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我前幾天訪談的國開行的員工之後寫的,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Ann99pc,我還會陸續分享別的公司的崗位~

Hello,大家好!今天我們為大家請到的嘉賓是就職於國開行的一名美麗的女孩紙,接下來讓我們來從她的口中探索一下國開行的那些事兒吧!

【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本科畢業於某211高校,研究生保研到國內某Top5高校,我讀的是經濟類專業。我性格算是那種開朗的類型,然後讀書的時候,也就很明確自己畢業時候的方向,那就是鎖定在在金融領域了。

【招聘部分】我目前已經是在國開行工作的第三個年頭了,那接下來我首先談談我是怎麼進入國開行的吧。其實因為國開行屬於偏公務員性質的,招聘的要求也跟公務員招聘要求很像,像實習經歷、考取的證書等都不是最重要的,最主要是學歷背景以及你後面的筆面試的情況。當然還有一些別的因素想必大家也是略有了解的。

想進入國開行,最好是經濟金融類專業,但是同時別的理工類背景的專業也通常會考慮,因為國開行主要是做兩基一支,即基礎設施建設、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尤其是各地方的支柱產業會需要一些專業性的人才,所以也會定向考慮有相關理工類專業背景的同學 。

接下來,畫個重點!國開行的筆試試題是比較難的,考試題型就類似於公務員考試,有申論、行測、英語等,題量很大,跟國考類似,需要提前準備。

然後是面試,面試一般是集中在一天內完成,先是無領導小組討論,然後是半結構化面試,面試者坐一排,然後面試官從一本試題集里隨機對每個人抽問,最後就是英語面試啦,這個也是隨機提問,可能是專業性的問題,也可能是生活中的問題。還記得當年面試的時候有問到對人工智慧的看法,還有情境類問題,比如你同另一個同事陪領導一起出差,因為同事的工作失誤,導致你們團隊項目失敗,你會怎麼向領導彙報等。但是這些問題基本都不會針對個人簡歷來提問,而是根據「國開行小本本」即內部試題來進行的。

接下來說一下錄取比例吧,報考的人員我不太清楚,但是通常每個省能通過筆試的有100人左右,面試後大概留10人左右,這個環節錄取比例大約是10:1。

【公司業務和結構】

國開行主要業務是做中長期的貸款,一般包括周期很長的高速公路、鐵路、電力等基建項目的投融資。國開行平台很高,對接的基本都是AAA客戶,貸款所要求的抵押基本會全部覆蓋風險。同時國開行是服務國家戰略的,像國家管控的行業和過剩產業,我們都是不做的,類似於房地產、鋼鐵行業、煤炭行業等。

國開行的管理是偏扁平化的,大概分三層,最底下的辦事人員,再往上就是處級部門,處級部門往上就是行長級別的領導了。一般來說,新入職的員工,大約6-7年之後,就有資格應聘處級。不過在國開行,基本工資變化不大,每年只會有小幅上漲。

我的日常工作

我所在的部門是前台的客戶處,每個省有5-6個國內的客戶處加1個國際客戶處。每個客戶處負責對接這個省份不同區域的企業客戶。國際客戶處是專門負責國際業務的,比如湖北分行就是負責對接安哥拉等國家,深圳分行對接一些北歐國家等。我們部門主要就是維繫客戶關係,做項目盡調以及貸後管理。

是不是聽起來好像很少!不不不,實際上我們的工作強度很大,因為一個省分行的客戶處要對接全省的業務,我們每天加班都是常態。國開行的中後台相比前台要輕鬆不少。(雖然我們拿的錢都差不多)。

【關於工作壓力】

像我剛剛所說,我們工作強度其實很大,所以我覺得壓力很大,壓力不來自於業務,因為國開行的平台很大,業務很多,不缺項目資源。而且國開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發國開債,我們也不會有吸儲的壓力。壓力主要來自於工作量,一個省分行就要負責全省所有大的基建項目,所以前台業務非常的忙,(再加上還會經常參加一些行內的活動,不過那個時候是辦公室的同事一起參與,大家雖然累,但是也很開心~)

【辦公室氛圍】

因為國開行招聘的要求比較高,進去的人背景都比較好也比較相似,大家關係都比較和諧,尤其是我在的前台客戶處,辦公室氛圍非常好,因為大家年齡相近,也沒有什麼利益上的衝突,同事關係都很好,是一個可以和同事成為朋友的地方。

【薪酬待遇】

我們的薪酬待遇比較偏體制內,不是市場化的。前中後台基本工資都差不多,年終獎也只會稍稍的往前台傾斜一點,但是也不會差很多。另外地區差別也不大,你在北京和你在新疆可能基本工資並不會差多少。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會發一些勞保用品,包括日用品洗髮露、牙刷牙膏等,電影卡,也有交通補貼,通訊補貼等。當然也有免費的健身設施,一日三餐也是公司操心。所以來到國開行,如果你沒有什麼別的需求,那麼意味著你的工資基本都可以存起來,不用在花費在日常用度上了。

【是否推薦】如果是非一線城市,還是十分推薦大家去國開行的,因為國開行對接的都是省屬央企、國企,比如國家電網、鐵路總公司、鐵路投資集團等,平台和客戶比較好。同時國開行曾經輔助了很多當地政府培育了眾多的平台投資公司、也創立了很多新型的業務模式,例如軟貸款(也就是將貸款計入資本金,而不算作負債)、國開發展基金,做的很多項目都是具有民生意義的,對地方上的意義也很大,在當地很有影響力。但是如果是在一線城市,那我還是不太推薦,還是像之前所說,市場化程度不夠,工資不會那麼到位。


門檻好像挺高的,聽我媽說的他們招人基本就是c9常春藤,但是小的時候我媽帶我坐公交車一接電話就是幾千萬上億的說,人家看我們就像看騙子……感覺特尷尬....


以前我在鄭州送快遞的時候我負責的區域里就包括國開行,每年招聘的時候,我還是很開心的,因為大部分都是簡歷文件夾,而且是一摞.

僥倖上過幾次樓,還接觸一些裡面的員工,環境,氛圍,交流起來人們的素養,真的是好.不緊不慢且清晰.對我感觸很大.些後悔,些明白.

不過我不明白是為什麼這麼高端知識分子竟然也買那種貨到付款的假保健品[狗頭].

另:我還負責高法.

負責人的告訴你們,這都是我的地盤[笑]


看你怎麼考慮怎麼選擇,入職以後目前還感覺並沒有失望吧。


股份制銀行的收入,公務員般的福利待遇及地位


挺不錯吧,我想考考不上的銀行


我只能偷偷的告訴你,非常好


呵呵噠


來源:國開行:中國模式的「成功」與隱患

用貸款+發債方式掀起十萬億元計的蕪湖模式地方基建狂潮、敢對垃圾評級的委內瑞拉發放數百億美元高額貸款換石油、量級俾睨歐美的針對光伏電信等新興產業的融資與授信……不少老牌西方金融巨頭、IMF/WB等不敢幹或幹不了的事,國開行都干成了,作為可謂空前。遑論上萬億美元資產的世界首席開發銀行的身家、遍布全球與資本密集行業的業務版圖,不折不扣的超級銀行。作者說在國開行面前「金融創新只會在民營銀行和自由市場上出現」的斷言成了謬論,至少目前為止貌似是這樣。

雖說政府控制的開發銀行的理論與實踐始於18世紀法國,許多國家先後玩過,卻沒有一個玩出國開行這種水平,紅二代揸fit人陳元同志(1998-2013掌門)及其團隊是關鍵:鐵腕整頓行內不良資產、引入並執行現代商業銀行的貸款與風控標準重展業務、押注城鎮化基建開發並推廣蕪湖模式、複製國內基建融資經驗應用到域外、以優惠利率或摒棄附帶政策條件等手段贏得借款人的合同、一籃子關聯融資既換得資源也為中企贏得國際訂單……環環相扣步步為營,事後來看像是深謀遠慮。 當然個人奮鬥固然重要,但國開行的「成功」離不開歷史進程。80年代末的劇變使高層中由dangguo嚴格控制的金融機構主導市場經濟的新保守主義興起,作為唯一國家級開放性金融機構的國開行便於94年應運而生。離開國開行的超然職能與特權,再英明的領導也不可能完成壯舉。按照查爾斯·凱羅米里斯、斯蒂芬·哈勃《人為製造的脆弱性》的說法,政府與特許銀行的聯盟是融資換特權的各取所需的交易。國家旨在通過國開行應付分稅制後的地方財政問題,意圖使地方發展獲得更充裕與廉價的融資;國開行也得到唯一特許國家級開發性金融機構的地位、近乎國債的債務融資條件與其他政策優惠。正是利用這些優勢,國開行才得到中央(信達)幫助剝離一大半不良資產,陳元們才能底氣十足與各大國企、各地地方政府及外國官商談判與經營關係。可以說國開行正是陳元等紅二代們建立的中特社市場經濟體制,即所謂中國模式(書中稱國家資本主義)的典例:利用國家財力與信用參與市場競爭,既避免了計劃經濟的崩潰或休克療法的劇痛,也不必服膺於IMF等西方大佬們鼓吹的自由化,且目前為止仍維持正常運作。08金融危機給了他們更多自信對外輸出「制度優越性」,後危機時代中企「走出去」海外擴張國開行充當了急先鋒且斬獲甚豐。 然而這一切並非完美無缺,就似沒有無風險的收益。國開行本身官方屬性使其激勵模糊、軟預算約束、投資饑渴等國企通病一個不落,其對私人投資的擠出效應愈發明顯,還有腐敗(19年陳x的繼任胡xx涉賄雙開)。

更嚴重的是風險正逐漸暴露:蕪湖模式正隨著近年城投平台的連連爆雷日益不穩,委內瑞拉在查韋斯死後政局動蕩幾乎釀成國開行海外最大壞賬,ZTE、HUAWEI等一直深陷歐美反補貼泥沼以及近年國際政治風波……正值國際貿易摩擦多發之時,國開行也自然難逃眾矢之的。畢竟像Alcatel-Lucent員工所言「我們不會死在HUAWEI的手上,就算死,也是死在國家開發銀行手上。」不得不說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內外交困下,國開行模式似乎有點難以為繼,要知道陳元們苦心經營的這家銀行是要盈利的,而非不顧損失以赴反帝戰爭的RedGuard。為突圍解困國開行也開始金控式多元發展,進軍國內外證券、資管、私募股權投資等領域。實力雄厚如此自然是高歌猛進,但這等龐然大物的動作也招致失控的顧慮。08年啟動的商業銀行轉型到15年被叫停而重歸政策性銀行定位,似乎是要求回歸主業的警示(雖說陳元們也並不排斥,可以繼續綁定主權信用)。 國開行所面臨的困境也正體現中國模式的隱患。國開行無敵的資金實力,除了得益於其壟斷開放性金融機構地位,金融抑制更是其有力憑依。欲了解中國金融抑制往今可參考盧峰、姚洋(2004),陳斌開、林毅夫(2012)、黃韜(2013)、黃益平(2019)等人論文。「在金融抑制的國家中,銀行成為政府從公民間接獲得更多稅收工具,政府不僅壟斷貨幣,更壟斷了整個儲蓄和支付系統。政府通過限制人們投資工具,迫使他們不得不將儲蓄存入銀行。」老說美帝讓納稅人危機時補貼大而不倒的華爾街巨頭不公道,我們何嘗不是無論有無危機一直用納稅人的錢補貼國開行們?大多國人的儲蓄被鎖定於商業銀行,被用於購買國開行債券間接支持國開行用廉價天量資金支援國內外Socialism現代化建設,收益遠不足以抵消通脹,虧損不也是全民埋單。政府隱性擔保與特權,是國開行等國企與市場經濟掣肘的根源,隱性的道德風險粉飾掩蓋了顯性的市場風險,裁判上場打球還開掛只會讓比賽更難看。黃益平指出,如今在中國金融抑制的短期正面的斯蒂格利茨效應正轉變為遠期負面的麥金農效應。無論是國開行還是依賴基建投資導向的經濟增長模式,再不改革後患無窮。作者在文末也表達這一寄望。雖說看似遙遙無期,但逐漸暴露的風險表明作出改變的必要性。

也許有人會說,多一個競爭者對於市場運作而言總歸是好的,尤其對非洲、拉丁美洲的「中國人民的朋友」們來說,相比於趾高氣揚的WB、IMF以及老牌西方銀行他們似乎更偏好國開行模式的援助。但是國開行這種自帶bug的玩家呢?米塞斯說過離開了外部市場,Socialism經濟將無法形成有效的價格體系支持其運作。是重寫還是順應金融規則,其實不能妄下決議。 畢竟未來難料,國開行的經驗教訓還有待歷史檢驗。


挺好的,吃的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