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一下大雨就積水嚴重,污水管道又起不到作用,能不能通過挖一個滲水井解決問題


滲水的速度應該因地質而異,如果雨水收集井的水有管道泄水,應該效果更好。


挖坑治標不治本,還需解決最終疏導問題,才能將雨水帶走


滲水井不可取。土壤的吸水能力有限,一旦達到飽和狀態,就失去了滲水功能,反而因為挖了坑造成積水,造成安全風險。建議你先調查你們村的排水流向,在各排水流向上游分散排水,在主要匯水點通過開挖明溝(暗渠)排入自然水體。

不如把村子裡地勢最低的地方直接挖成一個人工湖,湖的容積確保可以容納下至少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湖邊在配水泵,下雨前將湖水抽到附近河道,連續乾旱還可以補水到湖裡。


那要看多大的坑了,基本上做不到。


看題主的描述,我覺得不能,以下幾點原因:

1.積水嚴重。

首先這個表述是很籠統的,積水範圍多大,積水水深多少都沒有明確的表述,這樣的話相關專業的人也沒法判斷是不是水量真的很大。那我姑且就認為水量確實非常大吧。

那麼,既然水量大,就已經不適合用滲井了。我國《公路排水設計規範》JTG/T D33-2012,6.3.1條第三點對滲井的適用情況是這樣描述的:

可見,滲井適用於水量不大的情況,並且還對地下含水層有要求,簡單來說地下水位越深越好,但是相應的,越深造價也越高。

2.水質不行

看題主描述,大概你們村子裡只有一趟管道,用來走污水的。可以想見,如果建滲井的話,題主勢必打算用污水管收集路面積水,然後接入滲井。而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 首先,滲井只能起到下滲的功能,不能處理水質。現在國家對環境要求很高,城鎮居民污水已經明確要求不能未經處理就排入自然水體。
  • 更嚴重的是,地下水自凈能力很差,如果把污水排入地下,那你們這個村子幾十年別想喝地下水了。

而如果恰巧,你們村是取地下水作為水源,,,畫面太美。

即便你們村是取地表水作為水源,由於水系是連成一體的,誰也沒法保證河道不會被污染。

3.堵塞滲井

不管你是污水管道接入滲井,還是新建雨水管道接入滲井。滲井都需要經常性清掏,以防堵塞。

  • 如果是污水接入滲井,首先這個清掏作業就非常噁心;其次,有可能你還需要換料,因為污水裡不可避免的會有各種固體、油污。這些東西粘附在濾料上的話,也一樣會堵塞滲井。
  • 如果是雨水管道介入滲井,清掏倒是不那麼噁心了。但一樣也是要經常性清理的,因為雨水裡不可避免的會有樹葉、泥沙等雜質。尤其你們是在村子裡,有土路的情況下,泥沙是不可避免的。

4.造價不一定低

由於積水量較大,應該不是一個滲井就能解決的,有可能需要建井羣,這樣的話造價不見得會很低。


根據你們村積水的情況,可能你們村地勢比較低吧,不知道村子附近有沒有河道。

以下是幾點解決方案,學藝不精,還需要同行指正。

  • 最好是新建一趟雨水管,用來收集村子裡的雨水。之後建泵站,把雨水抽出去,排到附近河道里。這樣的話造價比較高。
  • 二者就是挖溝,可以根據需要選擇用不用蓋板,挖溝造價應該是要低一些的,不過有個問題,如果你們村確實地勢低,比周邊的河溝還低,那可能還是需要水泵抽水的。
  • 第三,不知道你們村現在污水是怎麼排的,如果有污水處理設施的話,可以做截流。在現有污水管道上做雨水口,收集雨水,然後在污水處理設施前做截流。由於污水管徑小,流量小,可以選擇在截流設施後設水泵抽水,加大流量。如果排水過慢、形成積水,那污水就會可能管道里出來,想想有點噁心。不過這污水其實也是被雨水稀釋了的,看題主能不能接受吧。

上面幾種方法中,第一個造價可能最高,第二個沒有什麼特別的缺點,第三個造價可能是最低的,但是現在國家不提倡這樣子。


沒有什麼方法是不可以的!——滲水井也是。

但是,題主沒有描述村子、大街、雨量和積水的多少,所以按照常規的方法,還是把雨水導流排出比較好。


挖一條引水溝把污水引到河裡或者低窪處就好了……滲水井挖的太深,價格很貴的……向下挖不如淺一點多挖一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