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合理。

這個問題我很早就想說了。

我個人認為,在假面騎士裡面,只要遵從這麼幾個原則,就不會對戰鬥力有什麼疑義。

首先就是,數據是沒有用的,或者說只在本劇中有參考價值。比如黑洞數據大於天才,那在build裡面黑洞就比天才強。但是跨劇集之後,數據就沒有參考意義。因為同一部劇裡面數據可以有很好的分層而不會戰力崩壞,但是不同假面騎士之間設定必然是有巨大差異的。就比如萬丈龍我的基礎真要看數據,已經碾壓了很多最終形態,但是實際上都知道,這個形態全程喫癟。只要站在編劇的角度也能很輕鬆地知道,如果參考數據對於編寫劇情沒有任何幫助,只會擾亂戰鬥力的表現力。所以當我們橫跨作品比較時,數據是沒有任何參考價值的。

再者就是後輩出場的劇集和劇場版,表現力必然遠超實際應該表現的。這也能理解,後輩出場面子必須給足。所以必須有很多基礎形態打別人最終都打不過的場景,小朋友才會覺得哇下一個騎士好厲害一定要看。同時也說明瞭這些橋段都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最後得出的結論,在看劇情的時候,把所有基礎形態和最終形態實力放在同一水平線上,再根據人物的戰鬥經驗和劇情需要展現實力差距。最淺顯的例子,小明基礎暴打莊吾和蓋茨的基礎,很明顯就是戰鬥技巧和經驗的碾壓。然後被自己的裝甲壓制,很明顯是因為有了形態之間的差距,所以選擇用基礎模式這個最熟練的形態來彌補戰鬥力的不足。


歪一下樓,我覺得騎士的戰鬥更多體現在情報差,為什麼新出現的形態第一戰基本不喫癟(龍我除外)?因為對方不清楚這個形態的能力,數據。

像build兔兔形態初登場時,把老實人打得不要不要的。但當老實人得到兔兔的數據時,兔兔就快喫癟了。

還有帝騎的劇場版W出場的那一段,影月連究極升華空我加帝騎都能打,卻打不過W的基礎形態。因為影月清楚舊十年騎士的數據,能力。但卻沒有新十年的W的情報。然後,他跪了。

所以數據並不重要,問題還在情報差上


按理來說,是絕對不合理的... 但是特攝本身也不是那麼講理的影視作品。具體原因無非是礙於技術能力,資金限制沒辦法做到應該有的表現力。像build裡面後期舉手投足間都是半百噸的大佬,儘管平時動手不能發揮全力,但是少說也是幾十噸了吧?那麼按牛頓所言,這些人打架應該會像超人打架那樣,一拳出去,對面直接水平起飛才對,因為按數據來說大家也就幾百斤。。


合理,噸數只是個基礎中的基礎,也只是在單個體系內表現地位的一種數據,實際上戰鬥沒啥用,體系外論戰完全可以無視。

舉個例子,T數日常被黑的faiz。

指尖貫穿30cm厚的鋼板,把他當個衝壓機,拿我的指尖當長方形做周長,鋼板算常用的Q235,粗略算一下噸數:衝壓力計算公式P=kltГ=1x300mmx(10+15)x2x141/9800=215.8噸。

faiz基礎形態一指頭這個威力。

既然可以穿30cm鋼板,那麼更粗略地算一下他的拳頭,把指尖周長換成拳頭,大概是1122噸。

而昭和的black,常人30倍,按W的常人算,30T拳力,只算100kg也有3T也是比faiz基礎高,可他大招設定踢斷30cm鋼板。

噸數高可是根本打不過faiz。

如果你覺得很扯,那麼看一下faiz防禦力,是可以抗坦克炮擊的,區區30T噸都是灑灑水。如果覺得我在吹,那麼可以看一下隔壁小魔王,時王2都劈山了,逢魔輕鬆掌控星球,幾億噸都是小水槍啦。


設定就是拿來喫的,要不然你以為月讀為什麼腫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