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麼情況下,如何理解這句話,以及,引申義


謝邀。

魯迅的本意是,「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做的事情,不一定是正確的事情。」

抽象地說就是「一件事的持續性和他的正確性沒有因果關係。」

通俗點說就是「一件事兒持續的時間再長,也不能說這件事兒就一定是對的。」

這是普通人經常犯的邏輯錯誤——要麼是不知道「相關性不是因果性」,就像數學成績好的人物理成績也好,有相關性,但物理成績好的原因不是數學成績好;要麼是不知道,一個邏輯的反向邏輯,可能是錯的——就像貓有四條腿,但不是有四條腿的都是貓。

再回到魯迅的話上面——正確的事情當然更容易保持下去,但一直保持下去的東西不一定正確,「對」和「向來如此」有相關性但沒有因果關係,即使「對」和「向來如此」有因果關係,「向來如此」和「對」也沒有因果關係。

以上。


這句話是送給麻木的中國人的


本句出自《狂人日記》,體現了革新者魯迅的革新思想,魯迅在多篇文章中不止一次說過類似的話,比如《熱風》裏的多篇隨感錄(38、48、58……)

守舊派的信條是「祖宗之法不可變」,祖宗是神聖的,沒人能強於祖宗,同樣的一部法,為什麼祖宗的時候能維持國家繁榮,現在就不行了?關鍵是在人,在人心啊,嗚呼,世道澆漓,人心不古,此吾所為仰天扼腕切齒三嘆息者也!我中國,聰明人這麼多,地大物博,賢聖教化,仁義施行,《詩》《書》文化繁榮,科學技術發達,蠻夷誰不臣服納貢?

但革新者魯迅說,祖宗管不了我們死活,我們現在要的是生存。一個人自己活著,不能「駝了前輩先生活著」、「倘使不改現狀,反能興旺,能得真實自由的幸福生活,那就是做野蠻也很好。——但可有人敢答應說「是」麼?」

目的就是拋棄舊思想,全面學習西方。


裹腳,三從四德,女子無才,封建迷信,君君臣臣。對嗎?


其實這句話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

本來就是這樣,

自古就是這樣,

規矩就是這樣,

就是就是這樣,

便是正確的嗎?


三綱五常 在封建社會 向來如此 便對了嗎?

如果對 那現在怎麼會有女權


對不對管用,存在即合理,合理將存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