙。

如何預防?

一、輕鬆的溝通環境

城市居住的現代化使許多人搬進了高樓,而一戶一門的高樓容易給孩子造成封閉的環境,因此,應允許或鼓勵孩子從高樓走下來到庭院中,與鄰居或附近小朋友玩耍、交往,建立友誼。

二、積极參加集體活動

集體活動包括鄰居小朋友相邀的遊戲、做作業;包括學校、班級統一組織的文體活動;包括祝賀同學生日、歡送老師等等。從集體活動中培育孩子的性格,從集體活動中體驗友誼、智慧與溫暖。

三、創造交友環境

不僅應允許孩子走下高樓、走出家門,也應允許還把小朋友請進家門。為孩子提供交朋友的機會,教給它們交朋友的藝術、方法和技巧。

四、培育孩子的自立能力

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有意讓孩子碰碰釘子,嘗嘗苦頭。以磨練孩子的意志力。


自閉症範圍很廣泛,自閉症的研究方向:腦科學、認知神經科學、兒童發展心理學;自閉症的表現、診斷、康復、教育、就業,你指的是哪方面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