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語言學習機構認識了許多外國朋友,大家周末經常聚在一起做一些主題分享。我想給大家做一期「音樂」主題分享,介紹中國原創音樂,讓外國朋友了解中國音樂的多樣性和國際化。

一聽到中國音樂,我的這些外國朋友能想到的總是琵琶二胡古箏那些中國古典音樂元素,他們甚至不相信中國也有還不錯的hip-hop,rap,post-rock,死金,實驗等。我希望能夠讓他們跳出對中國音樂的「刻板印象」。

如果只能選十首作品,不代表這十首是最「東方」的or你最喜歡的,而是最適合讓那些對中國音樂發展水平沒有什麼概念的外國朋友能夠快速了解到中國音樂多樣性和原創實力的。

歡迎大家列歌單並闡述推薦理由~


王力宏2013在牛津大學演講時,就推薦過10首他心目中能代表華語樂壇的歌曲,具體如下:

鄧麗君《月亮代表我的心》

蔡琴《被遺忘的時光》

崔健《一塊紅布》

王菲《我願意》

庾澄慶《靠近》

張惠妹《Bad Boy》

陶喆《沙灘》

周杰倫《東風破》

葛仲珊《Slide》

方大同《BB88》


感謝邀請哦~

文化之間的交流呢,文藝作品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如何掌握好這個切入點,首先要做的就是在理解文化差異的同時,尋找共同點,這樣一來切入才可以準確,交流才可以產生共鳴。

阿姨的專業是英語言文學,比較了解英語言國家文化和歷史, 在熟悉樂器產品發展史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不同時期的文藝/音樂作品,都是和相應的文化背景和文學作品息息相關的,樂器產品的上市迭代也與之相吻合。

對文化領域文史類方向的了解,給阿姨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可以通過對音樂口味和文學口味的偏好,結合客戶的自身條件與預算,有針對性的幫助到大家選擇合適的樂器產品。

在經常與美國、日本和歐洲其他國家的廠商交流過程中,阿姨也試著讓廠方了解中國的文化和口味,阿姨也嘗試過以歌曲共同性的切入點,和多家廠商進行過交流,讓很多外國的樂器行業的朋友們,更加熟悉和了解中國文化,拉近了距離,對中國倍感親切。

阿姨接下來就簡單的說一說吧,也不一定都是原創,也有一些翻唱,反正是很有共同點,可以很好的進行聊天的切入交流,讓你也有得講,對方也有得說,這才能達到交流的目的,信息是可以交互的,文化是可以交流的,而不是單向的灌輸。

1,榮登billboard第三名的《玫瑰玫瑰我愛你》 陳歌辛 Frankie Laine

每個美國人都聽過這首歌,甚至都能哼唱幾句,只要你起個頭,這種唱畫畫草草的歌,在任何語種裡面都能有一些反響。

阿姨提這首歌曲呢,因為這首歌是中國人寫的,首次出現在1940年的電影《天涯歌女》(英文名 The Sing girl)中,原唱是姚麗,由吳村作詞,陳歌辛作曲。因為這首歌的旋律非常好聽,哼唱起來朗朗上口,就流傳到了美國,經過電台主持人Wilfrid Thomas對歌詞的再創作,衍生出了英文版的《Rose rose I love you》。

1951年,由美國歌手/演員弗蘭基·萊恩 ( Frankie Laine)和諾曼·盧博夫合唱團( Norman Luboff Choir)一起與保羅·韋斯頓 ( Paul Weston)及其管弦樂隊一起錄製 ,並由哥倫比亞唱片公司 ( Columbia Records)發行 ,目錄號39367。這首歌在Billboard雜誌的音樂排行榜,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上排名第三 。

詞曲作者陳歌辛的小兒子去美國接受高等教育時,見到了萊恩,兩人成為了朋友,並一直保持通信。 英文歌詞與原版普通話並沒有什麼共同之處,但它們通過類似發音的英文短語「 make way」,向名詞性的中文的「玫瑰」發音將近,算是對原作的致敬。

值得一提的是英文版的歌詞,還增加了一些故事情節,由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是全世界戰爭頻發的階段,普通的美國年輕人,經常會離開家鄉,隨軍遠赴他鄉,與當地的女孩發生一些愛情故事。英文版的故事情節裡面,講了一個西方水兵愛上中國姑娘的故事——

姚麗版:玫瑰玫瑰我愛你 玫瑰玫瑰我愛你

Frankie Laine 英文版 rose rose i love you Rose, Rose I Love You

2,小黃人插曲 村裡人樂隊原唱的&的二次流行,和胡寅寅八九十年代的翻唱。

小黃人裡面的插曲YMCA,年輕的小朋友們都能比較熟悉,無論哪個國家的小孩子,喜歡這部動畫片的,都能唱幾句甚至舞動起來。

其實呢,這首歌曲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外國,都是2次流行起來的,他的原唱,是村裡人樂隊(Village People),該曲在1979年初登上美國榜單第二,並同時在英國榜上獲得冠軍,這成為該樂團的最熱門歌曲。它也是不到40首全球銷量破千萬的單曲。

這張照片就是村裡人樂隊哦,這些年輕人的形象,被還原到了小黃人裡面,印第安髮飾工人、機車男等元素,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下來,人物都擁有各種各樣的職業特點和性格。

80年代呢,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初期,「開放」不僅限於經濟方面,在文化生活中,中國的年輕人也更多的與西方的文化有所交融,DISCO時代的來臨,讓這個動感十足的原唱,也被舶來到了我國。胡寅寅老師,在八十年代,就曾經翻唱過這首在全球大紅大紫的YMCA,日本歌手西城秀樹也曾翻唱過,不知道是不是胡寅寅老師和西城叔叔早商量好的。

胡寅寅老師現場演出的照片阿姨沒找到,找到了西城秀樹的舞台現場,DISCO時代都那樣,台范兒和自由泳差不多,兩臂分開,一上一下,腦袋上揚測仰,全方位360度立體無死角躁動。

胡寅寅老師版本的YMCA ,歌名 叫做 年輕人

阿姨好喜歡村裡人樂隊的造型啊,再分享一張照片好了!

村裡人樂隊原版 YMCA YMCA

這是有視頻啊!!!!!! 膠片色,看起來好感人!看了之後,好像去買衣服!!這群年輕人好潮啊!!!!

3,原住民文化 胡德夫《美麗島》 Willine Nelson《Georgia On My Mind》

熟悉胡德夫的朋友肯定聽過他的那首《美麗島》,是原住民在歌唱自己美麗的家鄉,美麗的台灣,美麗的島。不熟悉的朋友可以看看馬世芳的這期節目,講的比阿姨講的好太多,還有很多史料和素材,內容非常豐富。《聽說》第十集,《我們搖籃的美麗島》——

優酷視頻?

v.youku.com

作為美國原住民的印第安歌手Willie Nelson,有一首很著名的翻唱歌曲,《Georgia On My Mind》。

美國對於印第安人有一條著名的法案,就是《印第安人遷移法》(Indian Removal Act)。是美國政府的印第安人遷移政策的一部分,於1830年5月28日由安德魯·傑克遜總統簽署為法案,法案授予聯邦政府權力,將印第安人從密西西比河以東遷移至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印第安領地」(Indian Territory),領地位於現今俄克拉何馬州內。喬治亞州在1802年是美國最大的州,這項《遷移法》在南方得到了強烈的支持,特別是在喬治亞州,印第安人被紛紛「遷移」出了喬治亞。美國政府為了維護白人的利益,用金錢換取了印第安人的土地,強行趕走原住民,包括切諾基部落在內的許多土著民族在美國軍隊的刺刀下踏上遷徙之路。切諾基人認識到保衛家園沒有出路,接受了傑克遜簽署的《印第安人遷移法》,但大部分的諾基人還是決心抗爭到底。最後,7千名聯邦政府的士兵把剩下的切諾基人強行集中起來。1838年的秋天,在喬治亞州民兵和聯邦軍隊的逼迫下,18000個切諾基的男女老少被迫踏上了長達800英里的西遷之路。有4000個印第安人由於旅途艱辛和冬季的疾病,死在路途中。這一事件,史稱「眼淚之路」。這首歌曲的原作並不是尼爾森,但是,被作為美國原住民尼爾森翻唱出來,就別有一番意味在其中。

胡德夫的《美麗島》和尼爾森的《Georgia On My Mind》,都是以沉靜醇美,又略粗糲蒼涼的嗓音,吟唱自己美麗的家鄉,這種對故土的熱愛,比雄赳赳氣昂昂的爆發,更加內斂深沉,愛的更有深度,更加富有重量感。

胡德夫 《美麗島》 美麗島

尼爾森 Georgia On My Mind

4,「逃離現實,反思自我」的青年人 崔健《假行僧》 Albert Hammond《南加州從來不下雨》.

西方的「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又稱迷失的一代,是美國文學評論家格特魯德·斯坦因提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的美國一類作家的總稱。他們共同表現出的是對美國社會發展的一種失望和不滿。他們之所以迷惘,是因為這一代人的傳統價值觀念完全不再適合戰後的世界,可是他們又找不到新的生活準則。他們認為,只有現實才是真理,可現實是殘酷的。於是他們只能按照自己的本能和感官行事,竭力反叛以前的理想和價值觀,用叛逆思想和行為來表達他們對現實的不滿。

我國的反叛思潮,出現在八十年代初。八十年代很特殊,因為越是經歷了壓抑和空虛,越是容易產生社會性的思潮, 「朦朧詩」和「星星畫展」在中國現代文學史、文藝史上確立了不可忽視的地位。 金觀濤說,八十年代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二次啟蒙運動,可與五四新文化運動相提並論。雖然依舊沒有完成,但是這場啟蒙運動正好與體制內的思想解放運動相呼應,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奠定了思想基礎。(https://zhuanlan.zhihu.com/p/25740738 改革開放後的弄潮兒)

政治傾向阿姨在這裡暫且不提,這個時期年輕人的文藝作品裡面,「逃離現實」的傾向還是非常明顯的,崔大爺的歌曲中,有很多這樣的語句出現——「你問我要去到何方,我指著大海的方向。我就要離開老地方,我不想和他們一樣。」——《花房姑娘》 「我要從南走到北..... ....我要人們都看到我,卻不知道我是誰。」——《假行僧》。

西方也有很多音樂作品裡有這種出走文化,Christie Yellow River

Albert Hammond《南加州從來不下雨》

假行僧

Albert Hammond大叔1973版的MV裡面,這把馬丁D41,讓阿姨垂涎了好久!有一次阿姨在店裡放這首歌的時候,一個喜歡韓國連續劇的女孩驚呼!阿姨這是《人魚小姐》插曲!!!!看來阿爾伯特大叔在韓劇裡面也有大顯身手哦。這個MV還蠻好聽的,現在看這些70年代的年輕人,依然是青春洋溢的樣子。

It Never Rains In Southern California 現場版-Albert Hammond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

(阿姨先去干點活兒,其餘明天更 。)

你提到的搖滾和嘻哈以及金屬等,阿姨這個列表裡面沒有寫,因為那些都比較小眾,不是所有的受眾都了解,很容易聊起來就冷了。而且,內容有很多政治傾向和宗教和種族問題之類的敏感內容,阿姨建議呢,這種話題的延伸,要在確定對方和你的觀點立場喜好完全一致的前提下,再進行。不適宜不是很熟的人,在不夠熟悉彼此的階段進行深入探討,容易談甭。


謝邀

對西方人而言,東方是神秘的,充滿歷史感的。所以我並不認為擁有中國古典元素有什麼問題,更談不上刻板,音樂本就是人文交流的語言,也可以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城池,擁有獨特的特徵蠻好的,至少讓外人一聽就能精準清晰辨認出:喲,這是和中國有關的東西。

如果必須推薦,就推薦《茉莉花》吧,簡單極致,典雅樸素,調式旋律極其符合中國氣質。

尤其推薦《文明6》里包括不限於改編後的《茉莉花》和其他與中國相關的BGM:

【文明6】中國文明BGM?

www.bilibili.com


《希然寧泊—自省.心經》《萬物生》《陀羅尼》怎麼樣?

天地合-薩頂頂?

music.163.com圖標阿爾伯特音樂廳演唱會?

b23.tv

啥叫音樂的多樣性,創造性?感受一下薩頂頂帶來的文化碰撞,靈魂升華吧。


梁祝和牧童短笛,最經典的曲子。

良宵

春節序曲

納西一奇

崔健的若干

何訓田老師的《阿姐鼓》吧,不算是歌曲

不喜歡重金屬,也不了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